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琪的职场地狱与利益理论_上班奴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上班奴 > 陆琪的职场地狱与利益理论
台风降临 上班奴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9-02 09:09:07

陆琪的职场地狱与利益理论

陆琪的职场地狱与利益理论



    现在关于职场的书都很好卖,因为很多人都想找到职场升职加薪的便捷之道,或者借助成功者的经验更上一层楼,当然更多的人是找到了职场生涯的共鸣。所以从李可的《杜拉拉升职记》,到王强的《圈子圈套》,再到陆琪的《潜伏在办公室》、《上班奴》,一本接一本的出。

    在这些书当中,《杜拉拉升职记》和《圈子圈套》比较忠实的描绘了职场及商场的生活,只是讲职场的困扰及商场的斗争,而不涉及人生观价值观层面。而陆琪的《潜伏在办公室》、《上班奴》则冲破了所有道德约束,变成了职场黑心圣经。

    翻一翻陆琪的这些书,会发现所有的书重复性非常大,中心内容几乎全部一致,所谓的《潜伏在办公室》、《上班奴》、《上司喂养手册》其实都是一本书。这些书互相换个书皮可以一样卖。他要把一本书分成好几本书来卖唯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

职场即地狱

    在陆琪的书里,他建立了一套以利益为衡量标准的价值观,用这套坐标系来衡量,所有的事情都是利益,只要你赚得比别人少,你就是傻瓜。你的职位比别人低,你就是奴隶。在这个战场里,你要么被别人利用,要么利用别人,双方只有利益的交换。

    这套理论看似很新鲜,其实没有什么特别,说穿了就是黄老之术,法家源流。这种理论否定价值的存在,认为对与错没有意义,规则没有意义,所有的法律、规则都只是统治者的工具。只要有利于统治,什么手段都可以用。用劳思光的话说,他们是价值虚无主义者。

    陆琪的这些理论让某些人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原来职场是这样的!原来世界是这样的!我从来都不知道,我以前真是傻!其实并不是读者傻,而是读者以前从来不在这套评判体系里面。普通人都在道德体系里面,利益并不是唯一判断标准。普通人做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道德判断,都有一个廉耻之心,都有一个好与不好的区分。而在陆琪这里,所有的道德标准都没有了,为了利益,什么都可以做,什么奸计都可以耍,什么诺言都可以背叛……唯一的界限只在于法律。而如果法律没有规定,那也是可以做的。

    这样的职场简直比黑社会还黑,黑社会好歹还需要义气来作为正当性,一旦背信弃义,当三刀六洞横尸街头。而陆琪的职场中连这点惩罚都没有。

    于是,读者看到陆琪的职场让自己一下子豁然开朗:在这个“职场地狱”里面,每个上司都是生杀予夺的阎罗王,每个下属都是苦苦挣扎的小鬼,不知道那一天倒霉,就会被阎罗王吞噬。小鬼们之间相互倾轧,因为自己不进入火坑的办法就是把别人推入火坑。最好的生还手段还是拍领导的马屁,让他对你百分之百满意。或者爬到利益链的最顶端,成为别人的阎罗王,这样就可以掌控所有人的生死……

    只是陆琪唯一藏起来没有给读者看的结局就是:你始终在地狱里面!只要你进去了,你就出不来了。你永世不得超生,即使你成为阎罗王。

    价值观是什么样,世界观也就是什么样。

    这个世界既不是道德理想国那样的全白,因为大部分并不是圣人;也不是陆琪所描绘的那样全黑,因为不是所有人都以利益为中心。而是有黑有白,甚至大部分地方是灰色的。但是即使是灰色,黑与白还很分明的,白不能被颠覆为黑,黑也无法伪装成白。


道德即束缚

    不管是《上班奴》还是《潜伏在办公室》,陆琪都不是直接讲道理来教训人,而是运用事例:拿出一个小人物,比如林幻想,首先帮她分析形势,指出职场中每个人是怎么想的,她是如何的幼稚,然后总结原理:职场就是以利益为中心的地方,不适应就是死路一条,要想出人头地,要想得到高薪,就得用利益去跟别人博弈。可是一般人都是有道德心的,做不到唯利是图,一旦肆无忌惮,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于是为了破除道德的限制,陆琪更进一步推出了一套人生哲学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论证。这个哲学的核心建立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上。

    其实陆琪的这套唯利是图的理论并非儒家的理论,反而是黄老权术的理论。黄老之术否定任何价值,它否定道德的存在。所以在法家看来只有目的是重要的,手段不重要。为了统治,可以采取一切的手段。所以才会鼓吹严刑峻法、欺骗背叛、口是心非、出尔反尔……一言以蔽之,所有的手段都没有界限。陆琪很清楚黄老的这套理论不得人心,因此为了好看,借用了儒家的名头。反儒家的道德竟然借用儒家的名头,世界就是这么诡异。

    为此,他需要对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进行狸猫换太子。

    王阳明的理论的核心是“良知”,就是所有的道德法则都来源于你的良心,你只要有良心,哪怕你不认识一个字,你也能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这个良心的判断法则很简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做的事情对不对,你放在你自己身上就知道了。如果你愿意,那就是好的,如果你不愿意,那就是不好的:你愿意被人欺骗吗?你愿意被人忽悠吗?你愿意被人施用诡计陷害吗?……我相信没有人愿意。那么这些很明显不对的事情,你会去做吗?结论很明显,你当然不会去做。至于“知行合一”,则是说,你知道不对的事情,你就不要去做,你知道对的事情,就不能停留在“知道”的层面,而要去实践。所以心学强调“躬行”,认为实践比书本知识更重要。那么陆琪是怎么偷换的呢?他直接把道德良心给去掉,即去掉了道德的藩篱,而直接强调行动,然后通过知行合一,把“行”等同于“知”,不让人去思索对与错的问题,也不让人去反省行动背后的原因。

    陆琪的知行合一理论其实只有“行”,没有其它任何东西。把人从“理性的生物”降格为“本能的野兽”——只会为了眼前的利益去厮打扑咬,而不思索任何事情。

    陆琪很清楚,知善知恶、有责任感、讲信誉……这些道德会对“逐利”行为造成限制,因此他要破除道德的合理性,极力宣扬利益的合理性、必要性,并且突出目标的正确性。为此他采用了例证法:你看这些坏事历史上的名人王阳明徐玠戚继光都这么干过,你干也是正常的合理的。动用无法论证的野史来进行举例可谓苦心孤诣。问题更大的是:只要你的目标是好的,你的手段就无所谓了。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判断:有的人为了自己活下去不惜杀掉自己的孩子吃掉,你杀吗?手段等于目标,手段不对,目标也不可能正确。道德良心在每个人的心中,每个人遵从自己的良心,自然知道对与错。一千个人都做这件错事,这件事就能变成正确的?

    当陆琪论证了这些“非道德”的事情是正当的以后,他做的所有事情都是正确的,他就可以毫无羁绊的“做”了。整个流程跟传销的洗脑没有区别。

    重要的不是出现这些理论,重要的是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理论。

    在中国传统社会,道德依附于终极关怀而存在;到了现代社会,因为终极关怀消失而出现道德沦丧。负责任、讲信誉等传统价值被抛弃,因为从短期利益来看,这些传统价值产生不了经济效益,反而会阻止利益的最大化,而只有翻脸不认人、趋炎附势、落井下石才能实现最大利益。“对不对”得不重要,“好不好”也不重要,唯一重要的是赚的钱多不多。经济利益取代道德变成唯一价值标准。

    有什么样的判断标准,就会有什么样的结论。所以结论不重要,重要的是判断标准。一旦标准被置换,多么荒诞的结论拿出来,都不会让人觉得奇怪。

    其实古人也一样有这样的问题,古代的官场只会比现代的职场更黑暗,拜宗师、买官鬻爵、请客送礼等潜规则比现代职场的丰富多了。所以才有厚黑学的产生,但是即使厚黑学这样的理论也不敢这样赤裸裸的反道德,更没有这样理直气壮。因为有道德的束缚。而且以改造世界为己任的儒生看来,这样的官场正是需要改造的。所以总会有不合时宜的儒生出现来匡扶天下。


职场即人生

    陆琪说服别人转变思想观念的一个理由是:如果实在没有奋斗拼搏的目标,那赚钱吧。

    陆琪很清楚,他的这套理论会被“道德家”责骂。其实这套理论是被所有人唾骂——在西方社会也是不可能否定“认真负责”的职业操守的。

     即使不从道德角度来看职场这件事,也是一样的有问题。

    一般人追求职场成功,往往为了获得认可,主要是领导的认可,比如涨工资,比如升职,这代表了对工作成绩的肯定,也代表了工作态度奖励。在此同时也是社会的认可:高薪水,高职位意味着成功人士。也就是说职场成功背后是自我实现与社会认同,简而言之就是成就感、尊严感、自豪感以及理想与我之间的关系。当自我实现了,也获得了快乐。在普通人看来,这几方面往往被简化成为薪水多和职位高这两项利益指标。

    但是在陆琪这里,这种简化被颠倒了过来:赚钱变成了唯一生存目的。自我实现与社会认同都不重要。而且加薪、升职变成和领导做利益交换的结果。

    职场的烦恼无非就是薪水少,职位低,不受领导重视,拍马屁的人爬得比你快,有后台的人赚得比你多……换个眼光来看,这些烦恼其实就是人生的困境。
 
    每个人都在困境中。
 
    但是每个人的痛苦都不一样,而陷入困境的情况又都是相似的。你没有得到,所以你痛苦。你得到的比别人少,你也痛苦。有些困境是可以通过一些调整或者说技巧解决的,比如换个工作,比如跟人多沟通,比如请请客吃吃饭……但是有些则是自找的。

    在这个世界上,赚得钱少并不是痛苦的根源,有些人赚的不多,但是整天也乐呵呵的。职位低也不是痛苦的根源,那些公司的老板并不真的快乐,我曾经的公司总裁说他最怀念的是年轻的时候,那时候在中科院什么都不是,但是每天打完篮球特快活。现在,每天晚上都睡不着。高职位意味着高压力。老总的痛苦不是小职员能感受的。

    快乐不等于有钱,幸福也不等于高职位。因为幸福感、快乐感由多方面构成,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一旦片面化绝对化,即陷入地狱。

    人生的痛苦根源在于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根源在于你跟别人比。你觉得你比别人赚得少,你觉得自己的老公不如人,那个人比你差很多的人却开跑车住豪宅,因此你心理不平衡。你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但是你知道你要比别人得到得多。所以努力去比别人赚得多,努力比别人职位高,这样你才满足。殊不知,这样的你已经迷失自己,这也就是很多人中年危机的产生原因。年轻的时候比照着别人努力赚钱,一旦达到了职业及人生目标,或者职业及人生目标不可实现,未来立马就变成了虚无,因为失去目标了,找不到自我存在的价值了。而在古代,儒生入仕求取功名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人生追求是不会以谋利为终极目标的。在这种人生观的背后是终极关怀。

    正是由于没有了终极关怀及人生观,现代人才变成了欲望的机器,只是追求身体官能欲望的满足,从卖淫嫖娼业的蓬勃发展,到奢侈品销售量节节攀升无不说明这个问题。在“原始社会好”的歌声背后是精神世界的一片荒芜。

    现代中国人的终极关怀消失,于是道德沦丧。人生观失去方向,很容易被引导为利益至上。

    于是在所有的问题背后,出现了一个更深的问题:这些思想被人广泛接受。
    
    陆琪的这套“黄老”理论历朝历代其实都是有的,只是在一个正常的社会是不可能这样大张旗鼓的宣扬的。它会被正常的社会道德观所批判。因而只能存在于“潜规则”的层面,而无法成为“明规则”。只有整个社会的道德观被否定,陆琪的这套利益理论才可能乘虚而入,才可能被大众接受。然而现在,这套理论堂而皇之的出现在大众传媒之上,赢得巨额的销量,被奉为职场圣经,于是,对的变成错的,好的变成坏的,没有什么操守可以被人坚持,没有什么追求被人执着,事业成功被简化为有钱,人道精神被歪曲成傻子……

     这一切背后的远景让人不寒而栗。

    

展开全文
有用 35 无用 9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陆琪的职场地狱与利益理论”的回应

小昭 2015-08-10 21:43:28

陆写的这些是符合中国的实情的,你说的契约社会那是美国。

YMan 2015-04-22 19:54:22

评论看起来很有道理,其实没什么道理。

April_ 2014-09-17 12:45:11

他现在有开始去兜售这些垃圾给女性了。

[已注销] 2013-09-05 03:50:50

lz太较真了吧,读书就是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啊。。。的确是可以让新人意识到职场到底怎么回事,然后明确自己是要做一个龙套还是主角,也对未来的曲折心里有底,陆琪是一直把最坏的可能性放出来,一般人不会遇到,不过就当防身嘛,我之前听香奈儿工作的同学说被整,还完全没概念,以为只是性格不合,看完这书明白了,不管你多好都没用,只有看透大局的人才能生存。。再有乔布斯被整走又回来,不是一样的道理。。。这书就职前看,好处就在于,在我们还内心善良的时候,明白这些道理,起码以后被整,也心里有底,怎么样道德观也不会扭曲,如果什么都不知道的时候,被这样整,要么彻底瘫掉,要么也变成这样的人。。。觉得很多人其实刚开始很善良,都是被整出来的。。。

xs.zhou 2013-08-20 07:38:05

契约确实符合长远利益,可TM现在的中国有几个人在乎长远利益的,要是在乎也就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了,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了,房地产失控的问题了。书中虽然勾心斗角的现象描写的残酷了一些,但是现实中这样的现象只是严重和轻微的程度区别罢了,谁敢说没有的?

宁灬不凡 2012-12-18 15:44:50

震聋发聩 醍醐灌顶之感

怀璧不予 2012-09-08 14:27:42

为什么你总是说他黄老?黄老难道不是道家的“不争”吗?清静无为四个字跟陆琪根本不沾边吧?

哒哒小鲫鱼 2012-03-29 11:42:46

价值是一种交换效用。职场不是以你为中心,发挥自己的价值不是你说你有价值就有价值,要为别人带来价值才是发挥。我觉得他的利益理论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
我刚毕业读了这本书,也改正了很多傻乎乎的自以为是的态度。

台风降临 2011-07-09 18:10:02

那就再说一点车轱辘话:
中国人以为道德是万能的,于是象陆琪这种人就以为不道德是万能的。以为不道德以后,就可以获得最大利益。
其实道德不是万能的,不道德也不是万能的。

水色姬 2011-07-05 14:42:10

某些地方也是可以借鉴的。不过确实很偏激。

孙潜念 2011-06-25 12:06:23

我男朋友也说他的车轱辘话说了一圈又一圈的。翻来覆去都是那些东西。

台风降临 2011-06-12 01:59:55

作为作为交易当然要遵守合同,也就是契约。
破坏合同也许会短期的获得利益,但是大家谁都不傻。你骗我,我自然也会骗你。从长期来看,一个持续的骗子会被一个成熟的市场抛弃。
于是破坏合同的行为就会抛弃。
你可以去看“一报还一报”的计算机实验。这可是博弈论的经典案例。详细内容自己去看下面的链接:
http://hi.baidu.com/xie_kingtom/blog/item/c0c70bdea0aa7d5cccbf1a9f.html

从长远来看,遵守合同是代价最低的、而收益最高的商业行为。
遵守规则就是商业道德。

两人行 2011-06-01 23:09:03

依靠道德来保障利益?根本不可以成立。

利益就是利益,关怀就是关怀。

台风降临 2011-06-01 22:32:52

他这套理论没有什么太深刻的东西。
无非就是利益高于一切而已。
现代社会是个契约社会,交易要求遵守契约,因此即使是追求利益,也需要道德做保障。所以没有道德的人最终是会被抛弃的。
陆琪式的人在职场中开始会占便宜,但是越发展越没有出路。看他自己的简历就知道。他无法在一个团体中工作。即使当CEO也不行。因为更需要讲诚信。
他最终只能单干。

两人行 2011-04-22 21:27:08

信仰你所信仰的人,只不过会困在困境里。难道那就是你想要的?是你希望人们想要的?

人其实很简单。利益是最好的谈话筹码。否则,他们互相之间连言语都不能。但有了利益,就可以如亲如友、如切如磋。我和一个销售员中的精英交流过,他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人,他去了他的客户那里,感觉就像回到了家,被当作家人一样的对待。

你以为你用什么方式去满足你所在乎的人,让他们露出笑容?不是自以为是的道德、不是珍惜,不是爱,甚至不是发自内心的尊重。而是,满足他们。帮他们得到他们想要的。

我想你对陆琪这一套理解的太浅了。人性如此。即使父母至亲,他们也只想得到他们想要的,才能露出真心的笑容。想想,给他们什么吧。难道有什么可耻的?

台风降临 2010-12-22 12:40:05

有的人未必是因为受刺激才会持这种观点。
他的这些观点其实历来就有,古往今来,社会上从来不缺这种人。只是从来没有人这么理直气壮的说出来。

笑望江湖 2010-12-21 10:18:42

读陆琪的书感觉他丫肯定受过什么刺激,对社会人生的看法极其偏激,眼睛里只有利益和争斗,大概是被某些职场的险恶吓傻了,写了一本又一本的书发泄吧,书里有真知灼见,但也极尽夸张之能事。。。年轻的大学生读了会学坏的,而真正的生活更为复杂。。。

Eileen 2010-12-15 20:39:37

大家都是本能的奴隶 然后变成金钱的奴隶 然后就变成少数人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