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管孩子到哪种程度?_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点 > 我们到底管孩子到哪种程度?
方木鱼 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12 16:06:52

我们到底管孩子到哪种程度?

我们到底管孩子到哪种程度?
读《被禁止的事》
文/方木鱼

孩子要不要管?管,有人认为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好奇心;不管,又怕孩子任性,误入歧途。管,如何管?管到什么程度?

看书中的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大人可以,小孩却不行?

儿子长到四岁的时候,开始思考一些有思想深度却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问题。

很少能给出一个答案完美如书中的解释:因为小孩子不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随着你长大学到更多知识,就能决定更多事情。或者你越来越能够管好自己,那么爸爸妈妈就越能放心让你自己做决定。

可是,妈妈,那大人看电视很久,不是也不能自己负责吗?眼睛一样会坏掉啊。
是啊,所以新闻不老是说,很多大人看手机,打游戏,眼睛都提早坏掉要开刀吗?大人也需要练习管理自己,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得很好。但在别的事情上,大人长大后拥有的能力比较多,所以可以比小孩子多一点自由。
而关键的关键在于,让孩子学会负责,家长要以身作则。这才是关键。

书的后面有个思考延伸:列一列,哪些是大人可以,孩子不行的?为什么认为孩子不行?是孩子真的不行吗?还是我们缺乏对孩
子的信心?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更行。大人都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吗?

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用我最喜欢的事情威胁我?

你再什么,就不让你什么了。
作者说,我要是小孩的话,会非常讨厌这种感觉,会觉得自己被背叛了。
每次这句话奏效之后,都能看到孩子脸上的一副不服气的表情,却又无力发作。虽然自己免于一时的麻烦,换得了短暂的安宁,但内心还是有些许的不安与愧疚的,活像一个暴君,虽然奏效,却不讲道理。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早晚会坏事。
所以,书上说,一味禁止起不到让孩子反省的作用。
两件事又没有什么关系,喜欢的事为什么要受牵连?

呵呵,是哟。听起来像古代的株连。
因为我让你知道了我最喜欢什么,结果你用这个来威胁我,控制我,会让我觉得不公平,也很受伤。这样以后谁还会想让你知道更多。
我承认,即使这个答案,也太功利了,我们对孩子仍是有所图的。
这种方法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展现,有权利的人才能制定游戏规则。
可是我希望我对孩子的权威,是来自她的信任和尊重。

延伸思考:你也常使用威胁的句子吗?
如果不用这种交换条件的方法,我们能管住或制止孩子吗?
如果孩子说出原因你愿意聆听接受并改变吗?

这是书中38个不可以中的前两个。够了,真的够了。这38个问题就像38记响亮的耳光,打在我这个为人父的读者脸上。

开始关注作者,罗怡君,台湾情感沟通专家。我想,她是够得上情感沟通这几个字的。

教育孩子,是一项漫长的工程,路漫漫其修远兮。教育孩子又是一个转瞬即逝的过程,就像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唱的:走呀,走呀,转眼儿子就长大。
好好读一读这本书,找到自己的差距。关键的是,要用心去改变,去实施。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