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你》的点滴感受_我遇到你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我遇到你 > 《我遇到你》的点滴感受
高阳酒徒 我遇到你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9-25 17:09:03

《我遇到你》的点滴感受

敬一丹退休了,我觉得有点伤感。对她,谈上不上像对待柴静、白岩松那样的喜欢,但每逢大事总是看着,波澜不惊、严肃庄重的样子,印象也很是深刻。这样的人走过了怎么的职业生涯、人生之路?她对生活和生命有什么样的感悟?她接下来的日子要怎么过呢?
当然,选择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这本书是她一字一句打出来的,而不仅仅是为了赢取名声、赚取金钱。
虽然,记着那句话,“走得久了,但别忘了为什么出发”,事实上,生活中,经常走着走着就忘记了要到什么地方去。对于自己活着的姿态总是拿不定主意、模棱两可,就对那些找到自己存在方式的人充满了兴趣。
这可能也是我喜欢读人物传记、喜欢看个人自传的原因之一吧。
不过,整体评价敬一丹这本书,得承认,不是我喜欢的文笔。书是有诚意的,但绝大部分篇章浅尝辄止,像作者的日记,缺乏细致的描写、深入的分析和探究,讲故事的能力略逊一筹。看记者或主持人的书,大多是因为他们能经历我们所不能经历的,他们能看到我们所不能看到的,我们一方面想透过他们的镜头、语言和文字来认识这个世界的真实,一方面想通过他们的观察和分析收到启迪和启发。敬大姐是令人尊敬的人,她的这本书只能作为她人生的一个记录,作为读者来讲,营养成分不够。尤其是后半部分的章节,寥寥数笔来讲一个人,讲的也都是电视上看到的内容,读来没劲。
当然,这本书对于喜欢新闻工作从业者来讲,也不防一窥中央电视台和中国新闻业的发展状况。
那我是为什么要读这本书呢?摸摸头。
说说收获吧。敬一丹的一生应该说是波澜不惊、蹄急步稳,懂得克制、冷静。书中有句话“过把瘾就死,那是愤青的表达,不是成年人的态度”,这可能也表达出了敬一丹的人生观,凡事留有余地,行稳才能致远。
笔记写到一半的时候,被领导叫去加班。事情是小事情,可心理还是烦躁了一会儿。会因为他人的行为而感到不满意,但回过头来又觉得自己太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世界千变万化,人类各种各样,怎么可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而运行呢!这是个多元的世界,必然要学会接受多元的人,多元的价值观。还是要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内心,关注自己的灵魂,把目光看向内,而不是看向外。
晚上,去参加了黎戈的分享会。有四个感悟:一是黎戈老师在我心里一点都不文艺,她真实不做作,毫不掩饰自己的不足(不善交流、没读过大学、陷入经济纠纷等),她回答问题总是用一种让人少见的直接,懂则直接回答,不懂则摇头示意。她直接得让我觉得她过来根本不是为了什么分享,只不过是为了签字售书而已。二是大多数问问题的人都只是为了问而已,好像不是为了得到答案,因为好多问题和黎戈老师看上去一点关系都没有。三是大部分读书人都有一种傲娇感,好像这个世界只有我们在坚守读书的阵地,只有我们灵魂高尚、掌握真理,或许也包括我在内。四是鹿茸哥真的是一个好的主持人,可以照顾到任何类型的嘉宾,竟然有点何炅的感觉哦。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