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化的人生,一些需要澄清和重新思考的问题_性别化的人生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性别化的人生 > 性别化的人生,一些需要澄清和重新思考的问题
14心本余晓越 性别化的人生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4-14 23:04:12

性别化的人生,一些需要澄清和重新思考的问题

余晓越 原创
本篇文章要推荐的是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lineberger人文学教授和传播系教授朱丽亚.T.伍德的书《性别化的人生:传播、性别与文化》。作者从传播、性别与文化的角度对于性别的形成,影响因素和性别化进行了相关的阐述;涉及亲密关系、教育、组织传播、媒体等诸多领域。对于想要了解社会性别领域研究的人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好书。

作者:朱丽亚.T.伍德
译者:徐俊 尚文鹏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

本书大致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概念基础”,主要是对于一些社会性别相关的概念阐述;性别形成的理论视角、美国女性/男性运动、性别化的言语/非言语传播。第二部分是“现实中的性别化传播”,主要是对于现实各领域中的性别化传播做了详细的阐述;包括性别化的家庭力量/亲密关系/教育、组织传播/媒体/权力和暴力。
个人点评:本书与其他的人文社科著作所不同的一点就是书后面有很多有价值的讨论问题;可以使读者在阅读之后进行有质量的思考和更加深入的探究;在同类书籍中可谓独树一帜。文章中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更能使读者对于文章中所提及的观念和观点有恰如其分的理解。就第11章性别化的媒体,就在开头有一句“现实是荒谬的,梦境才是真实的”;促进作者对于这一章节内容的把握和体会;指出媒体中性别化的扭曲和虚假之处。文中也举了大量贴近生活的电影为例,如《兵临城下》、《第六感》、《永不妥协》;通过对于公众有较深体会的电影男性女性角色的分析来带入媒体对性别的描写来陈述作者的个人观点。以对比的手法来进行陈述,更能够凸显出媒体对于男性女性角色的描写和塑造方面的偏差。同时作品也是一本不同于国内泛泛而谈的相关作品,最后有多达41页的内容都是列举的所参考的外文文献;证明书籍本身有强力的证据作证。同时由于是一本国外的作品,趣味性也相当浓厚;这一点远胜于国内相关作品的呆板和枯燥。就我在图书馆查阅的同类讲社会性别的书里面,是涉及面最全最广的。
推荐理由:对于社会性别这个话题的关注,跟我个人的过往经历很有关系。我的名字从小到大都被很多老师或者同学误认为是个女生的名字,在我没有申明具体姓名的时候,常有人把我的名字错写成“余小月”。而每次在公众场合有人称呼我的名字的时候,经常有人会回头看我,我想他必定下意识认为这是一个女生的名字。而之后因为我个人的性格和价值取向,很少参加活动;一般喜欢一个人独来独往;也常被人觉得有点像女生的性格。种种经历促使我反思社会对于性别化的观点和影响,是否这些社会性别的标准是合理的,是否有多元化的标准?荣格提出的双性化的观点我一直很赞同,那就是社会所制定的种种潜在标准其实过分僵硬;其实整合两种性别化的社会角色可能会更加游刃有余一点。之前的困惑有了合适的机会之后就想探究,图书馆里面的相关书籍给了我一些思考和灵感。我觉得通过阅读这一类书籍有助于我们正确的去理解社会所施加在我们身上的而我们未必完全认同的社会性别角色的具体内容,有助调整我们对于自己的行为预期。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重新调整和思考个人的价值观;男性可以更客观文明地看待女生,女生可以更加清楚自己的权利和边界。小到日常交往,大到婚恋工作,都无不受到我们和他人的性别观的影响。越是开放的文化与社会对于社会性别就愈加宽容和多元化;怀有一颗开放的心有助于我们发现一个更加舒服的自己。
个人阅读收获:
(1) 尊重女性是现代男性文明的一种标志。这种尊重不仅简单局限于礼貌和帮助,而且体现在男性是不是把女性视为和自己同样优秀,具有平等地位的人。比如,除非女性要求帮助,否则应该避免说“你是个女生,这种事还是让我这个男生来做。”。这种表面的帮助,事实上是一种大男子主义的体现而没有尊重女性的意愿。同时在于社会生活人们往往强调女性的容貌,对之进行污名化(长得漂亮的女性水性杨花)或者对之投以光环效应(什么都好);这是一种值得警惕的误区。殊不知女性身上的闪光点并不仅仅局限于容貌,有很多容貌并不出众的女性本身其他方面也很优秀;而另一些优秀而美貌的女性人们却对于她们容貌的过分强调忽略了她们其他优秀的品质;而这一点很少发生在男性身上。
(2) 性别化的亲密关系这一章;使我了解到男性之间,女性之间,男女之间友谊的特点。这样的了解有助于用正确的方式去理解友谊、发展友谊;避免错误的主观臆断。之前自己的认识停留在那位不知道哪里去捡了一个博士学位的格雷先生的《男生来自火星,女生》的伪科学知识范畴。这本书使我个人对于人际交往的了解能够达到一个科学的层次,获益匪浅。
(3) 对于女权主义、同性恋等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过去觉得女权主义有很强的侵略性,对于同性恋存在个人的偏见。但是后来随着自己的阅读和听唐映红老师的课程,明白女权主义和同性恋问题产生的原因和代表的权利诉求有了一定的理解,明白她们的诉求具有合理性;同时对于女权、男权、人权有了个人的一些看法。中国社会一直奉行的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丛林法则”,往往缺乏对于人权的理解和尊重。人权涉及的方面,人权诉求的合理性往往在公众的认知中是一片空白;而这种空白也很大程度上造就了今日社会中的种种道德底线的沦丧和人权的丧失和被践踏。


相关推荐

《性别是条毛毛虫》
作者: [美国] 凯特•伯恩斯坦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译者: 廖爱晚


《性别战争》
作者: [美国] 奥利维雅•贾德森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万物爱经
译者: 杜然


《社会性别研究》
作者: 佟新
出版社: 北京大学
出版年: 2005-7


《女权主义简史》
作者: Margaret Walters
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副标题: Feminism: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译者: 朱钢 / 麻晓蓉
出版年: 2008-11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