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然还给孩子,抑或把孩子还给自然_林间最后的小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林间最后的小孩 > 把自然还给孩子,抑或把孩子还给自然
丧心病狂刘老湿 林间最后的小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05 16:03:39

把自然还给孩子,抑或把孩子还给自然

       如果理查德•洛夫没有在2008年出版他的《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的话,恐怕不会有多少人能够将美国日益增长的儿童肥胖率、儿童多动症、忧郁症及其他心理疾病发病率同孩子们“在外面玩的少”这种小事联系起来。
       这本书被翻译成十种语言,在十五个国家出版,引起了国际范围内对儿童与自然关系的持续关注。同年,他因在儿童与环境方面的研究得到了认可,被奥杜邦学会授予“奥杜邦奖章”(Audubon Medal),也正因如此,他的名字开始同与他获奖经历类似的著名女海洋学家雷切尔•卡逊相提并论,而《林间最后的小孩》也被视为可与《寂静的春天》相比肩的开山之作。
       书中以雄辩性的数据、优美的文笔和严谨的逻辑,向我们展示了被家长们用爱意与现代文明包裹起来的孩子们是怎样同最初哺育人类的自然割裂开来的,而这种割裂又是如何年复一年的扼杀着我们孩子的健康、心智以及想象力的。作者特意创造了一个专有名词:“自然缺失症(Nature-Deficit Disorder)”来描述这种可怕的景象,作者列举了大量的数据,用以说明这些年我们为了避免孩子们和自然接触到底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我们的孩子正在日趋枯萎,他们不能感受到青草的芬芳而沉醉于人工合成香精的味道,他们拒绝聆听溪水潺潺而沉迷于流行歌手的靡靡之音,他们开始厌恶在丛林里追逐玩耍而一头扎到电子游戏构成的虚拟世界中不能自拔。家长们用种种借口将孩子们和自然分开,而最终有一天这些孩子只会用干涩的“红”、“黄”、“灰”来形容自己身边的色彩,弗罗斯特如果活在当世,看到这种场面,不知道还写不写得出来“每当看到桦树枝,弯弯地,左一下,右一下…… 我总想,是小男孩把它“荡”弯了吧?”这种句子?
       自然,弗罗斯特已经作古,我们是无从得知这位诗人的想法的。同样我们也没法得知曾经在向人行礼的时候从帽子中掉出来过青蛙的西奥多•罗斯福看到今天的家长们一边向孩子们讲述他当年的光辉事迹一边勒令孩子远离那些“危险”的自然生物时会作何感想,而那个光着屁股躺在米尔池塘里放风筝,任由风把浮在水面的自己吹走的小男孩本杰明•富兰克林在见到今天美国小学的自然课程已经几乎完全变成了一门理论课程之后会有怎样微妙的表情。我们唯一能确定的就只有这些年来居高不下的儿童肥胖率、儿童多动症及抑郁症发病率,以及“在接触了大自然之后,几乎所有的病情都得到了减缓甚至几乎消失了”的事实。
        当然,理查德•洛夫也没有忘记在剖析了孩子们产生“自然缺失症”的原因之后努力的寻找解决之道。作者在本书中满怀憧憬的畅想了“第四边疆”:如果说西部开发的“野蛮与文明的交汇”是美国的第一边疆,西奥多•罗斯福将驯化的田野溪流铸造成美国浪漫的第二边疆,迅猛的城市化与技术革命将人们带到了钢筋混凝土浇筑的第三边疆,那么作者则希望能够通过将自然与城市融为一体的方式塑造美国的第四边疆。作者在书中以那些通过进行自然教育击败了标准化测试的学校向我们展示了一旦我们的孩子重新回到这片天地中,那么他们可能释放出怎样的创造力。作者还不厌其烦的从立法、评估、实施等多个方面对美国的家长们要如何在最大限度保护孩子的安全和自身利益的同时,将自然还给每个孩子,可谓用心良苦。
       作者当初写这本书的时候,主要是因为他认为美国孩子们的“自然缺失症”已经达到了一个可怕的地步,但是他显然不知道在大洋的彼岸,有一群孩子们正在患上更严重的“自然缺失症”。
       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着又一轮迅猛的城镇化建设,我们正在以另世界惊讶的速度将自己包裹在钢铁和水泥的丛林中。我们每天都在为自己前进的脚步而骄傲,或是为自己的未来而操劳,对于下一代,我们更多的关心他们是不是有健康的食物和奶粉,会不会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能不能在和同龄人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完全忽视了他们和自然的接触。实际上,很多时候我们浮躁的心态让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带着孩子去亲近自然,我见过许多家长,催促着一脸好奇的孩子行色匆匆的从一个景点奔到另一个景点,而只为在他的相机上留下一张记录。我们前进的脚步太快,总是忘记等一等我们的孩子。我们开始相信显示器上的“60赫兹32位真彩色”就真的能代替自然里的种种绚丽色彩,我们开始相信昂贵的早教程序就真的比孩子们在田野里纵情奔跑更能开发智力,我们开始相信不知何处的危险无时无刻的不在威胁着我们的孩子从而给他们加上种种限制,在将他们锁在家里的同时也永远剥夺了他们同自然接触的机会,我们开始额外的付出一点点钱在车的后座装上娱乐系统或是买回来一部游戏机以便让我们的孩子能再旅行的时候不再好奇的东张西望而是沉迷在那些紧张刺激的娱乐中。即使我们有机会能带着他们出去,到那些遥远的地方去走走,我们也要用冲锋衣遮阳帽速干涉水鞋GPS武装好自己,以便能一路横冲直撞踏坎坷如履平地带着我们的孩子享受征服自然的快感。在我们感叹孩子为什么补了这么多课,看了这么多电视还是昏昏噩噩无所长进的同时,我们有没有问过自己,除了以爱为名将他们束缚之外,我们可曾带他触摸过外面的世界?在我们每每为孩子们在我们寻找风景的路上肆意玩耍而不快的时候,我们可曾想过自己是不是正在阻止他和自然的交流?
       我们中国的家长们年复一年的将孩子小心翼翼的包裹在自己构建的安全世界中,竭尽心力的为孩子们提供了自己所能提供的一切优渥条件,却始终想不通为什么这一代孩子的健康成长似乎比以往的我们更加艰难。感谢洛夫,在这个时候为我们带来这本书,让我们明白如何在滚滚而来的城市化大潮中把我们的孩子带出门外,让他们遵从天性的呼唤,追求同自然的和谐相处。

展开全文
有用 6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把自然还给孩子,抑或把孩子还给自然”的回应

水秀乡 2014-03-05 16:45:59

认真的评!

張張三 2014-03-05 16:14:37

人,最初席地幕天,降生在泥土间,死了归于尘土,是自然的一部分,是有灵性的。现代人,已经失去这份灵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