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玩的互动:因爱而玩,因玩而更爱_玩是最好的教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玩是最好的教养 > 爱与玩的互动:因爱而玩,因玩而更爱
Sofia 玩是最好的教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7-29 14:07:23

爱与玩的互动:因爱而玩,因玩而更爱

留学期间为了赚银子,我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幼儿园老师。
我很喜欢那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在我的眼中,他们都是天使。
而我的这种满心满意的喜欢无疑都投射在我的眼眸之中,毫不夸张地说,无论是否以幼儿园老师的身份出现在孩子们的面前,我总是受孩子们欢迎的。
我觉得对孩子们来说,爱才是最重要的东西。
孩子的心都是敏感的,你喜不喜欢ta,是真心喜欢ta还是假装喜欢ta,他们都能感知地一清二楚。
就像郝燕在书中说的:“孩子当然会喜欢玩起来放得开的大人……不过,最重要的还是那份尊重。即使你不是个疯的起来的人,一个微笑,一个眼神,孩子都能感受到,你是否在真诚地对待他们,孩子喜欢把他们的世界当真的大人。”
上半年我儿子的幼儿园里有一位实习的马老师,幼儿园下至托班上至大班一共11个班级的孩子们无一例外地都喜欢这位马老师。我儿子是个问题多多的人,但是这位马老师对他的所有的幼稚的傻傻的问题都耐心地认真地一一作答。后来马老师实习结束,我儿子甚至要去找园长把马老师要回来。
这就是爱的魅力。孩子们都很天真,他们的世界里有交易,但是这种交易却是人类最为淳朴的情感交易——以爱易爱。

人长大以后,很可能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作出种种掩饰掉原本感情色彩的行为。但是,不管怎样,在爱的动力下,做出来的行为才是最能high起来的。这就是那句俗语说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与孩子一起玩也是如此。
我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孩子的人,如何能与孩子玩得很high。
只有真心爱孩子的人才会去思考如何去与孩子玩、如何让孩子玩得更快乐、如何让孩子的玩更丰富多彩、如何让孩子的玩更有收益……
正如郝燕所说:“一个愿意跟孩子玩、以孩子的感受去他们的世界里做客的大人,一个玩得自己也很高兴的大人,才是最受孩子患有的。”

“对于孩子来说,最好玩的玩具是什么?当然是人!人的参与能让游戏变得乐趣非凡,因为人的即兴发挥是不可预期的。通过人跟人的游戏,孩子可以体会到规则与突破规则的边界,理解人的多样性,在反馈交流中体验到多种可能性。”
你瞧,“人”如此重要。作为家长的我们,如何能不积极发挥我们的“以人为本”的主动性?
郝燕在书中列举了198种游戏。但是,游戏真的只有198种吗?
答案当然是个“NO!”
举例来说,书中第66页的“喊错游戏”是让家长讲一个错误百出的故事,然后让孩子们来挑错。
在看这本书之前,其实我已经做过这样的事情,是受《幼儿画报》中填写孩子姓名讲故事的启发,我给孩子读故事书时,有时候会将角色错位,要么换上我儿子的名字,要么就换成故事中的另一个角色。每当这个时候,小朋友就会哈哈大笑,很开心,但是会让我重读一边正确的。
再举个例子。书中第185页的“给家人留字条”的游戏。
有一阵子我儿子很喜欢玩订书机,经常跑到他爸爸的书房要去玩订书机。他爸爸怕订书机有危险,总是帮助他一起订一张便笺纸,便笺纸上往往写着“我爱你”的各种语言的表达。然后他爸爸就跟他说,这是给妈妈的信,你去给妈妈送信吧。小朋友就很高兴地屁颠屁颠地来送信。当然有时候中途他会去别的房间甚至是卫生间,然后就将信落在那里了。不过,他因此觉得邮递员是一项很了不起的职业。
你看,只要你想玩、只要你愿意花心思玩,你就能玩出花样来。
而且,如郝燕所说,那些很有主见的孩子,能够自己在重复的游戏中玩出创新来的。

郝燕的这本《玩是最好的教养》中的游戏是经过选择的,不是那种空中楼阁式的高不可攀、不可行的游戏。
你如果留心,你会发现,80后的我们,童年的时候也曾玩过其中的一些游戏,比方说“写‘王’字”“跳房子”“纸飞机”“翻绳子”等等。
再举一个很实际的例子。
在第120页中,郝燕也提及了很多专家建议在孩子画画的时候不要去干涉,让孩子自由发挥。这一点在日本作者鸟居昭美的《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 : 走进孩子的涂鸦世界》中被强调得格外重要。
BUT!我可以以亲身经验告诉大家:我给我们家小朋友买的美术用品不计其数,包括手指画颜料、水彩颜料、水彩笔、油画棒、蜡笔、粉笔、荧光笔、彩色铅笔……但是,在家里,他偶尔地才胡乱涂抹一番。
这当然有我害怕弄脏地板家具的原因在内,但是更多地是因为我受了鸟居昭美的那本书的影响——决不去干涉孩子,完全让他自己进行创作。而孩子的耐心的确是很有限的,他看不到自己的成绩,他就很容易丧失信心。
但是在MY GYM的早教班(我给孩子报了一个独立上课的艺术课),老师先给孩子讲解一番,并示范老师已经画好的作品,然后再让孩子自己创作。这样的做法并没有出现鸟居昭美所说的那种破坏孩子想象力的情况。相反,小朋友在这样的准临摹式的绘画中每次都能有所创新,他有他自己的想象力。
所以,这一点正如郝燕所提倡的——孩子的美术兴趣是要靠激发出来的,这当然离不开家长的参与。

一直以来,传统式的家长们都有一种误解,觉得好好学习才是王道,因为“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很多孩子都因此失去了童年,在兴趣班与补习班之间来回奔波。
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玩,就是最好的学习。
我妈老在念叨,谁谁家的孩子能数到50不出错,谁谁谁家的孩子会背《三字经》了……
对此,我总是回复一句话:干嘛要和人家比?
当然,我一点儿也不怀疑我儿子的智商——虽然他数到20以上很可能就出错。但是,我儿子能认识大概100个汉字,也能自己写出“上”“下”之类的简易汉字——这些全是他自己玩Ipad玩出来的。就算他不会背唐诗、不会背三字经又能怎么样。
孩子有自己成长发育的规律,我不会强迫他去死记硬背。我会在春天青草萌生的季节告诉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我也会在秋天花落的时候告诉他“花落知多少”……而这些,都是在他自己愿意去学习、去理解的基础上得来的。
我很难想象,你能让一个正常的3岁的男孩子坐着不动地去背诵三字经。
玩,才是孩子们最大的学习,学习动手、学习动脑。

此外,郝燕的一些话对大人也是适用的。比如“不开心的时候就出门运动,心里很烦的时候就做手工。”
这句话对孩子来说,则是增强身体协调能力与动手动脑的能力。
总的来说,爱与玩之间是有互动的:因爱而玩,因玩而更爱。这样良性循环下去,才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但是,人无完人,这本书仍然有其缺陷。
比方说郝燕对不同年龄的孩子的玩法的划分。
我觉得郝燕可能是依据西方国家的标准来划分的,因为西方的孩子上学比较晚。
但是,以我自己的经验来说:我儿子0-2岁的时候就已经有了与人交往的欲望;1-3岁的时候,已经熟练操作Ipad、喜欢乐高、喜欢看人偶剧。而这些行为,我参照过“宝宝树”上的发育指标,是基本一致的。
所以我觉得郝燕的划分标准有点儿迟缓。
但是,anyway,这本书总体来说,还是很有意思、很有趣味性的一本书,是非常值得真心爱孩子的家长们读一读的。我个人觉得这本书仅次于尹建莉的那本育儿圣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展开全文
有用 1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