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宽育儿眼界,你需要这本书_一岁就上常青藤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一岁就上常青藤 > 拓宽育儿眼界,你需要这本书
Cissy育儿思考 一岁就上常青藤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7-10 18:07:31

拓宽育儿眼界,你需要这本书

近期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很大,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常青藤的教育和中国传统教育的不同。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都是从背书开始,之前做了一期《入园早准备》的父母学堂讲座,为了讲解的更充分,我也走访了不少幼儿园,了解到现在很多合肥幼儿园的教育模式还停留在唱唱歌,认知些动物,形状之类,甚至提倡读经的,家长也以孩子能背诗歌为骄傲,所以孩子识字比较早。但在常青藤的教育完全没有这一套,“常青藤”最初是美国8所名校体育联盟的名字,这些学校通过这个联盟彼此自己有固定的体育联赛。所以,“常青藤”从字面意思来说讲的是体育。

为什么美国人用一个大学体育联盟来命名精英教育呢?因为体育在西方自古以来就是精英教育的核心,是培养领袖的必修课。体育教给孩子遵守规则的法律意识,和队友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励和团结全队的领袖才能,必胜的决心和竞争的勇气,正确的面对失败,尊重对手的公正精神等。这正是市场经济社会中基本的游戏规则。

美国从幼儿园层面就开始渗透这样的理念,通过游戏培养孩子的价值观念和社会技能。这本书里关于语言能力培养,音乐教育,孩子度过童年的方式,品德教育,夏令营,童子军,价值观的培养等等方面,都给了我醍醐灌顶的感受。

尤其是读到《一岁就上常青藤》这句话:“孩子今后在学校的表现,并不取决于早期的阅读能力,而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多少和丰富性。"也让我不断的去反问自己,如果我们的词汇量水平直接影响到孩子,那究竟如何提高孩子的词汇量水平呢?如何在敏感期内给孩子丰富的语言体验呢?再深一层次说,语言只是表象,思维方式才是主导,如何让孩子能够独立思考?这些问题在我脑海中不停的回绕,让我对语言敏感期有了更多探索的兴趣。因为有了思考的驱动,探索的欲望才会更强烈。可能也是当了妈妈之后会觉得自己的教育方式会有将来更深远的影响,于是在语言敏感期上stay hungry,stay foolish了一段时间,终于能够有清晰的体系了。


首先要知道为什么语言敏感期为什么那么重要?人都会潜意识的有趋利避害的习惯,所以明白语言敏感期给孩子带来的好处才会让我们真正驻足在这里。早期教育专家Maryanne Wolf的调查和理论研究发现孩子今后在学校的表现,并不取决于早期的阅读能力,而取决于其词汇量的多少和丰富性。Maryanne Wolf的理论在这方面得到了两位早期教育专家Betty Hart和Todd Risley的研究的支持。他们调查了再3个不同阶层中孩子词汇量的发展,结果发现:孩子运用的词汇,有86%-98%是来自家长和他们讲话时所用的词汇。

在4年的时间内,专业人士阶层的孩子会听到450万个词;劳动阶层的孩子会听到260万个词;靠政府福利救济生活的家庭的孩子,则仅听到130万个词。假设这些孩子的智力基因基本一样,他们的语言经验则完全不同。

专业阶层和靠领救济生活阶层的孩子,在4年内从家长那里所听到的词汇竟然相差320万!这种不同,也决定性地影响他们在学校的学业表现。

其次,美国90年代中期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到4岁时要比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平均少听到三千万字,而这三千万字的差距到后来也显现在这些孩子的语言发展和学习表现上。这个发现对于当时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为此美国特地成立了一个计划叫做《三千万字行动》,就是为了帮助所有家长(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可以掌握基本的方法,最有效地对孩子进行早期的语言启蒙。

还有的是,这个阶段有些家长比较困惑要不要学习第二语言的问题,总担心困扰着孩子的母语习得,这些困惑早早的就被Maryanne Wolf诠释的很清楚,语言能力是人类基本的生存能力。人一出生就开始了语言学习的过程。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在基因中已经早就了早期掌握语言的功能。所以,你要你的孩子说双语和3种语言,越早开始越好。有些研究表明,在主要语言上比单语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略慢,但这种区别以后就消失,留下的是双语的优势。这一点在大部分孩子在学拼音和学字母的时候也有体现,孩子一定有混淆,但混淆的时间很短,之后还是会区分的很清楚。

既然语言敏感期的词汇量能够影响孩子之后的学业表现,那咱还是老老实实的先了解下不同阶段孩子的语言发育特点。

第一阶段 1岁前

出生~3个月 – 被动接收期 简单音节阶段

说几个关键字吧,在哭叫声中与人沟通、喜欢与人面对面的言语交际、视觉距离孩子面前25-30厘米;孕期6个月与睡前阅读,比较好理解,这个阶段新生儿父母应付最多和最担心的就是孩子的哭闹,所以每次孩子哭的时候,深深的呼几口气,先让自己放松下来,你才能慢慢体会到孩子想跟你交流什么,然后把孩子哭闹的意义用语言描述出来“宝宝,是不是有点饿了?想吃东西了呀”,拼命的说话,一方面能够缓解自己的紧张感,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宝宝理清楚自己表达的语境和语义的链接,延迟了他需要的满足。最忌讳的就是妈妈一看到孩子哭,为了让孩子不哭是掀起衣服直接喂奶,啥也不说,想想都觉得简单粗暴。

4~8个月 –咿咿呀呀期 连续语音阶段

再来甩一些关键字吧,能辨别语气、语调和音色变化、出现寻声反应、躲猫猫、近似词的音节、 “语音玩弄”、能听指令做模仿,这个阶段我们跟孩子交流的关键点是说任何词语的时候都要指向这个人或者物体,这样孩子才能把语义和词汇联系起来记忆,不断刺激大脑突触神经的链接,通过重复把短期记忆转化成长期记忆。还有一个神秘武器,一般人我不轻易告诉他,今天就大放送了,那就是婴儿手语!

我们来看看百科的解释吧:婴儿手语发明人为美国加州大学心理学教授Acredolo和加州大学婴幼儿成长方面专家Goodwyn。婴儿手语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还没有学会说话的孩子提前接触与人交流。在美国广泛使用,并成为美国儿科医生的标准"工作语言"。事实上,你的孩子天生就会使用一套他们自己的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挥动双手,表示和大人说拜拜;用食指尖指向他们想要的东西;拥抱他们喜欢的人等等。这些简单手势无需解释,每个人都可以凭借直觉了解其含义。所以,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整套手语可以非常容易地被人接受,他能让你的宝宝提前一年在与人交流方面迈出关键一步。当然,最重要的还在于你可以不必绞尽脑汁去猜测小家伙脑袋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了。

那有的家长肯定说了,不学也没什么关系吧。我只能呵呵了,因为学了更有好处!第一:根据美国国家健康研究学会的研究表明:对比传统教育的婴儿,学习手语能够显著加快婴儿学习语言的速度。第二:智商通过交流和训练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美国早年的研究发现,曾学习婴儿手语的婴儿,24个月大时的说话能力等于27至28个月大的婴儿,到36个月大时说话能力与47个月大的婴儿相若,至8岁时智商则高于一般小孩12分。第三:让孩子更能够自信表达,更热爱学习。因为他所表达的意思被我们理解,我们给予回馈后,会刺激孩子表达的更多,乐于并想要去表达。在孩子语言敏感期阶段,相信谁都会喜欢表达多的孩子吧。

到底什么才是婴儿手语,上传个自己做的图片吧,应该可以帮助理解:

拓宽育儿眼界,你需要这本书1

展开全文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