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更喜欢在屋里玩_林间最后的小孩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林间最后的小孩 > 我更喜欢在屋里玩
飞熊·Martin 林间最后的小孩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3-06 09:03:25

我更喜欢在屋里玩

                                   我更喜欢在屋里玩
                    ——《林间最后的小孩》读后


“我更喜欢在屋里玩,因为屋里才有电源插座”——这句出自美国圣地亚哥一个四年级小学生的话,在这本叫《林间最后的小孩》的书中出现过两次。

本书作者美国人理查德•洛夫是一名记者兼儿童权益倡导者,并长期关注儿童与自然议题。他在书中列举了大量儿童与自然疏离割裂的现象,山川、森林、溪流、原野已经从我们日常生活中消失,即使特意去寻找有时也难见踪影,这些都是工业文明特别是互联网高速发展、过快的城市化进程的结果。是喜是忧,已经不用争论。

我时常想我们的童年是什么样子的?至少没有像现在孩子们那么依赖电源插座,至少大多数人大多数时间还是在户外玩耍。不过那时候,任天堂的红白机已经开始侵占我们很多的时间了,再后来是x-box,局域网对战游戏......直到2000年,红遍了互联网中国的大江南北。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确实有什么东西改变了。我们和自然的距离,越来越远,我们更多的深陷到电子世界中。

"去自然化童年",这个在书中出现的字眼,刺眼,扎心。作者写道,"我们都过早地和自然母亲断了奶,过早地钻进了只和人交往的社会"。如果孩子是更多地和人交往,多少还好,我们眼前的景象是孩子更多地在和机器交流,电视、手机、电脑、互联网,这些冷冰冰的工具,这些机器构建了孩子们,甚至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我们不是在使用它们,而是我们的生活被它们劫持,我们,走进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已经被机器驯化了,被驯化很久了......

    我们的孩子们,他们一出生,就在各种智能设备的包围之中,他们将读过怎么样的童年呢?
“爸爸,”我晚上下班回家,儿子会马上迎上来,兴高采烈——不过不是欢迎我,“手机”——他是在欢迎那个放在我裤袋里的不是人的物件。我本人属于作者在书中提及的开始慢慢和自然疏远的那代人,黑白电视,彩色电视,数码电视;寻呼机、平板手机、智能手机;486电脑、Windows、局域网、互联网……我们这一代的童年,基本上是室内一半户外一半,但红白机、大型游戏机、PS、局域网对战的电脑房还是占去了我们很多的童年时光;2000年,我考上大学,第一次接触腾讯QQ…..现在的我们变成了如下特征的物种:
1. 起床前, 看看手机
2. 工作累了,看看手机
3. 吃饭时候,看看手机
4. 睡觉前, 看看手机
   想到这些时,我还是想到我儿子——零零后们,他们的生活基本已然没什么自然的痕迹了,即使生活在城郊,也是高楼林立,就连树木花草都没有太多了,更别提荒原、树林了。
    
    作者在书中指出了这些变化的原因,城市的过度建设、互联网的兴起、还有家庭和学校教育观念的变更使得孩子和自然渐行渐远。而这些内容,对于生活在不同国度的我们,其实也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因为我们也在经历着类似或者说大部分都相同的事情。不过,我们似乎面临着更多的问题,比如,严重的环境污染——雾霾。出于对孩子的保护,现代社会的家长们似乎更希望孩子留在室内,户外是危险的,天气的不规律,严重的环境污染,车水马龙、人来人往。户外,除了林立的高楼,就是交错的公路,好像户外就只有两样东西了;绿色的树木,略带香气的花花草草,偶尔能在高楼的园圃里看到,但对于孩子已然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他们能从手中的iPad、iPhone们中得到更多的快乐和满足,并且更容易。

    自然会因此退出我们的视野吗?作者说,可能出现两种可能:1. 像作家比尔.麦克基本所说的“自然的终结”;2. 不是自然的终结,却是奇迹甚至是欢乐的重生。书中提到了“疆界理论”:
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对于自然,从功能型的利用,到浪漫的眷顾,再到电子时代的隔绝,美国人拓展的不只是一道边疆,而是三道。
   而我们正处于第三道疆界之中,我们不再清楚食物到底从哪里来;机器、人类、动物界线越来越模糊;人和动物之间联系的知识不断增加;野生动物入侵城市;新郊区形态的兴起。这些奇怪的变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感受系统。孩子们认为,肉是从袋子里长出来的——这叫人觉得可笑,可笑之后是心酸。而所谓智能工具,成为我们生活的主角,我们在没有活力、感觉钝化的生活之中,慢慢得成了那些只会高速计算的工具的附属品——我们只是操作者,我们只按动按钮,而它们创造了更多的价值。而我们的孩子们还小,我们绝不希望他们像我们一切在钢筋水泥的世界中焦虑挣扎,不知所往。

作者用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去讨论这些问题解决的可能性,园艺疗法、宠物疗法、生态教育…..不同的社会力量也在从不同的角度为改善我们的生活做出来相应的努力,环保主义、商业组织、政府机构、教育学校……

这本书在某种层面上,也为我们了解美国的相关社会状态提供了很充足的资料。
 在几年前,我还不认识任何一个美国人,从媒体里看到的美国人,是崇尚户外运动的野营远足是美剧中常能看到的场景。后来,从美国朋友那里了解到的美国,基本和中国没什么区别,甚至连教育制度都有几分相似了。我将信将疑。看到作者的描写时,我想到了一个问题,所谓“全球化”——世界在慢慢趋同,美国孩子也开始更多地沉默于电子世界里。“我们的感官被电子化了”——作者如是说。于是,在这个层面上,我们和美国的家长和那些关心儿童成长,关心这个世界的人站到了一起,我希望把这本书作为一个起点,能引起我们多一点思考,为了孩子们,为了我们的未来…..


展开全文
有用 7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我更喜欢在屋里玩”的回应

鼹鼠的土豆 2014-03-06 09:38:44

其实很多孩子都是这样,过于依赖电脑,而造成交际和生活上有问题,我马上要有孩子了,最近也在思考这类似的问题。

老妖 2014-03-06 09:21:34

不仅是美国 中国也是这样 或许更加严重。。。城市化带来了方便 也失去了很多 然而更糟糕的是 大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