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是阅读意识流的钥匙_伍尔夫传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伍尔夫传 > 传记是阅读意识流的钥匙
萧潇 伍尔夫传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9-26 11:09:51

传记是阅读意识流的钥匙

「好书推荐」窥探与阐释——昆汀贝尔《伍尔夫传》
原创 2016-09-21 萧潇 长安街读书会


窥探与阐释——昆汀贝尔《伍尔夫传》
作者:萧潇


简介
本书是伍尔夫最经典的传记。问世后好评如潮,获詹姆斯泰特布莱克传记文学奖、达夫库伯奖等多项大奖。
推荐语
一位老师在我对《尤利西斯》望而却步的时候说,“有一天我看了《乔伊斯与诺拉》,《尤利西斯》就迎刃而解了。”有些话醍醐灌顶,自己却后知后觉。按说到现在我还没有去看《尤利西斯》,可当我遇到贝尔的《伍尔夫传》,看至中途,我忽然觉得我对《达洛威夫人》完全懂了。我才又忽然记得之前的那句话。
当然,首先得保证为意识流小说家写传记的这些人,是非常优秀的。他们首先不该是那些从没写过小说,理论功夫了得的评论家们;也不该是一些伍尔夫多愁善感的死忠粉;完全沉醉于文本的微观剖析,以此来进行不着边际的臆想,也是糟糕的。谢天谢地,我提到的这两本传记作者,都是以作者的书信为基础,非常耐心地以事实为依据来写的。特别是《伍尔夫传》,它的作者贝尔是伍尔夫的亲外甥,这本传记当年就获得多项大奖。贝尔本身也是艺术家,画家,不多说了。
肯定很多人会说,你是不是夸大了传记的作用,毕竟文本本身应该是最重要的。有意思的就是,意识流小说家的写作特性,他们常常是关注人物的心理,但和传统的心理描写不同在于,传统小说的心理描写服务于人物和故事,我们的理性统领这些心理描写。意识流的意思,是意识不受我们主宰,它一直在流动,这种流动甚至是无序的,扩散的,一瞬间到永恒的。我们不用理会这个词语的准确科学心理学的涵义,我们至少可以这么认为,他们比其它作家更投入地打探自己。
意识流作家,就算存在一种虚构的光芒,然而比起其它道听途说的小说,它们无疑更直接来源于确定的主人。小说的作者也不得不更真实地暴露自己。别人的想法我们或许可以猜度,但潜意识,那种分秒的流动,蔓延,飞翔甚至沉沦,我们只能依赖自己。对吗。我在读《达洛威夫人》的时候,显著地感受到了这点。事实证明了这些。既然所有的故事和人物,都服务于意识,情绪,瞬间的感悟。我们倒可以去好好在她的生活中寻觅一番。我们把传记和小说对比来看,都能找到确切的人物,确切的心情,确切的欢乐或绝望。意识流作家写的是自己,写的是完全的彻底的自己。他们自身经历需要在意识里涮一遍,他们更无所不用其极地捕捉每一个瞬间意识的漂移或坠落。而这所有几乎是取之不尽的,大家会说,那她是不是个狭隘的作家。比如很多中国评论家特别爱说,格局小。我们其实慢慢会发现,我们真正擅长的不会太多,在有生之年能把一个擅长的部分深入发掘,或许就不得了了。意识流作家是不屑于去寻找二手货。“她的小说非常接近于她的私人想象”,成功地把自己内心深处的魔鬼耸然可怖地表现了出来。
传记是阅读意识流的钥匙。
这就是窥视。
抛开她自杀这件事,伍尔夫的一生其实非常幸运。不仅表现在她的出身,更表现在她的际遇。她作为斯蒂芬家的小姐,她爸爸这边是法官世家,祖上因为欠款被捕,竟然自己去挑战法律,改写法律来为自己辩护。父亲写了浩繁的传记大辞典,至今还在沿用。总的来说,斯蒂芬家非常自律,一辈子只做有意义的事情。
母亲那边则传承了纯粹的美丽。家族地位也更高贵一些。这个家庭也挺复杂。父亲的第一个妻子是萨克雷的小女儿,他们的家庭教师是华兹华斯的夫人。也是听一位老师说,欧洲的艺术家都有些沾亲带故。萨克雷夫人的疯病被这个孩子继承了。她几乎半生生活在精神病院。这不过是整个家族的一个前奏。疯子们将会陆续出现。
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英国人那样明目张胆地只跟喜欢的人交往。英国文学史里的各种圈子,英国人生活里的各种俱乐部,都证明了大英帝国是世界上最懂得傲慢与偏见的国度。但我们也可以公平地说,他们的傲慢多少有些拘谨的成分。小圈子让他们狭隘。但小圈子也有很多好处。就是那种真诚而亲密的关系。他们不屑于做蜻蜓点水般的社会活动家,小圈子让彼此深入了解,从智性到脾性的全面亲密。
他们的圈子首先来自亲密的家庭生活。兄弟姐妹间的耳鬓厮磨,兄弟们注定“得到生活中最大最好的那份”,姐妹们留在家里,朝夕相处。像勃朗特姐妹的情感,像奥斯汀死在自己姐姐的怀里。女人间的亲密,像张爱玲说的,“一起坐黄包车”的亲密。她们甚至还和自己的祖先住在一起。习惯靠着墓地生活,墓地像公园一样,既温馨又不详。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墓地公园旁看书,有阳光,当然还好。勃朗特家也是挨着墓地生活的。但艾米莉笔下的呼啸山庄,那墓地的泥土几乎埋不住的那种暴烈的灵魂,也够吓人的。是更多的宁静还是更多的疯狂,咱们可以再讨论。
他们的文学启蒙,基本上就是家庭游戏。他们共同生活,互相激发,彼此懂得。伍尔夫也是这样,她的亲姐妹,包括同母异父的姐姐,都是很亲密的。父亲完全是社会化的,母亲操持全家的生活。母亲去世,父亲竟然又依赖他们的姐姐,姐姐一度为了家庭推迟结婚。姐姐再去世,父亲又依赖另一个姐姐。他们二十多岁的时候,可怕的父亲去世了。对姐姐来说,是解脱。弗吉尼亚却觉得,他刚开始变得和蔼和关爱,却去世了。
另一部分构成了弗吉尼亚的噩梦。当然我们也有必要公平点来说,这个噩梦的无限放大,无限损伤,也跟她自己的个性有关。她同母异父的哥哥,本来是她们的保护神,英俊高大,但在小的时候,是孩子气的游戏,还是秉性恶劣,哥哥对待她们有“可以定义为骚扰”的猥亵行为,许多分析者把弗吉尼亚一生对待性的畏惧退缩全算到他头上。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她对待女人的好感,有人又说她是同性恋,我也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她充其量是个性冷淡。而女人恰恰规避了性,于是她更舒服地,更自然地亲近女人。这些我们在作品里面再说。
总之,父亲去世之后,她开始发病,她的病况基本类似现在我们说的忧郁症。曾经自杀未遂,紧接着姐姐出嫁,不仅出嫁,还觉得嫁人非常幸福,这件事又刺激了她。在她们姐妹兄弟看来,没有谁配得上她们。这种受伤在这群人中形成了很怪异的状况。弗吉尼亚开始跟贝尔调情。也就是传记作者的父亲,与其说她爱贝尔,不如说她要强行参与姐姐的幸福,当然,用破坏它的方式。怎么说,我觉得是她在选择调情的人选上,都特别的认生。麻烦着呢。无论如何,她的一生都与姐姐异常亲密,她们的这个小团体是无法拆散的。因为真诚和亲密,所有人性招引而来的恶,最终都能化解。我们得承认,女人虽然互相妒嫉,拆台,但女人更容易互相亲近,男人呢,也许有一个办法,《名士风流》里,通过波伏瓦收养的小女孩口里说出来。大家有兴趣知道可以去看。
这个时候,家庭的安全团体已经基本解散。弗吉尼亚还拥有另一个小团体。著名的Bloomsbury集团。成员是她们的哥哥们,以及剑桥大学的那帮同学。老一辈的有亨利詹姆斯,很快大家觉得他像个纪念碑似的难以相处。年轻人喜欢更开放,更反叛的话题。包括社会主义,性解放。沙龙的话题越来越高级,参与的人越来越少,到最后可能就一两个人说,其他人只有听的份。小团体私密和亲密的特性,可以格外放松甚至放纵。这里可以讨论一切话题。
我们民国时代出现过的著名的林小姐的客厅,我怀疑就是从英国COS来的。总之,弗吉尼亚慢慢在这个团体里显露出才华,她的机智会经常让男人们招架不住。他们做了一次非常有趣的事。她扮作东非国家的皇帝去参观海军“大无畏号军舰”,成功骗过大英海军,她自己的表兄还在舰上当上校,也被骗过,跟她亲切还握手。
这个时候弗吉尼亚很慌张,她这么形容自己,三十岁,不再美丽,也没有成功,一无是处。在她人生的关键时期,“她做了一个这辈子最明智的选择”。贝尔一口把这句话说出来了,跟我的想法非常一致。追求她的几个人,非常智慧的浪子不行,非常绅士的,弗吉尼亚又觉得他们是笨蛋。你想,她一个性冷淡,她人生的大部分乐趣是进行智性活动,看书,写作。她体内都是高级的玩艺,哪来这样的男人呢。可老天果真送给这位麻烦的疯子一个绝世好男人。
Leonard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他也是Bloomsbury集团的,只是他家庭属于稍差一点的阶层。后来他就去印度做白人老爷去了。大概就是格林的《文静的美国人》里那种,去殖民地当官。这个人太适合伍尔夫了,就算去算命对八字都找不到这么好的。1910年左右,那时候社会主义开始流行。他是有社会主义倾向的人,关心劳苦大众。有同情心和耐心。对行政事务有种天性的喜爱和得心应手。为混乱带来秩序,使机构有效率地运转,会让他觉得陶醉。他严肃而朴素,跟那些纯知识分子还不一样,因为要躬身处理各种杂乱的具体事物,他会更知道宽容,那种傲慢也会缓和。
其实斯蒂芬家的人对于这桩婚姻多少有些不够坦率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他们没有家长,只有几个孩子。他们有故意弱化弗吉尼亚疯病的嫌疑。事实上Leonard远比他们料想的更高贵。如果他们如实地说,弗吉尼亚已经自杀过一次,并精神崩溃过两次,我相信这位绅士还是会毫不犹豫地娶她。而对于他这样一个井井有条的人来说,他会更顺畅地进入状态。但这种隐瞒让他在毫不知情地情况下忽然面对弗吉妮亚糟糕的状态。可想而知,他得多惊慌失措。但他竟然坚持下来了。用英式的经验主义,控制了病情。他像守护神一样,尽心尽力照顾她。他们还买了架印刷机,差点动用继承来的萨克雷的手稿。书生做生意,两个人都快崩溃了。但Leonard还是用他的毅力经营下去,简直像个优秀共产党员。他们运气还挺好,卖的不错,还有了收入。给曼殊菲尔德,福斯特,艾略特,甚至高尔基都印刷过作品。伍尔夫名气也有了。
我们说意识流小说是窥探自己意识,深入并挖掘潜意识甚至无意识的一种写作方式。它或者刚好适合携带疯狂病的伍尔夫。她也知道自己犯病,所以她的小说创作是意识流,传统,意识流,传统这个节奏进行,以免自己陷入疯狂。她那些传统的小说不太被推崇,但她用来调剂纤细神经而进行的书评散文的创作,非常可爱。它们叫《普通读者》。我们在这里会看到沙龙女主人的派头。精准理性,跟意识流小说里的倾泻溃散完全不同。读了这个,你就清楚,意识流正是故意为之。
我们在传记里也有幸得知伍尔夫对待同样几个意识流作家的态度。
“读普鲁斯特对我来说真是冒险,有<<追忆逝水年华>>在前,还有什么好写的?……上帝,他怎么就能将易逝之物捕捉到——而且还将其化为美妙、久远的存在呢?我们实在只有望洋兴叹的份”。显然,普鲁斯特更合她的心意。老派的华贵气质和忧伤氛围,和缓而幽美的回忆。
“乔伊斯是乏味的”,其实她心里觉得他是污秽的,粗俗不堪入目。但仍旧愿意出版。贝尔认为恰恰她觉得,这个跟他手握同样一支笔的人,会威胁到她。
窥探完毕,下面我们就拿着这把钥匙,来阅读《达洛威夫人》,来看看意识流小说的另一个关键词:阐释。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