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做不完美的妈妈_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 > 敢于做不完美的妈妈
忽然明媚的笑声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06 20:06:11

敢于做不完美的妈妈

敢于做不完美的妈妈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
               ------------作者:60分妈妈月华

    随着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的第一声啼哭,顿时觉得这个声音是如此的美妙,如同天籁之音,我知道我成为了一个妈妈。
    初为人母,第一时间的感受是开心,因为从这一刻起,我将不是一个人独自前行,在我前行的路上,有了一个宝宝陪伴着我,无论道路多么崎岖,无论生活多么的坎坷,我将和我的宝宝一起面对。
    但是接下来要面对的是如何才能真正的爱我的宝宝、如何才能给宝宝一个良好的教育、如何才能让宝宝学会爱并且传递爱。最初的想法是:我要替宝宝决定好一切,替宝宝面对一起,把对孩子满满的爱如洪流一样涌向孩子,让他如同温室里受到细致照料的植物,不会让孩子受到哪怕一丁点伤害,让他茁壮的成长。
直到读了《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才知道自己的想法太美好而现实太骨感,如果按照自己的想法,将会带给孩子多大的伤害。因为如果在爱的名义下,成为了一个盘旋在孩子头上的“直升机父母”,以为极度的热心,随着孩子的成功、失败、挫折而极度的欣喜、忧伤、焦虑,将会把带给孩子的爱演变成沉重、偏执和迷茫的负能量。
感谢《别等孩子长大了才后悔你现在做的太多》,感谢60分妈妈月华,让我知道了越爱孩子就要退后一步,真正的爱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接纳不完美。
通读这本书,我认为它从三个方面对教育孩子做了完美的阐述。第一,从妈妈的角度去分析如何才能做好一个称职的妈妈;第二,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如何才能进入孩子的世界,真正从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第三,从妈妈与孩子的关系角度去阐述如何才能让妈妈与孩子处在一个默契、和谐、有序的关系,而不是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态度去处理孩子的一切。

一、妈妈的角度
从妈妈的角度来说,妈妈分三类:不及格妈妈、60分妈妈、完美妈妈。
何为不及格妈妈呢?它意味着妈妈对孩子的需求满足的过少,以至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基本需求都得不到满足,这样的妈妈会让孩子感到冷漠,难以获得安全感。
何为完美妈妈呢?它意味着妈妈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是努力的给与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希望满足他们的无限制的需求,表现出对孩子很强的控制欲。
那何为“60分妈妈”呢?介于前两者之间,它是指妈妈在婴儿刚出生的时候,几乎完全适应婴儿的愿望和需要,处于一种‘原始母性专注’的状态,淡化自己的主体性,甚至把婴儿的需要当成自己的需要。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妈妈对孩子的需要适应得越来越少。
我想任何一个妈妈都想作为一个完美妈妈,替孩子遮风挡雨,替孩子决定一切,替孩子搞定一切。但是这样真的是对孩子负责么?我现在觉得。60分妈妈才是最好的妈妈。那怎么样做‘60分妈妈’呢?
首先妈妈给自己鼓掌,给自己一个信心,因为从十月怀胎的各种痛苦到孩子出生时体验到的撕心裂肺的痛楚,到荷尔蒙失调带来的落差,再到身体的变形、初为人母的焦虑,最后直到孩子的出生,这才是这一场伟大的战争的最后胜利纪念日。你给孩子带来了崭新的生命,让孩子有机会去面对这个世界,体验这个世界。
其次呢,妈妈应该足够的爱自己、接纳自己、相信自己。每个妈妈都是一个普通的人,都会有不开心、焦虑、烦躁、痛苦的时候,自己要做的就是再陪伴孩子成才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疗愈与心灵成长。
同时,在这个拼妈又拼娃的时代,妈妈不是完美的,孩子也不是完美的,只有正视自己与孩子的不完美,才能接纳自己与孩子的不完美,也才能解脱自己并顺应孩子的天赋,让孩子无忧无虑的成长。如果让自己的孩子变成了‘提线木偶’,那才是妈妈的失职。
最后呢,在孩子的心里,妈妈没有好坏之分,都是自己的完美妈妈。因为孩子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生命的机会,父母对他们来说别无选择。60分妈妈要做的就是给孩子提供最适应的成长环境,耐心的陪伴,默默的等待,因为孩子终究会给你一个天大的回报。

二、孩子的角度
首先,顺应孩子的习性,才能让他自发的养成好习惯。孩子的习性是什么呢?无非就是吃喝玩睡学,当然随着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孩子都会有一些侧重。比如吃饭,这是孩子最本能的需要。如果孩子每天吃的很好,茁壮成长,妈妈自然省心不少,但是如果孩子不爱吃饭呢?相信很多妈妈都会遇到孩子不爱吃饭的时候,那怎么办呢?你必须找到孩子不爱吃饭的原因,是因为口味不好,还是因为饭菜太难吃。只有你找到了背后的原因,你才能让孩子快乐的吃。如何让宝宝爱上吃饭呢?1.孩子爱吃多少就多少,想吃什么吃什么;2.孩子想吃的时候及时满足,不想吃的时候绝不勉强,因为这是他的权力;3.先爱上吃饭,再培养习惯;4.营造一个吃饭的轻松氛围,让孩子轻松的吃;5.最重要的是父母做好表率,引导孩子吃饭。总之,孩子的习性很重要,他作为另外一个单独的个体,妈妈必须尊重孩子,尊重孩子的权利。
其次,情绪表达,它是伴随着孩子的习性而发生的。无论哭与笑,都有背后的原因。很多妈妈认为孩子哭不好,宁愿让孩子一直笑,也不让孩子经常哭,其实这是一个伪命题。0-2岁时,哄孩子笑比孩子哭更重要,因为那时的孩子需要妈妈给与的安全感,哭意味着没有安全感;但是2岁后,允许孩子哭比哄孩子笑更重要,因为哭意味着孩子有自己的焦虑,哭出来情绪才可以发泄,内心才更有力量,面对挫折时才更有任性。2岁后如果拒绝面对孩子的哭,其实就是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需要注意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比置之不理更重要。
第三,允许孩子犯错,找到背后的原因。孩子从出生开始,就需要妈妈的保护,因为他没有独立行动的能力,必须要妈妈照顾。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他慢慢的就有开始拥有一些自主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不断的犯错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经验,如果不允许孩子犯哪怕一丁点错误,那孩子就真是温室里的植物,只能任人摆布。
比如孩子爱咬人,比如孩子喜欢打人,比如孩子撒谎,又比如偷东西,这些表象的背后必定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妈妈进行发掘,只有真正发掘出背后的孩子真正需求,妈妈才能帮助孩子坦然面对自己的问题。



三、妈妈与孩子关系的角度
首先,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妈妈不断放手的过程。刚出生的宝宝,犹如一张白纸,妈妈怎么画觉得都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宝宝逐渐长大,慢慢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理解,就会与妈妈有一些冲突,解决的办法就是妈妈不能一成不变,要适应孩子的成长,不断的放手,这样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比如出生到3个月,宝宝需要妈妈全心全意的爱,妈妈需要给宝宝安全的体验;3个月到1岁时,是孩子完成自我的整合;1--2岁时,是宝宝自我意识形成的时间段;2--3岁时,是宝宝人生第一个叛逆期;3--4岁时,宝宝开始初步走向社会;4--5岁时,宝宝就需要知道爱是和规则并存的;5-6岁时,宝宝的性格基本形成;7-12岁时,生命教育是重中之重了;最后到了孩子的青春期,父母就需要做好孩子最信赖的倾听者了。这些你准备好了么?
妈妈不断放手的过程,其实就是给孩子的爱做减法的过程,因为很多需求是妈妈的而不是孩子的。母子关系造就了孩子最核心的人格,不要包揽孩子的一切,那样只会害了孩子。相信自己,相信孩子,轻放你的焦虑,60分妈妈只需要为孩子提供最适宜的成才环境,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样孩子才会更好。
其次,不论任何阶段,你能给孩子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对自己的孩子常怀愧疚,觉得自己不够好,总是想给孩子提供超出自己能量范围之外的生活,你有没有想过这样对孩子好么?你给了孩子一次拥有生命的机会,孩子也无条件接受了你,孩子是妈妈最好的礼物。如果你和孩子都互相愧疚,那孩子幼小的心灵上就会难以承受。
第三,随时不断的互相鼓励,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能量。无论任何时候,都要给你的宝宝一些鼓励,给他勇气和安全感、。
第四,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不要打着爱的名义伤害孩子。任何时候不要把“不要你了”“我这样才是对的”挂在嘴边,因为这样你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并且给孩子带了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相信自己会做个好妈妈,也相信自己的宝宝会是一个好宝宝。



2016.6.6日于家中

展开全文
有用 8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敢于做不完美的妈妈”的回应

鼹鼠的土豆 2016-07-01 15:58:11

改变孩子,先改变自己,不要打着爱的名义伤害孩子。任何时候不要把“不要你了”“我这样才是对的”挂在嘴边,因为这样你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并且给孩子带了无法弥补的心灵创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