西经的悖论
2010-11-28
当年还是在大学教室里,讲授西方经济学的老头开课头一句话就是:“学习西方经济学要批判辨证的学习”。那时好年轻,第一反应是老爷子好左呀,还在硬撑....。
这些年看到的、经历过的事情让我越发的想起了老头说的:“西经的各个理论,你如果想反驳,就不要同意它的假设,同意了假设,后面全部都是数学的函数、积分等近乎完美的数学推理,还批判个屁呀”。
就像次贷、就像推销给你的对赌协议、就像长期资本的那些模型,几乎完美无缺,如果认可了它关于经济基本面的判断,那你基本不太可能找到拒绝它的理由。
就像credit default swaps等变态的衍生工具,出发点是好的,可是无数次的打包,无数次的转手,最后买的时候告诉你:美国房价不会跌,你看我们的模型怎么样? 还能怎么样,数学家都没法推翻,只好买了。结果是假设不成立,谁买谁死。
长期资本的悲哀也算是有此原因吧,那么多大牛,号称火箭物理学家们设计的模型怎么会不好,但又怎么样,老子违约,老子不履行合同,老子是主权国家怕你告?所以学者们不死谁死。
说起来人类知识的金字塔:哲学--理论科学--社会学--经济学,你排在后面不是没道理。
我无意批判西方经济学,完全承认它经过千锤百炼的治世之优越性,可有时还是会有那著名段子的荒谬感觉:说你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行也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