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的目标管理和正向激励_一分钟经理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职场 > 一分钟经理人 > 高效的目标管理和正向激励
云际007 一分钟经理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2-19 15:02:04

高效的目标管理和正向激励

读斯宾塞•约翰逊《一分钟经理人》

如果你集中精力去读这本书,一般能够在30分钟读完。就是这么一本小册子,却给管理学界带来了很多的思考,事实上,如果一本教人们如何提高工作效率的书写成了鸿篇巨著,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阅读,本身就会成为一个反讽。

这本书说的故事和道理非常简单,要成为一个经理人,就需要给下属制定清晰简洁的目标,发挥团队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他们自己去解决问题,实现这些目标。如何制定清晰简洁的目标呢?那就是书中所谓的“一分钟目标”,目标制定的很明确,同时又很简洁,用不多于250个字就可以写下来。目标制定后,要想发挥每个成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那就需要采用“一分钟称赞”和“一分钟指责”,尽量去发现成员做的对的事情,并及时适度的给予称赞,以激励他继续前进。而对于成员做的错的事情,则要及时的明确的给予“一分钟指责”,让他明白错在哪里,应该如何去做,同时又要鼓励他平时的表现不错,相信错误只是一时疏漏,以后不再犯即可。

说起来似乎很简单,但是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要想让管理学界普遍接受,仍需要管理者们转变僵化的思想才行。尤其是在中国的现阶段,刚刚完成了工业化,正在迈入后工业化,管理思想仍然停留在工业化时代,讲究严密组织、严格控制和精细管理,这些管理思想在工业化生产企业中是非常实用的,但是在后工业化时期,普遍兴起的服务业、创意产业、高科技产业中,依靠传统的“管控”管理思想是很难奏效的。对于一个工业生产线上的工人来说,严格管控他的劳动行为是合适的,也是有利于生产顺利进行的。但是,对于一个白领来说,严格管控他的行为就非常困难,因为他从事的是脑力劳动,劳动过程看不见摸不着,结果的评价也非常困难,这种情况下,最重要的并不是管控他的工作,而是制定一个工作目标,然后激励他自己去努力达成目标就行了。

有很多中国的管理者仍然认为,中国人就应该“管”,一不管就会出问题,僵化的认为中国人与外国人不一样,这种不一样是传统文化造成的,也就是说根子上就不一样,必须严格管理。殊不知,这种思想不过是工业化时代僵化的管理思想披上了文化外衣做伪装。实际上,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管是什么样的传统文化,在后工业化时期,以知识生产、创意产品为主导的产业中,必须运用“目标管理”、“正向激励”等手段进行管理,唯如此,才能提高脑力劳动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提高劳动效率,目标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即能为管理者省下气力,又能收到很好的管理效果。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鲜活的例子,我过去供职公司的主管就经常犯下低级的管理错误。他过去从事的是物业管理,而后来却阴差阳错的开始管理研发部。物业管理针对的主要是体力劳动者,所以需要对过程进行管控,地面清扫的时间、卫生间清扫的时间、重点物业的维护时间和频率,都需要进行严格的规定,这倒是一个不错的管理方法。但不幸的是,他把这一套用在了研发部,要求研发部人员每天汇报工作,且精确到小时,研发部人员自然是苦不堪言,而且每天必须找一大堆无关紧要的事情去做,这样才能填满日程,而重要的研发工作反而被挤掉了时间和精力。更要命的是,他并没有向研发部提出多少有价值的研发任务,即所谓的“工作目标”。在激励方面,他偏向于惩罚而轻视鼓励,这也是管理体力劳动者的手段,研发部人员的积极性难免受到打击,研发工作偷工减料在所难免,而对于研发成果的评价体系很难发现“偷工减料”,自然,无形中损失掉的是公司的创新能力。

当然,一分钟经理人强调的是不管是目标,还是称赞或者指责,都需要明确、简洁。这对于管理者来说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管理者采取目标管理和正向激励手段,而且要求管理者采取简洁有效的目标管理和正向激励手段。不过,我觉得就我遇到的很多管理者来说,首要的事情是理解知识型员工与体力劳动者管理之间的区别,其次才是提高管理知识型员工的水平。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