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令背后引发的思考----有效的教养方式_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点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点 > 禁令背后引发的思考----有效的教养方式
djfish 被禁止的事:所有“不可以”都是教孩子思考的起点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6-20 17:06:38

禁令背后引发的思考----有效的教养方式

周六带孩子去公园玩耍,时常听到有带孩子的家长们说:不要爬的太高了,小心摔着了;不要碰那个,太危险了;不要走的离湖边太近,小心掉湖里;不要动弟弟的东西,小心弄坏了;等等。对孩子们来说,大人们眼中被禁止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太多的“不要”充斥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孩子如何能快乐起来。越是被限制,孩子的逆反心理就越是严重。越大的孩子表现就越明显。相信很多家长都有这样的感触。
平时经常听家长们抱怨,这孩子太不听话了,这孩子太不让人省心了,这孩子越来越难管了。其实孩子不听话,大人们更应该停下来反省一下,大人理解孩子吗?大人的话有道理吗?为什么孩子非要听大人的话?大人要怎么说孩子才会听?书中的妈妈就做的非常好。“不以人废言,也不以言废人”,随时保持开阔的视角和开放的态度,参考相反意见自我思辨。我们不能要求孩子逆来顺受,要聆听孩子的心声,孩子是个体,不是大人的附属体,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这便是有效教养方式之一:正面引导,摆明利害关系,让孩子自己做决定,相信孩子一定都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还有许多家长还会以威胁的方式迫使孩子听话。再不听话妈妈就走了,不要你了;再不听话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了;再不听话就让爸爸揍你。反过来,站在孩子的角度来想,这种种威胁也许会让孩子安静一时,但可能造成孩子爱与安全感的缺失。孩子一旦缺乏爱与安全感,要想改变和弥补代价可能会更大。我们没有权利要求孩子什么事情都要按照大人的意愿来行事。但这并不是说就可以一味地纵容孩子,对于一些不合理的事情,还是需要坚定地拒绝。不过,千万不要小瞧孩子,孩子会通过相同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或者父母。孩子真的就是父母的镜子,所以多花些时间与精力反思下父母的教育方式,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有同感。因此我们要摒弃种种威胁的借口,肯定孩子,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博爱之心。有爱就有信任,有信任就有尊重,有尊重就有温暖。这便是有效教养方式之二: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博爱心,坚信爱能改变世界。

周日上午爸爸去打球,没法带孩子们出去玩。于是,随口对哥哥说,等爸爸回来了,再带你和妹妹一起出去玩。中午,爸爸终于回来了,吃完午饭,天气又闷又热,妹妹也睡觉了。最后未能兑现承诺带孩子们出去玩。自己整个下午也没感觉有什么不对。可是吃过晚饭后,哥哥便说:妈妈说话不算数,不带我和妹妹出去玩。瞬间感觉妈妈在孩子心中的信任感降到谷底。因此,书中妈妈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拿个本子记录下对孩子的承诺,时常回顾清单,履行承诺,孩子会很惊喜你记得说过的话,不仅觉得自己受到尊重,还能建立起父母说话的威信。信任是最好的教养解药,信任父母的爱,也信任父母带来的讯息,而这个信任在逐渐长大的过程里,更代表无比的安全感和归属感。这便是有效教养方式之三:培养孩子对父母的信任感,同时让孩子感受尊重和信任。

作者以与妹妹对话的方式,选取了种种常见小事,来启发孩子独立思考,也教给孩子不一样的思考角度和方法,非常值得家长们学习和参考。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