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_黑暗时期三女哲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黑暗时期三女哲 > 高山仰止
会唱歌的耗子 黑暗时期三女哲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7-24 15:07:04

高山仰止

       施泰因的功绩主要体现在沟通现象学与中世纪神学方面。现象学将人置于存在的中心地位。然而,人却并非自己及世界的创造者。如何解释这一存在主义的矛盾,便是施泰因的着眼点所在,她力图在中世纪神学家与现代哲学家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阿伦特与韦伊则更多地关注希腊和罗马传统。二人对希腊文化的不偏不倚都持赞赏态度,但对罗马的态度却大相径庭。阿伦特认为:古罗马是一个伟大的政治体,将当时零散分布的各种文明联系起来,并且形成了外交上的联盟制度,重视合约,这便是后来国际法处理分歧的制度渊源。而韦伊则认为罗马傲慢自大、伪善狡诈,强调偏激的爱国主义,用强力征服他人的意志,凯撒更是希特勒极权的前身。二人所占的立场不一样,继承的文化传统也迥然有别(德意志与法兰西),关键在于理解她们各自的论证思路,而不必急于判断谁对谁错。另外,阿伦特认为极权主义与古罗马无关,是现代的一个新现象,理由有二:一,违反公认的人类道德准则,认为可以杀人;二,极权主义与帝国主义密切相关。

       耐人寻味的一点是:三人都努力沟通古典与现代、历史与现状,施泰因试图从中世纪神学传统的被切断来解释当下世界的失序状态。而在讨论集权制度时,阿伦特和韦伊则不约而同都将视线回溯到古罗马。这种追根溯源的bibliomania是否与犹太传统重视读书有关?话说三人年轻时期可都是不折不扣的学霸。

       阿伦特与韦伊的另一个共同论题是“劳动”。的确,劳动、工作与闲暇是30年代知识分子的热门话题,她们则是时代的弄潮儿。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是劳动创造了财富。马克思则用“劳动/物质生产力”代替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甚至将上帝都从天堂里撵出来,认为是劳动创造了人类,而从事繁重体力劳动、被压迫的奴隶无产阶级则是未来世界的主人。可是,韦伊在亲身体验了工厂生活之后,对这个阶级却不抱希望:他们确实是值得同情的被压迫者,但其文化程度却远不足以自觉自救,遑论救人。阿伦特与韦伊都批判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认为这造成了一种奢侈与耗费经济,从而导致劳动/消费的失衡。即使运用科技使人们获得了80%的闲暇时间,幸福感也未必会增强。受体力劳动的奴役越少,受社会的奴役就越深。消费产品成了目的,而非劳动者、消费者本身。于是,阿伦特提出了劳动与工作的区分。二人都提倡适量的体力劳动,在业余时间过哲人的生活,或许是更能达到幸福的途径。这让人想起了卢卡奇在《小说理论》中提到的日间劳动、夜晚读书的牧歌图景。

       关于体力劳动的论述,深得我心,也启发了我的一些思考。马克思所预言的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将人们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拥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这在30年代或许是一种空想,但在今天却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现实。然而,人们的幸福感是否增加了呢?天天待在家里无所事事的宅男宅女一族作为科技发展的直接受惠者,是否幸福感爆棚?而体力劳动的缺失,则导致了健身行业的兴旺发达。不是不需要为工作挥汗如雨么?那我们就来自我修炼、自我折磨。至于那些真正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如农民工,真的在他们自己的国度里变成了流亡者。离开熟悉的故土,来到城市打工,住的是夏暖冬凉的棚户。所生活的社区,一进小巷便是各种垃圾的恶臭,有时甚至一家四口挤在十米左右的塑料房里,仿佛难民一般。而在社会上层,那些从事金融IT行业的人,只要动动指头就有无限的财富,是他们推动了苹果从一代生产到五代,甚至更多代。然而,生活于底层的农民工是否分得了与他们的努力相匹配的、科技发展的一杯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到底服务了哪些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魔咒还要禁锢我们这个民族多久?是否对体力劳动的赞美永远是言不由衷、暧昧不明的痴人说梦?

       或许要像阿兰神父教育韦伊的:“不要去理解新事物,但要靠耐心、努力和方法,最终完全靠自己理解显见的真理。”慢慢学习,去了解这个金融时代、电脑时代,了解这个社会的不公和问题,努力有所为。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