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围绕地理位置而居,靠山吃山,近水喝水,古城里的建筑也是依着这般而衍生出独属城味,上海的弄堂,苏杭的园林式建筑,这些城市背后的历史里有文化底蕴,也有我们中国人最爱的饮食,不同的古城孕育出不同的古味。
看《舌尖上的中国》,看的是吃,也不仅仅是吃,那一道道菜肴里的制作方法,一份关于味道的记忆与坚持,说来,看的更多的是关于这道菜肴背后的故事和文艺情感。
《贝太厨房:十二城味》亦是如此,十二座城市的故事,十二城专属的味道与风情,总是让这城里的人多了一份怀念,我们这些城外的人添了一份向往。认识一座城市的时候,首先说道的是风景,其次是饮食,继而是建筑,而停留在味蕾记忆中最是深刻的就只有各处的饮食了。
翻开《十二城味》,最先看到的是关于每一座城市的专属菜肴,温州的墨鱼粉丝煲,杭州的夏荷包春鸡,乐山的绣球豆腐,上海的蜜汁叉烧,天津的煎饼果子,遵义的贵州辣子鸡。每一道菜肴都附上了做法和成果图片,让人仿佛闻到了菜香。
菜肴的食材并不难找,都是在市场上简单易得的食材,猪肉,豆腐,白菜,仔鸡,都是寻常生活里可见的,但是仔鸡放在杭州人手里,变成了夏荷包春鸡;猪肉在台湾人手上做成一碗香味与乡味并存的台南卤肉饭。
诚如《十二城味》中表达出来的城市味道介绍,每一道菜是城市的代表与记忆,令离家的人有了惦念。每所城市的风情介绍者都是城里长大的人,对家乡与家乡的食物抱有极大的自豪感,所拍摄出的城市影像亦是具有古早凉意,既有离乡人记忆中存在的影像,也有普罗大众对于此处的美好印象。他处平凡的生活轨迹,春意傲人的苏堤春晚路牌,从高处俯瞰的上海老旧弄堂,泉州海边的海港渔船,吵杂的市场,还有眼角也在笑的陌生人。
正如香港美食家欧阳应霁先生所说,真正本土的地道的食物,要在一个很热闹,很吵,人很多的,装饰物一定是不那么干净的、堂皇的,比较市井的餐馆或是小店,才有它真正的味道。这些城里孕育出来的本土味道成了本土与陌生旅人的情感联系。她欢迎离乡的人归来,也欢迎陌生旅人走进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