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言時間:2006年10月14日 05:39 PM
早上起床看到yahoo的新聞,今年的諾貝爾和平獎由孟加拉的Muhammad Yunus獲得。他所成立的Grameen Bank實施的小額貸款,成功地讓許多人擺脫貧窮。前兩個月經典雜誌曾經介紹過這個組織,他們相信女人、還有貧窮的人比富有的人更值得信賴,而推出了小額貸款。
有一次去參加一個工作坊,指定要閱讀一本書:一座小行星的新飲食方式,那本書在討論這個星球為什麼持續著飢荒問題。(其實那本書還滿好看的,一點都不嚴肅,每一篇的最後面還附當地的一則食譜)裡面有一篇「布袋蓮主義」,就是在講這個Grameen Bank,作者與她的女兒到了孟加拉與這個組織接觸,寫下來的故事。
我覺得這個世紀最嚴重的問題是貧窮與歧視問題。
其實那個小額貸款是他們操作的方式,裡面比較根本的是,存在於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而來的「信用貸款」、還有貸款底下必須遵循的十六項規定,它所發揮的效應。這十六項規定面對的是女性在這個國家不平等的遭遇,它包括你要承諾,不毆打配偶、讓自己的孩子受教育、維持家庭的簡單人口、家庭結婚時不索求嫁妝、蓋屋外的茅房.....幫助他人,為他人仗義執言、決不傷害別人,也絕不讓別人傷害我......解決了生產原料、生產工具的費用不再向高利貸借貸,有自己的田地、自己的收穫,貧窮問題只解決了表面問題,在貧窮問題底下是:『貧窮人』是被驅逐的、不屬於這個國度的。這種骨子裡的歧視問題是一種對於人的『排除』、『隔離』問題。我覺得Muhammad Yunus可以得到諾貝爾獎,是因為他正視了這些問題。
那裡面有一段話寫說:(P.205)
當我們問Yunus他自己對於貧窮的定義時,他的回答是:「當Grameen Bank還只是個小型組織時,有位村婦對我說:『你們這些人其實不認為我們屬於這個國家,對吧?』她的意思是,在普通人的眼中,『貧民』根本不存在」
「她是說,她覺得自己是隱形人嗎?」我問,想確定自己聽懂他的話。
「沒錯,隱形人。」Yunus提醒我們,社會對「貧窮」的排斥,屬於一種內心的放逐。
但是假如貧窮受到排斥的話,光是幫助人們得到「東西」,並藉由微額貸款這種改善人民生計的作法,便顯得不夠周延。風俗與規範必須改變,使排斥貧窮不再是可被接受的行為,也不以為了想成為社會的一份子,而忽視自己的真正需要。
*******************
azu引蘇珊‧桑塔格的文裡:『在美國成立一座博物館來展示非洲奴隸史所蘊藏的滔天罪行,等於是承認這類邪惡也會生於此地,美國人寧願想像邪惡只存在於別處。』
那種「潔淨的排除」,扳開另一面就是執行恐懼的迫害。
「不願提起」是個隱喻。
******
沒看過Yunus長啥樣子,剛剛特別跑去7-11買了聯合報(因為人頭比較大張),想看一下他的樣子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