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的那点事儿_人事总监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人事总监 > 关于人的那点事儿
铀235 人事总监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6-29 13:06:02

关于人的那点事儿

利用不到两天的时间,看完了《人事总监》这部长篇职场小说,而这,也是我看的第一部职场小说;

不管如何,小说是现实的艺术提炼,从整部熟的内容来讲,还有就是,作者在外企也工作过很长的一段时间,这部小说还是表述的很好的;

因此,在读书的过程中,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特记录下来,也算是读这本书的一个总结,也算是对自己回顾和提升的一个过程;

整本书主要是讲了一个在中国的世界500强的外企工作的人事总监---罗伯特如何在复杂诡谲的职场存活下来的故事;

文中,既讲到了作为公司组织的一员,如何维护公司的利益,同时,作为个人,又是如何处理好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的;还有,就是公司的管理和运行方面,都有一定的借鉴;

我觉得对我个人还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1, 经销商(代理)带来的不良影响;
A, 销售会过分依赖经销商,而经销商与公司并不总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些小的经销商由于实力有限,真正的利润贡献有限,反而消耗公司很多的人力,物力去进行支援;大的经销商实力虽然雄厚,但手中同时有几个其他公司的产品,并未把本公司的产品放在重中之重;
B, 经销商在公司产品和最终用户之间的存在,让我们很难去了解最终用户对我们产品的反馈。无论是对了解产品的优劣还是为新产品的开发都非常不利;

2, 对于一个自己不愿意的项目或者事情时,或者自己不愿意去面对,而且,为了体现自己的公正,此时,可以考虑引进第三方去面对;一来,没有了自己的主观情感,二来,外部人的口来体现,比较客观,还有就是,若第三者是独立的,受尊敬的第三方的话,会比较有说服力;
比如,当我对公司某个主管的计划或者方案不太认同时,而自己由于种种原因,不能自己坚持着,此时,就可以考虑引进第三方的想法,让第三方去检验自己的想法(或者干脆说授权第三方去体现自己的意志),这也是个很好的表述自己想法和决议的途径;

3, 在一个组织结构中,要想搞掉一个人,而他有没有明显的错误的话,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变动或者取消他的岗位,没了岗位,不就出局了嘛;

4, 关于组织中的责任担负---出了事情,总要有人来承担责任,但承担的方法有很多,写个检讨 叫承担责任,公司口头警告、书面警告也算,引咎辞职也算,公司开除,好听一点,提前退休也算;因此,所谓的“承担责任”在不同的环境中的意味是不一样的;

5, 对于一个大规模的公司来讲,赚钱(营利)当然是重要的,但,赚了钱并不意味着公司就放弃了对管理和控制的要求,公司关注的是要确保整个组织的运作和系统是可控的,因此,个人的贡献再大,都是在组织的大背景下完成的,公司不会可以夸大个人的重要性;因此,看到自己在组织中的位置很重要,但关键是,不要认为,公司离了自己就没法生存,其实,组织离了谁都照样继续;

6, 组织中的很多重大事情,并不是在一些正襟危坐的环境中,一帮大佬白天黑夜地在针锋相对的当光剑影中决定的,而是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比如酒吧,茶坊,饭桌,KTV包间,甚至澡堂子里决定的;
因此,在舒适的环境中,谈一些不舒适的内容,会更让人放松着去面对,

7, 跟员工谈及辞职之类不太令人高兴的话题时,最好在周五的下午,反正明天就是双休日,大家都一个时间来缓冲,再大的怨气,隔一个周末总会减少一些;

8, 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角色,很多时候,在冲突矛盾中,我们都是旁观者的角色,通常都是来解决问题的,因此,千万不能让当事人把自己拽进去,不是来制造问题的,因此,此时有的是同理心,而不是同情心;(sympathy not empathy);

9, 离职员工的背景调查---中国目前还没有独立的背景调查公司,因此,背景调查的结论可靠性如何,很难有充分的把握。当一个员工离开公司,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他都希望和原来的同事保持一个体面的和谐,而原来的同时也会相应的配合:当一个人离开之后,过去的不和也就因此而了结了,这符合中国人传统中注重面子的因素。因此,当其他公司试图了解他在原来公司的表现的时候,得到的往往是正面的评价,至少是个中立的评价。

呵呵,因此呢,不管是你跟即将离职的公司的人员有多大的深仇大恨,走的时候,最好能够大度一点,一笑泯恩仇嘛,因为,即使不一起共事了,少一个敌人,总比多一个敌人强,关键的是,在找下一个工作的过程中,他们会影响着你呢;


10, 对于大树,撼动不容易,生拉硬拽是不行的,要靠“摇”来解决,摇一会,停一会,再摇,三番五次,根就松了;

软实力,这是希拉里提出来的,硬碰硬,两败俱伤对谁都不好,但以柔克刚的话,或许,能不战而屈人之兵;多点耐心即可;

11, 公司组织变革的程序通常是先出新架构,然后再为他长肉,也就是把一些人填进去;

12, 对于业务部门,一朝天子一朝臣,一来来一拨,一走走一窝,正常;

13, 在外企,无论是开会还是培训,你沉默不语,并不代表你高深莫测、深思熟虑,而只能表明你没有参与意识,对会议和培训没有贡献你的想法,在西方人眼里,基本上就是个没有想法的人,而如果被贴上这样的标签,想浮出水面就难了;

其实,何止在外企,即便是在中国企业,还有其他的一些场合,适当的曝光还是会让自己显现出来的,要让人家注意你,而自己就一定要先站出来;

14, 关于香港职业经理人的描述-----他们似乎天生就是职业打工者,在什么类型的企业里都能生存的很好,善守本分,秉承上司旨意,做事不去想当然,不越位,不幻想,也不走极端,更不容易流露个人的喜好和情绪;

Anyway,还是有许多需要借鉴的地方;

15,A man with a style is a man who can smile;

16, 关于产品的市场销售---如果你的产品品牌排不到客户脑子里的前三名,基本上你的生存就非常困难了,所以,不要看市场数据你的排名是多少位,要看消费者脑子里的排名是多少位;

呵呵,有点抽象,如何进行客户脑子里的调查呢???,当然,肯定有办法,关键是,要提高产品的市场上的认知度;

17,对于面试,要不卑不亢,太卑,掉身价;太亢,夸夸其谈,更掉身价;

18,咨询公司的套路------先用一堆数字,一串事实,一套问题开路,让你产生共鸣,然后告诉我们他有解决问题的办法,当有了兴趣的时候,他就开始要价了

我觉得这个还是挺有用的,就跟看病似的,先看病,然后告诉你的病情有多严重,但再严重的病情,我都有办法解决,然后,待客户准备听办法的时候,再开价;

呵呵,一种是告诉别人坏得方面,恐怖的方面,让对方产生恐惧,这是个铺垫,然后下手,另一种 就是给对方个期望值,然后,告诉他如何去取得这个期望值,

就是用恐怖的结果或者期望的结果来化解对方的防御心理,然后再谈其他,就是,欲攻其身,必先攻其心;

19, 要时常学会转换关系(身份),比如私人关系和公共关系的转变使用等—在文中,袁克敏若是去总部进行一些访问或者见相关的领导的话,必须经过上司特伦斯的批准,因为,毕竟是上下级的关系,所以,很容易受到牵掣,但是,袁克敏利用度假的时间来美国总部,就没有义务去汇报了,这样就避免出现越位的现象从来达到目的;

20,对于要离开的人,而且注定要离开的人,可以做得就是再挽留一下,一来让人感觉到自己的重要性,给足人家面子,二来呢,自己或许还需要时间来寻找替代者;

这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21,在组织中,经常有人会离职,一般情况下,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我们还是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一般,我们有三种手段来留人-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钱留人;

什么是事业?说白了,就是有没有发展的空间。什么是空间,说白了就是有没有往上爬的机会。在外企工作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能够接触到,学到很过管理方面的路数,跨国公司在不同的国家多年的经营,确实积累下很多的知识、诀窍,从这里开始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有助于培养管理经验,看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做事情的条理性;

对职场新人而言,用事业留人会比较有用,但是,对于年纪稍大的人,效果可能就要打折了,原因很简单,同样地事情做了很多年了,做疲倦了,让他尝试新的东西,他又没有这个单子,而提拔晋升,挤满了同样命运的人,最后除了少数人,其他人还是原地踏步,只好回到钱方面,此时,只要外面已有“勾引”,就会跳槽,而真正跳过去,还是跟现在一样;

因此,平行的跳槽哦,对于,职业发展而言,意义不如晋升的跳槽大,从长远来看;

感情留人,但是,员工对公司的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他们对自己顶头老板的感情决定的,因此,这也是一走走一窝的原因;

用钱留人,这是最直接的,但要看人;

22,世上或许本无才,被猎的多了,也便成了才;

23,不教而诛,

24,作为公司的管理者,一定要把公司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没有了公司的利益,谁的利益都保证不了;

25,对于竞争,有时候要学会以进为退,尤其是在对手比自己强大的时候,对手敢明着对自己下手,肯定会以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记住,这些理由可以让我们痛苦,同时,也可以用来,让对手痛苦。

比如,袁克敏本来想推荐刘凯来做渠道销售总监,但没想到特伦斯会找一个丹尼尔的来,这样一来,袁克敏就会很被动,但是不急,先退一步,这样既能避免面对面的冲突,也能有时间找对策;
想当初,特伦斯就是以私自给客户折扣把自己的部下---肖兵给踢出去的,那我,完全就可以再以这个理由把丹尼尔给踢出去,因此,袁克敏想到这个问题,就一步步的实施计划,让丹尼尔来走,最后被以同样地理由开掉;

因此,敌人锋芒时,我退,进而伺机找机会突围;

26,有时候我也想,是不是我自己太胆小了?要不就是我太安于现状?我感觉自己被生活所驱使,比如房子,车子、不断升级的消费欲望,这些力量推着我走,我甚至听到周围有声音在说,你需要这个,你需要那个,搞得的我自己都不知道到底需要什么了,于是就这么走,就这么被推着走…….

呵呵,我也有这种感觉,自己需要的其实并不多,很多欲望都是别人强加给我的;

我一直找寻一个精神层面的支撑点,希望自己能被撑起来,从而产生足够强大的、自发式的力量;

呵呵,或许,这个就是信仰,或者自己的最原始的梦想;

27,让人做解释的,永远比被要求作解释的人一种优越感;

28,两只狗打架,不在乎谁大,而在乎谁的气势大;

29,即便是个小的业务员,也要时刻关注公司的事情,比如战略的规划,发展的方向等问题,这些问题看起来跟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任何的发展规划都是具体到个人,因此,不能说跟自己没有关系;

而且,即便是一个小的业务员,也要有个往上发展的心,也要时刻注意公司的发展,并适时的寻找自己工作上的突破,这既是为了公司,也是为了自己的职业发展;

30,最后一点,不管做得工作是什么,都离不开思考,思考自己的工作,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还是思考组织的未来,正如史晔曾经说过,思考,是成本最低,但效益最高的活动;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