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克鲁格曼《兜售繁荣》摘要
2011-07-04
不算书评,但也不是笔记,暂且放在这里吧。
这本书是曼昆在哈佛的课上推荐给学生的课外读本,偶然间看到的。
书中是从凯恩斯理论的提出开始讲起的,主体当然是美国,逐一描述分析了几十年里各种经济理论,以及它们对政策决策的影响。就人物来说,克鲁格曼把他们分成了“教授”和“政策企业家”。前者是学院是的专业经济学家,往往提出卓越而严密的经济理论,如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和卢卡斯的“理想预期假说”以及帮助凯恩斯主义重新站起来的“QWERTY现象”。而后者往往是那些写大众读物、在电视上经常露面的人,他们往往以前者的成就作为跳板,提出一些让前者或不安或嗤之以鼻的理论。换而言之,他们纯粹是为公众写作和言说的,而且往往会迎合政治家,而且正如其名,他们的学说往往能主宰政府政策。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追溯了保守派经济学意识形态的兴起过程,包括保守派经济学家取得的可观的学术成就和政策企业家提出的供应学派的兴起;第二部分系统的评述了保守派执政期间的经济成绩;第三部分考查了学术风气的有一次转变,即新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的复兴,和自由派中的供应学派,“战略贸易论”的兴起过程。
虽说定义为大众经济学读物,总的来说,这本书看的我很累。读了两遍,挺有收获,写篇摘要,理清头绪。
凯恩斯的经济衰退理论
衰退的原因:从整体经济角度上看,当一个经济体中所有企业和家庭都在徒劳的以试图减少开支的方式来积累先进的时候,工厂就会纷纷倒闭,工人会失去工作,商店变得空空如也。只有当人们的收入已经降到很低的程度,以至于人们对现金的需求降低到与已有现金量相等的时候,这个过程才会达到临界点。
衰退的救治之道:创造一定的条件,以以使人们不必用减少开支的方法满足持有更多现金的愿望,从而防止开支与收入同时减少的恶性循环。简而言之,基本方法是进行货币扩张,如果遇到流动性陷阱,应转而实施财政扩张,如通过借债来实施公共建设工程。
米尔顿·弗里德曼一代——货币主义
对凯恩斯主义的攻击:首先,对“政府可以积极使用货币与财政政策来抚平经济周期”的理论进行批判,他认为积极的政府政策会加剧经济动荡,应该以简单的、机械的货币准则来取代这样的政策,即所谓的“货币主义”。他做出了一个是事实性论断,即经济衰退的发生,并不是因为私人部门试图提高自己有限的货币储备,而是因为货币流通量的降低。接着,他论证了相机决策政策是弊大于利的,因为货币政策的效果具有“漫长而多变的滞后性”。
弗里德曼的建议:采取相对固定化的政策,即保持货币供应的平稳缓慢的增长,使其与稳定状态下的物价涨幅与经济的长期增长率保持一致。根据他的理论,既然积极的货币政策不足取,那么积极的财政政策也毫无价值。
【克鲁格曼】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理论不能让严肃的思考着信服,主要在于弗里德曼对于货币的阐释为“货币总量”,包括了各种各样的存款与金融工具。这种模糊的概念,宽泛的衡量标准,让因果关系难以厘清。
米尔顿·弗里德曼二代——滞涨理论
滞涨理论:从菲利普斯曲线的批判开始,弗里德曼论证了曲线所代表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是一种假象,然后预言美国将出现通货膨胀与高失业率共存的局面,即“滞涨”。他认为即使是单纯货币供应量的提高也不会反应为相应物价的提高,是因为企业和工人受到了欺骗,是每个人错误的预期造成的结果。他的理论表明如果政府试图以货币扩张来实现“充分就业”这一刚性目标,最终的结果是令人无法接受的高通货膨胀率。我们只能期待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的水平左右。
【克鲁格曼】从弗里德曼的理论无法得出让私人经济自行运转的话,失业率会在接近自然失业率的大体稳定的水平上,整体上理论很巧妙,却不足以让人完全信服。
理想预期假说
理想预期假说理论:芝加哥学派的卢卡斯将弗里德曼与费尔普斯有关通货膨胀与失业的理论结合在一起,以论证凯恩斯提到的“long run”并没有多长。他也断言,衰退发生的原因是人们感到困惑。但是,一旦人们明白经济陷入了整体型衰退,经济就会逐渐地自动走出衰退。而同时,由于美联储掌握的经济信息有限,它指定的政策并不能让经济更快的走出衰退。他还进一步论称,任何可预测的货币政策都是无效的,因为人们会以之改变自己的预期。
结论:政府的积极政策来稳定经济周期的做法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
【克鲁格曼】整体上看,保守派的攻击确实卓有成效,一度让凯恩斯主义者竟取守势,主宰了主流经济学界十几年。
新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
理性预期理论的问题:现实向理性预期理论提出了挑战,美国1979~1993年经济经历直接证明了将经济周期归因于公众困惑的理论是不合理的。乔治·阿克洛夫提出了足以让“凯恩斯起死回生”的理论,它有两部分构成。首先,他指出,稍微不理性一点,即进行合理的猜测,但并不竭尽所能的利用所有信息,往往是一种更理性的表现。换而言是,是一种更高一层次的理性。第二部分,与许多经济学设想的完美理性人相比,近乎理性的人行为方式是大不相同的。由此,引出了新的凯恩斯主义理论:看似极其不理性的市场状况,其实是不完全竞争的市场和近乎完全理性的个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结论:它由此解释了衰退期间,个体往往选择降价程度偏小的行为,然后所有个体的理性加在一起,带来了整体上的灾难性后果:在人们决定增加现金储备的时候,工资与物价不下降,那么经济产出和就业率下滑的趋势就不会自行逆转,这样就有必要实施积极的货币政策。
【克鲁格曼】此理论不需要以公众的困惑为前提,基本上是正确的,对此,他提出了两种证据:第一种是货币政策确实能导致衰退,也能解决衰退;第二种是工资与物价具有相对稳定性。这两者也是凯恩斯主义者与反凯恩斯主义者之间的主要分其所在。
QWERTY理论
内容:所谓市场总会将经济导向独一无二的最优结果的理论是错的,想法,历史性的、偶然性的因素往往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市场竞争的结果,保罗·戴维称之为“路径依赖”。由此反思国际贸易,可发现在很多产业中,一种国际性的竞争优势产生了良性循环、自我强化的效果。这个理论引起了有关战略贸易VS自由贸易的争论,克鲁格曼在这个地方详细的阐释了贸易真正意义。
摘要只包括“教授”的理论,未有涉及“政策企业家”们的“供给学派理论”与“战略贸易论”。
累了,就写这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