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传媒] 天生的悲天悯人_我遇到你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我遇到你 > [传记][传媒] 天生的悲天悯人
mikasa、 我遇到你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2-09 17:02:45

[传记][传媒] 天生的悲天悯人

【楔子】
时代成就了人,还是人成就了时代。英雄年代,还是集体年代。乔布斯式的苹果公司,新秀facebook。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第一次见过这位主持人敬一丹,仔细想来,见过肯定是很早就见过,但是印象深刻的见过绝对是在感动中国中没错了,感谢高中的老师把晚自习时间给我们播出感动中国,陶冶情操的同时认识了这位忧国忧民的大姐,是的,敬一丹的面孔给人的面孔就是这样一种形象。

骨子里的敬一丹已经和焦点访谈融为一体了,期待后续志愿的精彩生活,印象中赫本的晚年作为联合国的志愿者开始帮扶别人。

随后又看了杨澜访谈的那一期,很有意思。

【“迟钝”的哲学】
一位赶上了广播的高峰,赶上了电视的高峰,赶上了新闻节目的黄金时代,职业生涯末尾还赶上了自媒体时代,互联网时代。实在是精彩。

这些谦卑的话语,听起来很舒服。

10岁第一次见识话筒,44中学的广播站,修路的读报员,盖房子的广播站,清河林业局广播站,还有那些擦边而过的各种技术院校,直到1976年去北广,苏州电台实习,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电视台播音员,准备考研,复习考研,硕士毕业。

爱好成为职业,是一种幸福;适合支撑职业,这是长久的幸福。喜好,爱好,遇到机缘,成就了我。

这个家庭也是知识分子家庭,远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阶层,起点很重要。

【一丹话题】
1993年到1994年,这份言论性节目,一开始还是非常犹豫,犹豫不只是考虑到自己,这是一个全局问题。但是一旦认定,就充分的准备,去投入。

跟着感觉走的年代,正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写照,一切都没有建立,要摸索出一条正确的道路的。
金钱导向的价值观开始慢慢形成了,博物馆没人去,大家都要下海,都要经商,学不上,也要去经商,去打工,各行各业的人都开始经商,教师资源流失。贫富差距开始拉大,人穷的没有表情。当初的规划是好的,设想总是科学的,但是实践起来却不那么合理了。

还有户籍制度,直到今天还存在的农转非。
转型期中,假货泛滥、合同欺诈、人性堕落、商业失信、假冒伪劣、坑蒙拐骗。可惜的是只是道出了现象,道出了自己为之所做的一切,却没有分析出实质。

【那些新闻评论部的战友】
去哪儿,很重要,和谁一起去,同样重要;
做什么,很重要,和谁一起做,同样重要。

那些战壕,焦点访谈、东方时空、新闻调查、实话实说、世界、面对面、新闻1+1…

白岩松的新闻私塾

东西联大,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开始行动。如此积极向上的校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感染力。

新闻,真相,调查,采访,现场,质疑,发问,搜集证据,深入现实,调查历史…

方向感,方法论,迷路,害怕,无力,需要信仰,勇敢,真相,坚守新闻,读懂人性,减少抱怨,与其抱怨,不如改变,想要改变,开始行动…

这些一路上在一起的人们,共同奋斗过的人们,是会有很浓厚的感情的吧,各有特色的人物在书中一一说出,原来新闻评论部是这样子的,并没有看起来那么死板吧,大家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只不过为了共同的理想而奋斗罢了,怎么没有加班,传媒的加班可能比其他还多呢,南院的传说,说走就走,永远在第一线的采访,活泼却不失理性和思考的年会。

我说,这是一个理想的地方,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乐趣,没有什么神话,没有什么是超出你想像吧,都是一个个鲜活的人,是人就会犯错,是人就会有那些所有的缺陷。

这是一份和人打交道的工作,世间大道,和人相关的都尤为复杂,也尤为简单,只在于你有没有参透,这不是冰冷的方程式,而是鲜活的人。这正是人文社会科学的魅力所在,终究,中国是会重新开始重视这些科学的,而不是金融,经济,理工…

【焦点访谈20年】
2015年4月1日,“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收看焦点访谈…”
开播21周年
敬一丹与焦点访谈的20年

通过一段一段小故事,我看到了新闻是怎么采访来的,看到这个行业的辛苦;看到了采访的艰难,也看到了舆论监督的巨大作用,那种社会缺少的法治建设;同时也看到了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负面新闻;最重要的是,我看到了和人相关的事情,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是非没那么容易说的清楚,每一个错误背后都有故事,从不是那种大奸大恶之人,而是一道深入之后,内心多少都会流泪的故事,这才是鲜活的人和事,这才是真相。

这也正是舆论监督的作用,问题解决一个少一个,更重要的是让国家看到这些,进而解决一面问题。

透过纸面,我仿佛看到了历史的轨迹,一切正在慢慢改进,也有的还是进展缓慢,但是总是在想着前方不是嘛。

更让我心感不安的是,那些没有播出的部分,每年那么多的信件,交给了焦点访谈,中华大地该是有多少的不公,多少的亟待解决呢。

我也看到了新闻人的不容易,费劲千辛万苦的片子,依旧会被毙。

不说“希望有关部门,每个人应该,必须高度重视…”因为这不是媒体的说话态度,媒体一定是平视角度的沟通者。

我也看到了面对新媒体,面对自媒体,微博微信各种新闻客户端的冲击,传统电视受到了挑战。世上之变局,昨天刚看乔布斯的电影版传记,改写的历史的时刻,变革。

【传媒两行箴言】
放大弱者的声音
每个信件都是一件不平之事,每件事背后都有一个人,弱者的声音,正是社会问题症结之所在,正是改变之目的所在,看清问题,才能找准方法。

传播智者的声音
知识分子,无论在哪个时代都要起自己的作用,精英应该有自己的责任感。

听到,是幸事;传播,是本分

直播
我们看到直播的时候并不觉的有什么,但是直播确实从技术层面上也好,从各方协调也好,还真是件复杂的事情,好在经验多了之后,一切也都顺理成章了。

【渐行渐远的人们】
陈虻
 柴静的看见也多次提到这个人,应属于幕后的坚持者,世界的确需要这样的目光长远,做事坚持的,识人知人敢用人的人。

【《通天塔》的比喻】
圣经的故事,为了不让人类团结,发明了不同的语言,从此,语言的差异,让人们不能顺畅的交流,沟通出现障碍,误解,隔阂,纷争,矛盾层出不穷,最终,人类再无法造成通天塔。
语言是隐喻,人们的距离因为互联网从未如此之近,也从未如此之远,人心却离得那么远,似是隔着一个宇宙。

医患关系
师生关系
城管与商贩
交警与司机
官与民
贫与富
开发商与农民
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语言相同又不相同,利益不同而已,互相听不见,听不懂,白天不懂夜的黑。

我们赶上了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人人都可以发声,信噪比从未如此之小,充斥着噪声,充斥着那些言语,看起来面面俱到,读起来热血沸腾,却不是冲着解决问题去的,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心态。大国小民。

信息公开的重要性,这是第一步。

国民素质的提高,这是第二部。培养遭遇记者的基本素质,纸面上的话和采访的话完全不是一样,要用言语的智慧。不是有道理就行了,还要有人们易于接受的方式传达出来。

【那些动人的故事】
体育活动,体育精神,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之三,其他两者应该是音乐和书籍

体育精神,着重体现了精神,体现了人类最初的精神境界

古典音乐,名著书籍,都是最为宝贵的财富

那只导盲犬,社会的盲点,以后会慢慢变好吧

从兰竹子到绿熊猫,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地方,贫穷到如此境界

爸妈不在家,还算家吗,留守儿童问题

打工子弟的孩子上学问题,飘在城市的边缘

抹去我的眼泪,那些孩子,意外的坚强,在天灾中,人类是渺小的

麻风娃,红花草,王老师的坚守

志愿之人,台湾的张平宜,大写的人

环境问题,环保问题,粗放式经济背后还是有一些问题要深思的
  月牙泉
  松花江
  梁从诫,自然之友
  沙漠化,中国,一年沙漠化土地2100平方公里,几近两个香港

【那些年的《感动中国》】
你鼓舞了我,当我失落的时候,
当你来临的时候我看到了永远。
你鼓舞了我,所以我能站在群山顶端;
你鼓舞了我,让我能走过狂风暴雨的海。

什么样的人可以感动中国?
* 他们的行为,能让人摸清今天中国人的命脉
* 这个人物要在时代背景下来看
* 有一种对社会心理的把握
* 一种价值观的判断
* 对未来的期许
* 是在变化的时代中给人带来信心的人

说到底,是带给人希望的人。

感动中国的意义还在于,在当代忙碌的社会中,传递一种价值观,世界上还是好人多,社会不是我们所看到的那样,世界终究是我们心中的那般美好,并且将这般美好传播出去,感动中国没有创造好人,只是走近那些善举,发现他们,传播出去。

之所以感动,是因为太少?
* 是感动我们的人太多,还是我们发现并传播的太少,也许兼而有之
* 世风、道德、人心,人们忧虑太久,而自己也正在这世道中
* 西部老汉的善良,缺德行为就内疚,就自责,晚上就睡不安稳
* 人世间,老汉多,感天动地的人少,凡人多,楷模少,发现楷模,改善世风

感动,的确是会让人更像人,会让世界更美好。

茫茫人海,总会有人给世界带来长叹,带来悲凉,带来愤慨,也总有人让这个世界温暖着、美好着、高贵着。感动的力量让我们在茫茫人海中仍然相信,仍然热爱,对未来,对生活。

祝福敬一丹的未来,继续发光发热。

【有所感有所发】
南极的时间和空间都发生了变化,远离日常状态,就很容易想起很久以前的事情,也会想以后的事情,发呆,思维比平时敏捷很多,更清楚更超脱

感动中国,每年我都会看,也会泪流满面,内心的善举却是需要传递的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