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读者_普通读者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女性 > 普通读者Ⅰ > 普通读者
张三本 普通读者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4-09 22:04:20

普通读者

通览普通读者会发现,伯爵的侄女是其中最独特的一篇。更多散文是像the Russian point of view 那样,会更加具体和清晰一点。她可以“揭露社会的现象,尤其是本质”但她却从来不,或者说很少直接去做辛辣的讽刺。我们只看到乔治五世、日记作者日复一日的生活,好像没有尽头的荒原—然后突然截止,替哥哥或者弟弟管家,抑制不住的写下诗句……然后时代就在那里停顿了。甚至近些的人事都很少,总是“三百年前的唐恩”和“伊丽莎白时代的杂物间”可是这一种缓慢而流畅的叙述如此连贯必然也揭示了今天和明天。在华兹华斯和勃朗宁夫人身上,依稀有现代社会的模糊影子。

影子----这就是这是十几篇文学批评给我的感觉。用佩特评价《最后的晚餐》中耶稣的话形容最合适不过“他完美的体现了这一个整体的情绪:这群灵魂模糊地像秋天午后的叶子洒落在墙上的影子,透过他们可以看到后面的墙壁。这个形象只是其中最模糊,最诡异的一个。”多萝西•华兹华斯,玛丽•斯沃维奇,斯苔拉,克里斯蒂娜•罗塞蒂,她们都是影子,透过她们能看到暗淡无光熙熙攘攘的人群,叮叮当当的家传首饰,水獭皮手筒,金线缠丝的发带,法国大革命,接生婆和医师,一群吵吵闹闹议论革命的年轻人。他们逐渐隐没到黑暗中,而伍尔夫则是更加模糊的一个影子。

批评传记时她总在讲故事—确切地说她在提出人物。因为除了人物形象,她并未给出情节和主旨。其中所有的只是一种气氛,一种浓厚的能在生活中体察到的气息,时而激烈时而正义—---可是很微弱。他们是其中的一个阴影,而非光线的实体。斯威夫特给斯苔拉写信。她在爱尔兰安静的,无所希求的等待他,陪伴他。斯威夫特地位升高了。他有了名气有了身份。他在大都市(如果那时的伦敦也算大都市的话)施展政治才能。他先后加入辉格党和托利党又厌倦。他结识各种女性—--然后突然有了平静的波折,高潮发生了,一个离奇的第三者打破了平衡—---于是斯苔拉和那个年轻的姑娘一起死了,斯威夫特孤独而抑郁,他疯了吗?

伍尔夫的散文常常和蒙田一样,在兴高采烈时戛然而止。我们读那长篇大段的议论和铺垫觉得无趣却流畅。慢慢的湖水流成了小溪—---然后消失了?或许更像是淹没在我们被激发的兴趣和无穷的好奇。过程就是极度简洁,斯苔拉和斯威夫特先后死去—---这本就是要发生的。唯有在这里我们才窥见伍尔夫作为意识流作家的特质:她说话那么简练明白又气势阔达,以至于我们以为她写的不是《墙上的斑点》而是《苔丝》。不过在这些形形色色的小故事里,她告诉我们她只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罢了。至于我们是否被吸引然后又做出迷惑的表情引得她微笑起来—---那是我们的选择。

于是光线在圆盘的阴影里衍射成亮斑,这一点微弱的光线足以照亮她的影子。而我们也看到了,又美丽又自私,又忧郁又欢快,或许是皱着眉,又或许只是在出神。她既已有了自己的房间,就可以不必顾及社会的议论发挥她的才华。她使我们好奇并和她一样兴致勃勃。她总是在反问,在提出困惑,在质疑规律,然后她说,这是无解的。因为我们不知道生活是该寻求欢乐还是探寻灵魂的本性。她总是在批评,在指责,说艾迪生的肤浅和遥远,然后她说他卓越出众,奇怪的像是我们同时代的人。他和她于是都在这些辩驳和议论里清晰起来

伍尔夫对于散文的批评就是这样的。她的艾迪生,唐恩和蒙田都只是她的而已。假如没有题目我们都很难看出来她是在讲菲利普•辛德尼的《阿卡迪亚》。辛德尼“在其十足的封建主义外衣下往往闪耀的是文艺复兴与人文主义的光辉”在哪里呢?对她而言他只不过是在给妹妹写铺陈无边的小说打发时间,而这小说指出了英国文学的无限性。他的影子或者是清晰的,可又无比模糊,可能并不存在。在The countess of PEMBROKE’s ARCADIA中,既没有辛德尼爵士,也没有彭布罗克公爵夫人,那里只有一片广阔的草地。有希腊王子和公主,但是没有人。

我们合上书页,什么也没记住。可是她的存在感那么鲜明,那么完整。她确实成功地“在我们和世界之间拉起一道帷幕”并且“给我们乐趣”。她的语言是完美的----虽然是她自己定义的那种可以限定在局部中的“如果任何东西变得完美,其完美的大小便不再重要”的完美。我无法用“精致”“微妙”“恢弘”“机智”“挥洒自如”这样的字眼形容她,她只是在讲自己的故事而已。或许我们很快就能将她置之脑后,就像我们置之脑后的许多其他人,可是我们又总是能够想起她在文学批评中的一席之地,她的狭隘,她的独特,她在自杀前给丈夫的遗书中写“我确信没有两个人像我们曾经那样快乐”“没有我你就能继续工作下去我也知道你可以”。无论是乔叟,帕丁顿,契诃夫,艾略特,他们都成为一个整体,一群影子叠成了一个,我们不知道那是什么,却知道他们----真切的存在那里,并且知道他们是鲜活而有生命力的,即使是静止在纸张之间也无时无刻不在哭笑,跳跃,窸窣而行。他们都有自己的特征和特权,而又都有共同之处。也是她的特点:沉静,和愉,幽深,像是海底浮出幽微的光。

因此她在众多局限性和浮光掠影之后,仍深深吸引着我们。我们被她善意地嘲笑,亦笑话她。她似乎和我们很接近过,因为她的眼睛和我们一样。她的思想在社会各阶层中穿梭也像我们一样。不必“带着爱,带着对他人存在的肯定”,也不必“从她的作品中汲取力量”,因为在我们反驳她的句子里,就有她的影子。




2012年3月于徐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