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理想——由《大自然中的美食》想到的_大自然中的美食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美食 > 大自然中的美食 > 说理想——由《大自然中的美食》想到的
迂树临疯 大自然中的美食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3-07 11:03:43

说理想——由《大自然中的美食》想到的

如果你问一个八零后:“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当科学家”绝对是一个典型的回答。那时我也还小,搞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想当科学家。或与当时国家“科教兴国”的战略宣传有关?可能更多的是“做知识精英”、“做体面的脑力劳动者”这样“朴素”的愿望在作怪。剩下那些不是太有想法的就随大流了。

有句顺口溜言简意赅:人上一百,形形色色。如果全国的小孩都想当科学家,那这个理想一定不那么纯粹。在那个仍然注重出路,压抑个性的时代,应该是全中国的家长想让孩子当科学家。孩子自己想做什么,少有人在乎,而且一定是“好好学习,别想那些没用的。”

在未来科学家当中,我是一个想当画家的小孩,并对这个独树一帜的志愿稍有得意。如今我没能从事绘画或与之相关的职业,个中悔恨一言难尽。而我从小到大的同学,据我所知,也没有一个当成科学家。不知如今的他们对当年自己所持有/被强加的理想作何感想。是志得意满、一笑了之,还是同我一样心有不甘呢?

现在的孩子可能没几个会说想当科学家了。今天科学家形象有点呆板理工男的意思,捞不着科研经费的话,可能还没有一个重点高中老师赚得多,早不复以往的光鲜。自家孩子如有献身科学的想法,家长可得赶紧扼杀在摇篮中。这是题外话。

今时不同往日,社会的发展和思想开放让人有了更多追求个性的权利和机会。哪怕看了“好声音”、“我是歌手”也想去选秀一夜成名,阿里巴巴上市也想互联网创业成为第二个马云,受“成语大会”影响将来也想要研究诗词歌赋……都已经为愈发宽容的社会/家长所接受,成为真正属于自己的、愿意为之努力的目标。连打游戏都能成为一个薪金不菲职业的今天,谁还敢说你的理想不靠谱呢?

该说说我们今天的主角——《大自然中的美食》了。

大米、大豆和蜂蜜,从小长在农村的我如果还能说略知一二的话,奶酪和巧克力则只是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没求过甚解了。而如今城里的孩子们,虽说吃了几年饭,可能连没有脱粒的稻子都没见过。见到活的猪、牛什么的,说起来可笑,但真的已经成为一种奢侈。这套书通过一张张精心、精美的图片,把大米、奶制品、蜂蜜、巧克力和豆制品的生产制作过程做了生动详实的介绍。三张的我终于知道了牛奶是怎么做成奶酪的;吃了二十多年巧克力,在此也对其前世今生了解了个大概其;同时惊叹于毫不起眼的大豆,竟能做出如此之多的美味!千万不要饿着肚子看啊~

把它和理想掺起来说,是因为,我觉得这是一套可以让孩子产生理想的书。

这套书的魔性在于,它用画面为食物增添上了平时不见的耀眼光环。精致的流程图、可爱的孩子、唯美的稻田和牧场……这一切都使浓浓的亲和力从书中散发出来,让人对再平常不过的食物产生莫名的爱意,好像与它们相伴是生活中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喜欢甜食的我,看过后有了强烈的想做奶酪、巧克力的冲动。因为可以用到面粉、蜂蜜、奶油、奶酪和巧克力,与书中介绍的食材差不多,还产生了“如果不是已经奔四,做个面点师也是个不错的主意呢”的想法(其实可以边做边吃才是重点吧!)。这样的念头,对于成年人只是转瞬即逝,但在单纯的孩子来说,一个小小的想法,也许真的会植根于心底久久不能忘怀。藉着这套书,他们可能会想当一个养蜂人,酿出甘甜的蜜糖供人品尝;或经营一个农场,养奶牛来做好吃的奶酪和酸奶;做一个厨师,哪怕只有简单的食材也能烧出可口的饭菜……

有些家长会觉得这些职业太过平凡辛苦,每日的体力劳动,没有成为理想的资格。在我看来,身处多元化的社会,理想不见得一定是悬于半空遥不可及的高大上。与其追求一个光鲜目标半途陨落,直面内心,做到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才是人生真谛。并非说漂亮话,对于错过理想而从事着不喜欢职业的自己,是肺腑之言。

写到这,想起富翁和渔夫那个故事:富翁见到渔夫在海边垂钓,就关切地说:“你这样怎能赚到大钱?如果我是你,会想办法买一艘渔船,这样会抓到更多鱼,赚更多钱。”“然后呢?”“然后我会把赚到的钱再去投资,比如开工厂。”“然后呢?”渔夫继续问。“然后我继续投资,赚更多的钱,我就可以成为更大的富翁。”“你有那么多钱以后干什么呢?”“然后我可以到夏威夷海滩度假,享受悠闲的生活啦!”“那么,你看我现在不正在享受这样的生活吗?”

虽然是个鸡汤段子,但理想也可以是触手可及的事。

与家长共勉。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