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章节梳理值得学习的观念知识_大学之路 上册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大学之路 上册 > 按章节梳理值得学习的观念知识
董小卓 大学之路 上册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5-21 14:05:47

按章节梳理值得学习的观念知识

前言

前言介绍两个观点:一、要一辈子学习,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二、读书或者上大学的意义在于个人发展而非功利目的,通才教育是拓宽人生的大学之路。

美国人和亚洲人有着不尽相同的教育理念,一种是出于兴趣学习,另一种是为了很现实的利益而学习。目的不同,结果常常也不同。

中国学生申请美国一流名校难的重要原因之,是中国学生读书的目的和那些大学办学的理念有很大差异,以至于在申请材料中有意无意地会流露出这种差异,进而的把不到那些私立名牌大学的认可。中国学生的大学之路是冲着文凭去的,当他们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又会觉得自己总算结束了不很情愿的考试生涯,接下来一辈子再也不想学习了。

遗憾的是,人生是场马拉松,拿到一所名牌大学的烫金毕业证书,不过是在马拉松赛跑中取得了一个还不错的展位而已,人生——这所真正的大学——路途才刚刚开始。

吴军博士是这样看待他24年的学生生涯的,他认为从功用角度来看,这样的教育效率很低,本科课程对后来的专业课和工作都作用不大;但另一方面也说明高等教育的意义可能不在于课程本身,大学里要走的路远不止读书、拿学位这么窄。

在大学里无论学什么课,只要学得东西足够多,时间足够长,人就会受到教育。

关于如何为孩子选学校这个问题,吴军博士认为应该带孩子亲身实地考察学校后再做选择,没有最好的学校只有最适合孩子的学校。

第一章 大学的概念

我们需要从大学发展史及办学理念中得出大学真正的意义。

古代大学的雏形来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两千多年前以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及古中国孔子为代表的东西方教育形式都以招收门徒的形式各自发展,而其办学理念都是传导的重要性高于授业和解惑,即学习目的都不是为了谋生。但随着古罗马及汉朝相继灭亡,东西方办学理念分道扬镳。中国隋代开始的开举选士就已经把考试与获得社会地位耦合地联系起来,而西方中世纪则发展出了现代大学的雏形。

我们今天所说的大学University一词,起源于过去的拉丁语Universities,意思是有一种包括老师和学生在内的团体,它受到由领主认可的契约的保护,这个团体的管理是独立于所在地治辖权的。

自由对于现代大学具有重要意义,这得益于人们对于中世纪封建思想的惧怕。十二世纪,西方办学理念以学术自由为主,当时规定,学者和大学生拥有神职人员的地位,拥有以学习为目的的自由迁徙权,拥有在学术与政见不同时的免于处罚权,拥有独立于地方行政管理的权利等等,以上这些权利也都发展成了现代西方大学的办学理念。

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意义大学史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

大学高等教育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传教、培养有识之士、服务社会、应用知识改变社会、获得良知。早起大学一传道授业为主要目的,但随着文艺复兴到来,大学主要任务渐渐转向以研究为主,因此评判一所大学的好坏不应单从教学与教师质量评判,还要从它们教学条件和资源利用情况入手,当然所谓最好的大学也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培养,能否激发学生一辈子学习的热情也是衡量一所大学好坏的重要标准。

作者在本章结语处的一句话很重要:

一所好的大学应该扮演好四个角色。首先,它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讲那些有潜力、有志向的年轻人培养成对未来社会有所贡献的人。第二,它是一个研究的中心,引领世界科技的发展,并且会对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产生积极正面的影响。第三,它是一个新思想、新文化的发源地,推动社会的进步。第四,它是年轻人的家,是他们度过人生最好时光的地方。

第二章 两类大学,两种高等教育

纽曼的理念:学生们除了学习知识还应注重彼此互相学习,成为朋友;一个大学生应接受大行之道,即知识面广而不必精的通才教育。但前提是学生素质高,自觉性强。

洪堡的理念:专精于某一领域。前提是学生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能反悔。

两者兼顾不现实,既浪费成本又得不到单方面应有的效果。

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讲,要办好一流大学就需要有一个好的办学理念并且数十年持之以恒地予以贯彻。对于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想方设法挤进一所排名靠前的大学,而是找到一所最适合自己的大学。

第三章 我的大学经历

作者结合自身经历的两种教育理念来分析大学的本质和收获,需要不断学习、尝试和思考才能从迷茫跨到坚定。好的环境、好的氛围、好的导师、好的同学对于好的大学来说缺一不可,当然世事不会一帆风顺也不会一直倒霉,心态一定要好。

在我看来,当我们毕业后不需要利用学校的名气提升自己的地位,而是通过我们的成就让学校的名气得以提升时,就说明我们收到了最好的教育。

第五章 美国私立大学的管理

美国大学能办好,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其独特的管理模式。美国私立大学是独立的学术和研究群体,不受政府影响,更具灵活性和竞争力,它们的管理与政府部门的管理毫无共性。在私立大学中,各级管理部门和董事会分工明确,系一级的管理基本贯彻教授治校的原则,校、院两级的管理像私营公司,施行校长、院长负责制,并实行董事会监督的管理机制。一流的私立大学都在管理中长期坚持它们的办学理念并与时俱进。

教授治校是美国私立大学的一个特点,只有终身教职通道上的教授才有资格管理学校,不过权限仅到系级层面,保障了低廉的行政成本及民主公正的理念。

美国研究型大学行政结构复杂,主要以院和系为主要行政单位,为了让管理更有效,校长会把大部分管理的权限分到学院一级的单位,学院有权利决定学科发展方向和式子队伍建设,以及学生获得学位、奖学金的基本要求。而系里建设则要依靠学院的资金支持,一个系主任看准了某个新的研究方向,必须有本事说服院长给予资源,哪个系得到院长认可,哪个系发展就会更好。

概括来讲,美国的研究型大学史一个大的联合体。在这个联合体中,学院是最重要的教学与科研单位。学院下面设有系和实验室,前者是教学的主体,而后者是研究的主体。教授们的认识隶属关系,包括工资关系在系里,而日常的研究工作则在实验室里。

美国私立大学收入主要来自于学费(基本亏空)、科研经费(来自政府,同时在实际经费基础上政府还要多给学校40%~60%的管理费)、对外培训费和捐赠(最重要资金来源,以楼、街道、桌椅等冠名权交换)。

支出:人员开销、教学和科研本身的开销、学生福利、将来发展。

一个大学和学院财务状况的好坏,与其学术排名以及办学水平的提升有直接关系。

第六章 美国私立名校的申请和录取

申请不公平来源于很多方面,这部分知识对我来说用处不大。

关于录取,大致看重高中平均分、标准考试成绩、AP课程、特长和书面申请材料。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学业水平高,全方面发展的要求外,还需要学生具有一技之长,作者用一个比喻很形象的说明了申请美国私立大学的条件:

一个能上美国私立名校的高中生应该想一个圆规,既能画一个圆,表明他/她的发展是全面的,同时还要有一项突出的特长,恰如圆规的尖,能够把纸戳穿,脱颖而出。

第四章、第七章 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和耶鲁大学

除了教育学史和美国私立大学的制度等干货外,作者还介绍了四所大学的概括,本书主要讲的还是作者领女儿选大学的事,而作者的观点是一定要实地考察再做判断,所以这两章主要写了这四所大学的环境、历史及制度。

对比英美学院制的异同,其主要体现在生活上采用与英国学院制相同的管理方式,但教学和科研却是以系为单位。生活中的学院制管理可以很好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也可以方便学生与导师有更深层次的交流,并给予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极大的自由。英国学校近年来的没落与资金资源的短缺不无关系。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