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从问答开始_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 > 沟通,从问答开始
Luvie 孩子提问题大师来回答2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9-02 11:09:51

沟通,从问答开始

       邻居家的大儿子上小学了,小儿子今年刚上幼儿园。孩子的妈妈向我推荐这本书,说用它应对孩子们的神提问。拿来一读,倒让我想起了童年,还有教育的意义。

       爸爸,我生下来的时候身上是不是沾满了便便?
       爸爸,我的鼻子为什么不长在耳朵那边?
      爸爸,如果说宇宙是空间,那宇宙爆炸是不是空间就爆炸了,那空间爆炸后是什么呢?
      小时候,我总有许多这样奇奇怪怪,在大人看来“没有用”的问题,父亲都不厌其烦地一一回答。这样的一问一答一次次激发我对未知世界的热情,成为我认知世界的启蒙,甚至是我价值观形成过程的重要一环。

     提问-引导思考-回答-再思考-内化的过程,是一个人认识世界的通用法则。如果当初父亲打断我的提问,也许我不会保持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如果他只是敷衍回答,我们之间也不会有更深入的沟通,变得亦父亦友;如果不是他润物细无声的价值引导,或许面对生活我不会如此乐观阳光。
      孩子天生爱提问,他们求知欲强烈,虽然语言、思维和行为都还很幼稚,但却最自然真实,正是这种自然使得他们的渴望具有了灼人的力量。你愿做一个麦田守望者,在悬崖边上守护孩子,还是像《红楼梦》中的贾政、贾代儒,从来不倾听孩子的心声?教育最大的失败往往并不是金榜无名,而是亲子间难以逾越的隔阂。

      其实无需刻意,只在问答之间,沟通便开始在生活的土壤里自然扎根成长,甚至成为极好的教育。戏剧家俞大纲的父母喜欢看戏,经常会带他看戏、给他讲戏,问答之间他就变成戏剧专家了。他讲李商隐,从不需要看书,因为从小爸爸就是跟他一面吟诗,一面唱戏,把李商隐讲完了。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如果你正苦恼简陋知识储备无法应对孩子的脑洞大开,那么这本《孩子来提问,大师来回答2》中大师们丰富的知识或许能让你成为孩子眼中的超人。

      当然,书中有限的问答并不能满足孩子们海量的问题。更何况即便一个对动物感兴趣的孩子,将来也未必会成为动物学家。但聪明的父母懂得在这些天马行空的问题中发现孩子独特的思维方式,有艺术地引导他们思考问题,传递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时常会看到新闻报道诸如名校优等生用专业知识杀害同学的报道。但这些行为只是一个“果”,背后的 “因”在于道德、人格和情感教育的缺失。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在于是让人懂得如何判断是非善恶,依据对人生的判断做出自主的选择。毕竟知识完全不等于智慧,也完全没有办法转换成智慧。
      这本书中的回答就很有智慧。如探险家、野外生存专家倍儿•格里尔斯在回答“尿为什么不能喝”这一问题时,就超越简单的答案,告诉孩子 “假如祸事接踵而来,你一定要鼓足勇气去应对!”我想,孩子们将来遇到困难时,这句话应该会让他们更加智慧和乐观地面对生活。类似这样非常艺术的问答沟通方式,书中比比皆是。

      不过,你倒不必指望书中问答能让孩子即刻受益,有些答案需要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断探索领悟。
       阅读《孩子来提问,大师来回答2》时,我从繁忙的工作中又重回童年森林,站在认知的原点上重新思考和面对世界,对于当下的烦恼竟是一剂解药。每一位大师的回答都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立场,读一本书就像和几十个行业大师对话。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又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没有年龄界限的书。

        最好的回答当然在于对孩子思维方式的引导。书中大师的回答充满智慧,也很有艺术。笔者归纳了大师们常使用的几种回答艺术:

       1、探寻问题本源
       大师的答案往往并非只是简单的回答问题,更多在于引导孩子如何去思考和解决问题。比如在“哪种乐器最早出现”中,大师首先引导孩子探索“什么是乐器”,并列举手、石头等做对比。继而给出乐器的定义:一种特制的、用来演奏音乐的东西。然后才从考古事实中,给出目前已发现的最早的乐器是什么的答案。
孩子的语言、思维有限,当他用有限的词汇发出疑问时,大人们需要探索问题中关键词背后的意义。如“蜘蛛能说话吗?”中,孩子理解的“说话”是有声的语言,而其作用便在于交流。大师将“说话”转换成“交流”,如此一来,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蜘蛛如何交流”。引导孩子做这样的思考,还有利于孩子语言能力的拓展。

       2、角色转换
       大人的思维方式通常已经比较固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们思维的开阔性,使我们变得比较狭隘。但孩子的世界尚未定型,所以充满无限想象与可能。于是大师在回答问题时不会硬邦邦地给出一个答案,而是让孩子们发动自己的想象力,让自己参与到答案中来。比如在回答“为什么猕猴桃长满了毛”时,让小朋友们把自己变成小昆虫,经历一场穿过猕猴桃表面浓密的细毛森林,寻找果肉的过程,从而让他们知道这个设置重重障碍的“森林”,是用来保护果肉中的种子,让它正常发育成长的。一个枯燥难懂的科学知识,就这样变得有趣而且易于理解。
 
       3、抽象表达具象化
       对宏观问题的抽象回答,让孩子费解。而将抽象的回答简化为具象的事物,以孩子们熟悉的东西做类比,他们就会容易接受。如在回答“新技术一定有益吗?”这个问题时,大师的类比非常巧妙。他以锤子举例,从它的正反作用如建造房屋、摧毁家园入手,引导孩子将思考点落在动作的施行者——人身上,得出“锤子无所谓干什么,技术是好是坏几乎总是取决于人们的决定”这一结论。或许接下来孩子便会开始思考,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进入了更深入的自我思索。

      4、传达正确的生活态度
       问答之后,互动远没有结束,应该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延伸。例如在回答“尿为什么不能喝”这个问题时,大师用缺水时野外求生的案例,教孩子们判断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喝尿,这时什么尿能救人,什么尿于事无补。但在最后,他告诉孩子:“假如祸事接踵而来,你一定要鼓足勇气去应对!”比起简单粗暴的价值观传递,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更能让孩子们牢记。或许这样的态度,将会在日后某个时刻让他积极应对困难。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