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蛤仔萝卜丝汤的杀手_食桌情景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食桌情景 > 喝蛤仔萝卜丝汤的杀手
minja 食桌情景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1-09-03 19:09:10

喝蛤仔萝卜丝汤的杀手

日本作家远藤周作是日本著名的天主教作家,但他也写动人的饮食随笔,严肃作家一下子活了起来:每天写作后,他会到自己喜欢的小馆,来碗荞麦面或大啖柳川鳗鱼,随后来瓶日本“菊正宗”,在微醺陶然中沉浸于往昔之时光……

远藤周作颇为推崇这里要谈到的饮食随笔名家池波正太郎:“坊间有关美食的书籍很多,但能让读者会想亲自去尝尝看的散文,能优于池波先生的《食桌情景》、《散步后突然想吃点什么的时候》等的实在不多。”

池波正太郎的正职是小说家,有两个原因决定了他对美食的无比热衷。首先,他认为写作是一件辛苦活,如果连续几天在家里赶稿,生活中唯一的安慰也就只剩下“吃”这件事了,兹事体大,焉能马虎?其次,池波正太郎写的是时代小说,也就是讲述数百年前的人们的生活的故事,而在东京、京都等的寂静小巷里,不乏绵延百年的特色老店和小馆,多少可以寻找到往昔美食情趣的几分影子。因此,在东京、京都搜寻美味餐馆,到日本各地旅行采风,感受当地美食风味,成了池波正太郎写作之中的一部分。

也许因为经历了少年时的贫穷和战争时的匮乏,池波正太郎对于饮食有着一股一般人望尘莫及的热情,远藤周作形象地形容为,池波对“吃”这件事不惜代价,这可以说是对《食桌情景》一书内容的精到概括。池波本人在书中这样概括他的饮食哲学:一般人一想到死亡一定都会意志消沉吧!但人类真是了不起的生物,思考死亡之时的第二天早上,在把热腾腾的白饭、味噌汤和喜爱的炭烤海苔送入口的瞬间,会充分地感受到“活着真好的幸福”。人就是这样的生物。

既然抱定这样的哲学,那么每天的饮食自然不能马虎了事。池波有一本日记,专门记他家一日三餐的菜单,这个日记记了七八年,对于做得美味的,他会用色笔圈起来,日后家人不晓得做什么菜的时候,就会翻开这本日记做参考,从中找到做菜的灵感。不仅如此,他上餐馆时,体验过美味的食物,也会将菜单记下来。远赴日本各地采风,路途中食宿的旅馆餐馆,每有美食,也都笔之于书。

也许是与他所写旧时代的风俗与人情有关,池波正太郎的饮食文章,都带着几分浓浓的怀旧之味,正如他喜欢京都的万龟楼,因为那里有寂静的氛围,有宰鱼特别刀法的大厨,厨师食客之间可以亲切交流,这样的餐馆有着属于市街人的平易风情。又如他在旅行途中偶遇的小馆,笑容宛若少女的老婆婆端着海鳗盖饭,因为脚步不甚稳健,托盘中的盖饭发出锵铛锵铛的细小声响,令池波感受到巨大的愉悦,悠然而生旅人之闲情逸致。

池波固然经常去有名的餐馆大快朵颐,然而他笔下常见的却是寻常的日本食物,他的情趣其实是属于庶民的,雅洁的环境、体贴的服务、饭菜的地道才是主要的。对于池波来说,当然更重要的是,饮食是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环,是充满人情味的社交活动。可能正因为有人情的温暖,饮食之于人生,才显得如此重要。因而,《食桌情景》的所有文章,事关饮食,更关乎人生。每一趟美食底下,都联系着池波的一段人生回忆:在他几年如一日的家庭菜单日记背后,是他和妻子及母亲闹腾却温馨的家庭生活;对太豉烧、甜甜圈薄片和炸肉片的味蕾回忆,牵连着他童年少年时代的生活;在乌龙面和荞麦面的美味之中,他忆起的是恩师子母泽宽和长谷川伸在写作上对他的帮助和提携;茄汁鸡肉饭和炸猪排,串起的是他对二战前日本西餐厅的味觉回忆……事实上,池波正太郎的美食文章之好看,正在于以食带出了时代和人生的况味,还有渐渐流失的淳朴恬淡的人心人情之美。

《食桌情景》提到的日本食物,大抵奢侈的少,日常风味的多,这和他的时代小说对“江户情趣”的追求是一致的:描写庶民的食物,表现庶民的人生情趣。池波是时代小说的大家,其小说的一大特色经常将自己日常的饮食体验和趣味融入到所写的小说当中,让读者读后感到无比的亲切。比如在名为《梅雨中的豆腐汤》的小说中,他借食物来描写主人公的生活环境:

“彦次郎把今早桥场豆腐店送过来的豆腐和油豆腐切成细条状,放入土锅中,在火炉上煮了起来。豆腐汤是彦次郎最爱的食物,他把豌豆饭放到厨房中的饭窑里,就着豆腐汤和烤海苔开始喝起酒来,因为梅雨带来的丝丝寒意,让豆腐汤尝起来更加美味无比。”

此中有情、有景、有人、有生活,豆腐汤诉尽了杀手生涯的落魄和辛酸。无独有偶,在他的描写四十七忠臣藏的首领大石内藏助的历史小说《吾之蛩音》中,也有这位著名历史人物吃荞麦面的神来之笔。四十七忠臣藏在日本几乎相当于神话传奇,这些传奇人物在日本人眼中仿佛中国人眼中的关羽,近乎神而不再是人。但池波正太郎用一碗荞麦面就将大石内藏助从神坛拉了下来,变成了凡人,一个和普通人一样耽于口腹之欲的人。而且,在尽情享受食物的“生之欲”和为了大义而复仇的“死之决绝”之间,一碗荞麦面提供了人性的小细节,令这个几百年前的历史人物一下子血肉丰满起来。

池波正太郎以及藤泽周平等人的时代小说,可以说是日本的武侠小说,两人在时代小说的成就方面,和司马辽太郎旗鼓相当。他们不像司马辽太郎以一种史观来支撑小说,他们不写传奇,不写侠之大者,更关注时代的底子—所谓日常的风景。用李长声先生的话来概括就是,他们的特点是写“平常的生活,温馨的人情味”。也正因此,他们都特别喜欢借饮食来反映人物的世界。池波正太郎笔下的杀手,用蛤仔和萝卜丝煮汤,一边趁热吃,一边在讨论怎么杀人。藤泽周平的时代小说喜欢指出下级武士的俸银收入,细细描写他们日常生活情状,比如《黄昏清兵卫》里,他写清兵卫放工后在家织篾品帮补家计,写一家人喝清可鉴人的稀粥,写春来挖野菜等细节,这样自奉俭约的清苦生活,显然是与奢华无缘的庶民生活情趣,却有着一种踏踏实实地活着的人间真味,难怪为深受经济不景气之苦的日本上班族所爱读。

这类武侠小说可以称之为人情武侠,反映的是庶民的人生观和美学。在池波正太郎看来,吃的快乐就是人生的一大快乐,所以他在《剑客生涯》里写了二十多家荞麦面馆,这显然是以自己现实生活中去过的荞麦面馆为底子的。荞麦面是日本最普通的食物之一,种类不下百种,足证日常生活自有其活泼与多变的风味与真趣。

可惜中国没有池波正太郎和藤泽周平这样的人情武侠,这是我读完池波的《食桌随笔》和藤泽周平小说后的另一感慨。

发于《时代周报》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