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笑着流泪_起舞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起舞 > 微笑着流泪
绿山墙的安妮 起舞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8-11-06 14:11:10

微笑着流泪

一直在很缓慢地读《起舞》。不喜欢这个封面。
书买了很久了,之前也读过一点。记得之前阅读时的心情很激动。
当时随手写了一些字在一个本子上。准备读完之后再来细说。

翻了一下本子,看到一些话。
沉浸在这些文字中,其实并不知道自己读到了什么。
更多的像是陷入一种远久的记忆,刀片割肤般的微痛。
那些记忆中的过往,那些尘封的不再轻易触动的初衷与渴盼,在渐次苏醒。
那些我以为已经失去了的,其实从来就没有离开,只是被我经意或不经意地尘封。
在某一时刻我以为它们会伤害到我。
然而,我从来都知道,失去它们才是我此生无法愈合的伤口。
有时候,我不想被它们控制,使我在现世的生活中备显仓皇。
但是如果这是一场争夺,我会义无返顾地背弃此刻所谓拥有着的现实。
或许,是它们境界过于淡泊,才更难以实现。
因此宁愿沉睡着,只在这一刻那一刻稍事惊醒,给我一个退路。
然后又无奈地看着我返回现世的繁华。

这些话,我记得自己写过,现在读起来并不陌生。因为那种感觉还在。
我记不清楚是不是读《起舞》的时候写的。应该是吧。
那些我说无法割舍的记忆,并不是和哪个人有关的事情,而是一些曾经的天真信仰。
那些单纯的,简单的,属于美,好,和自然的,窗外的世界才有的东西。
走到今天,我想,我已经遗失得差不多了吧。

这本原本让我非常喜欢的书,读着读着就很不耐烦。
写的是身为女人一生的成长。所写的很多阶段我已经经历,还有一些正在经历着。
并且正处在一个心理比较动荡的时期。觉得自己正在老去,韶华不再。
所以读着读着就有点恼火。好似还在疼痛着的伤口被人撕开一样的不悦。
还有就是,看到了陈丹燕作为普通女人,比较现实的一面。
一直都知道,她是食人间烟火的,但是我不想看到那些缭绕在她身边的烟火。

她画了豌豆上的公主,可是他先生陈宝平没有认出来。
虽然他小时候也是读过那个童话的。

——她干什么爬那么高去睡觉,她的被子像蝙蝠翅膀。
——你知道我画的是什么?
——一个人在睡觉而已。还爬到那么高去睡,都快碰到天花板了。
——那是床垫子。

她用铅笔指着豌豆问那是什么,他说是床垫子上的洞洞。还说不像,谁也看不懂。
他们打赌,就火速叫来女儿评判。她看了一眼就说:豌豆上的公主,对吧?
他不相信,问:你好好说,你真的一看就知道那是豌豆上的公主吗?
我把儿子叫过来问他画的是什么,他说:豌豆公主。
正好那天下午儿子从书柜中取出我的安徒生童话去看,我以为是书给了他提示。
就问他是不是刚刚看了《豌豆公主》。他说没有,但是很久以前看过的。
我又问他是不是翻看过《起舞》,知道画的是什么。他说没有。
我和陈宝平一样的疑惑,又问儿子只看一样就知道是豌豆公主吗?
他很好笑地说当然,很明显呀。我又问豌豆在哪里,他一下子就指给我看了。
然后有点惊讶地问:难道你看不出来吗?
我说我不知道是不是认出来过,因为我忘了是先看文字的还是先看的图画。
总之,看到儿子一眼认出来我非常的开心。

还有一段写的是恋爱。她画了记忆中的一个橘子。
可是她女儿,还有朋友的孩子看了都说那是南瓜。

——回想多年前上海的冬夜,那时候,就是走遍全上海也没有地方去买一朵花。
——我的男朋友每晚我们沿着黝黑而寒冷的街道散步时,都送给我一个橘子,那是在阴冷冬天里能找到的最明亮的颜色。每天深夜,当我独子回到家,把冻得冰凉的身体紧紧裹在棉被里,望着灯下那个金色的芬芳的橘子,常常觉得有一种温暖但尖锐的感情在心里流动,使我这个从来不失眠的人能整夜都睁大眼睛。那种温暖而尖锐的感情,像一把刀一样,把我从原来的家,原来的生活,甚至原来的朋友的纽带上割了下来。
——我一直记得我男朋友给我的橘子的,那灯下屠格涅夫散文旁边的橘子,是我此生最好的记忆之一。
——是第一次,我试图将那个情形画出来,在我的记忆里,那就是承载了我决定结婚的记忆的情形。灯下,橘子,一派黄金色。


——“你画的是南瓜吗?”我的孩子指着橘子问。
——“当然不是,是橘子。”我说。我将橘子的故事告诉她。
——“别人一定会以为是南瓜。”她断定。
——是我将橘子画得太大了。可我的记忆里,那个橘子就真的有这么大。
——“爸爸送给我的,是一种很大的橘子啊。”我说。

——你好“哎呀,妈妈。”我孩子同情地看着我,“你说胡话了吧。”

——到晚上,我丈夫下班回来,过来看我画画。
我事先启发他:“这一节我画的是我们恋爱时,你常常送给我的橘子,我带回家的那只橘子。”
——“怎么有这么大?”他倒是真的还记得那些橘子,将手伸出来,空空地握了一下,再看看我的画,老实地说,“你画得太大了,倒像是南瓜。”

我把画给儿子看,问他那是什么,他不假思索地说是南瓜。
我大笑起来,他问不是南瓜吗?是橘子吗?
我说陈丹燕画的是橘子,但是谁看了都说是南瓜。
儿子问我认为是什么。我说我看了文字了,知道是橘子,不然就会以为是南瓜。

——对我来说,那个情形让我能将橘子画得与南瓜一样大,自己还不愿意承认。
——原来决定结婚的那个时刻,对我来说,在心里不断被大的回忆。
——年年秋天为家里喜欢橘子的人买来吃的那些橘子,都不如这个橘子那么大,那么灿烂,这是真的。

读到后面的时候,一边读一边觉得,这是她写得最平庸的一本书。
但是现在想来,还是和其他女人写的不一样。不是平庸的。
之所以觉得平庸,是因为她写的是作为女人必须经历的平凡的一生。
或许,我只是不愿意看到她脱去羽衣的样子。

昨晚读到爱情不见了,被共同创造的宁静生活所淹没。渐渐变为亲情。
那是一个打击。但是渐渐的就会接受并习惯。读到那里的时候我觉得异常的沮丧。
但是更加沮丧的还在后面。就是渐渐发现自己韶华不再。
那种心理的落差简直让人难以承受。是致命的。

昨晚非常沮丧地读着这一段时候,《上书房》演到慧如被逼迫嫁给不喜欢的男人。
当她走向花轿的时候,父亲在后面说:慧如,你好好的,我会去看你的。
我禁不住泪如雨下。突然痛哭起来。心里非常的难过,一个人就那样的委顿了。
原本在爱情中的那种美好的如同起舞的,盛开着的心情全都一瞬间崩塌凋谢。

这几天之所以选择读这本书,是要把它送给一个今天过生日的朋友。
不认为她会喜欢这样的书。但是在只读了一点的时候就固执地想要把这本书送给她。
虽然她读的时候一定觉得有点幼稚,但是她不会嘲笑我。
多么希望心就算是千疮百孔的,但还是一样美好,好像从来都不曾受过什么伤害。
我还记得她的朋友小冷曾经说每次打“上海”都会打成“伤害”。我就很小心地不打错。
今天打“伤害”却打成了“上海”。希望那两个字以后都会远离她。
今天,看到她和那个男孩的甜蜜照片。那是我所陌生的表情。
虽然我有点不信任她的笑容,但是还是看到不觉微笑,泪光中的微笑。
我多么希望她的笑容是真实的,由衷的,长久的。

我想她也许会不耐烦读这本书。过很多年再读也可以的。
书中写了女孩的很多美丽憧憬,以及梦想的陨落,直到最后过着平实的生活。
那些梦想在她看来也许很好笑。因为她已经难以相信。可是我知道她一定不会嘲笑。
她本来已经太不寻常了,来看一点普通的东西会更好。希望她得到平凡的幸福。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