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对“解释”的错觉_孩子是如何学习的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 摘抄:对“解释”的错觉
skyhiker/0 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1-31 15:01:10

摘抄:对“解释”的错觉



p198

这是全书中我最喜欢的两段之一。另一段“给孩子自由,他们的进步会比我们想象的快得多” 见此:
http://site.douban.com/widget/forum/5975728/discussion/43959472/

    我们教师——也可能是所有的人——被一种惊人的错觉牢牢控制着。我们以为我们能够把经过长期的体验和熟悉的东西,在脑子里形成它的图像、结构以及运转方式,然后转化为语言,就能把它移植到另一个人的脑子里。可能有千分之一的可能性,解释者解释得特别好,聆听者对把语言转化为非语言的现实也非常有经验,非常熟练,而且解释者和聆听者在被讨论的那件事中有许多共同的体验,这时的解释可能会有效果,某些真实的意义可能得以交流。但是,大多数时候,解释并不会增加理解,甚至可能使之减少。

    几年前,我在比尔·赫尔的家里呆了一夜,当时还有很多人在,他们都对教孩子数学非常感兴趣。那天晚上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谈论我们在班上做的事情,或者正在考虑要做的事情。就在聚会将要结束的时候,一个来自海外的访问学者坦白地说,尽管他给孩子开发的大多数材料跟数字、数词或代数有关,但是他真正喜欢的是几何学。不是那种老式的、大多数人上学的时候学过的平面几何,而是更先进、更不同寻常的几何学。记得他把它叫做“投影几何学”,不过听起来不像我曾经读过的投影几何学。我问他为什么这么喜欢这一门数学学科,他回答说是因为定理的美和简洁。“例如?”我的提问是一个错误,他的眼睛里闪现着热情的光。例如证明两条四次曲线的内部是一个三次曲线。看到我眼里呆滞的神情,他开始画草图证明给我看。我举起一只手,笑着说道:“哇,等一下!我从来没听说过这些东西,我不知道什么是四次曲线,不知道什么是三次曲线,更不用说扭曲的三次曲线了。”太晚了。我已经激发了他教学的热情。他开始“解释”。后来看到我还是不明白,他开始变得不耐烦,就像大多数老师的“解释”不被理解时一样。“这真的非常简单!”他一边说,手一边在空中画着复杂的形状。我感到很好笑,也很吃惊。他是一个相当不错的老师,多年来一直教导孩子,努力想办法让孩子用手、用眼睛去体验和发现数学中的关系。但是尽管有这么多年的经历,他依然如此强烈地相信解释的魔力,认为他能够使我进入一门高等的、复杂的数学学科中,而我对这门学科完全没有任何了解或体验,他却以为用几句话、手上的几个动作就能把整个事情说清楚。

    杰罗姆·布鲁埃尔说过,学校里发生的事情之一就是让孩子相信,他们来学校之前不知道或者做不了某些事情,而事实上他们知道或者做得了。我已经很多次看到过这样的例子,但都没有下面这个例子生动。该例子引自绿峡谷学校的创立计划书,乔治·范·希尔西墨写道:

    我们一个教美术的老师曾在她的美术资料教室里进行过一项实验。当孩子走进教室时,他们看到桌上有彩色美术纸。老师拿起一把纸叠成的扇子——就像你我曾多次折过的那种扇子一样——问:“知道这是什么吗?”

    “知道!”

    “你们能做一个吗?”

    “能!能!”

    每个孩子都很快地折好了一把小扇子。然后老师开始读一本书上关于如何折纸扇的说明。她读得很慢,重读和音调都很正确。这个说明是针对五年级的孩子写的,写得很清楚。读完之后,老师让学生再做一次扇子。没有一个孩子能够做出来。老师坐在每一张桌子旁,试图让孩子回到他们刚刚折扇子的第一种方法(刚折好的扇子还放在桌子上),但他们还是做不到。
    在教育心理学中有很多这样的实验。不幸的是,很少有老师严肃地对待这些证据,学校就更不关注了。我们要关注。

    这样的故事让很多人感到愤怒。他们说:“但是人类的知识是通过符号来储存和传播的,我们必须教会孩子使用这些符号。”确实是这样。但是孩子要想学会理解符号的意义,要想学会把别人的符号转化为一种现实或者一种现实的思维模型,唯一的途径是先学会把他们的现实转化为符号。他们必须经历很多次从现实到符号的转化,才能准备好走另一条路。我们必须从孩子看到的事情、能够做的事情、知道的事情开始。,让他们谈论或者写下这些事情,而不是试着跟他们谈论很多他们不知道的事情。

展开全文
有用 5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摘抄:对“解释”的错觉”的回应

iwas007 2013-12-30 11:39:55

还没有看到。真的是这样吗?我来慢慢体会。

littlefish 2012-08-19 16:13:52

这段话应该很多人都会有类似的体会,写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