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内通外达之学_曾国藩治学方法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曾国藩治学方法 > 曾国藩内通外达之学
龙川文不留 曾国藩治学方法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1-16 17:11:12

曾国藩内通外达之学

       胡哲敷先生著作的《曾国藩治学方法》一书,将文正公一生经世致用之方、内圣外王之道,贯穿于一“学”字。从文正公诸文之中提点出其要义,贯穿其精神,察明其智慧,观效其行事,领会其心意,于未识之士,作启示之功,于娴熟之人,作点睛之用。

       胡哲敷先生,生于戊戌变法之年1898年,出身于中央大学国文系,解放前于浙江大学任中文系教授,从事中国史研究,其涉猎广泛,于文、史、哲皆有著作,《曾国藩治学方法》书成于1935年,名虽为“治学”,实则系统详尽地论述文正公生平精神冶炼。

       胡先生在书中将文正公生平内外一分作四,一为其生平传略,以期令读者对其人作大概认识;二是修养,以证其知行功夫深浅;三是治事,见其处事之原则与智慧;四是读书,以显其心气志向。以此再看胡先生著书的立意,不难发现文正公的“治学方法”不仅仅为文章仕途之用,更是内修涵养、外化人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的一种实践,并以此贯穿于一生不曾间断。

       《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文正公于日记之中所记,“读书之志,须以困勉工夫,志大人之学。”志大人之学,即是儒家之大学之道,以内圣外王为业。先圣贤尊治世之学问为“大学”,于其内明德,于其外治世。若论中国近代学人之中,唯文正公曾国藩当为“大学”之道中人物。

       但经世致用需有自身学问,内圣外王于道当得通达。是故文正公之“学”,于其外以经世致用之方见其高远抱负,其内尤以德行品格之涵养知其气魄毅志,论其内外心行皆以圣贤为规模而不出左右。

       观文正公一生,是“大学”之道的实践,于其内,遵先人之道知格物明德,是以为知止有定,又以静坐之方令心神宁静,躬身自省视察身心陋习为虑,功夫日深德业俞进为得。其外,以“恒”、“勤”二字以为学之纲领,用之于读书习字,经年累月而不落空;又以困辱为发奋之机,以强心中毅气,故其常言:“吾生平长进,全在受挫辱时。”

       论其读书方法则以“恒”字为其坚守,以“勤”字为基石,日久年深学问自长;治事则以心志为规模,是故云:“古之成大事者,规模远大与总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远大与密微则是内圣外王之先决。由此可见文正公之学既是读书求知,又行文章功业之事,更是立身达命之方,故古之学问有成者,皆为栋梁、世范,而文正公即是此中人物。

       胡先生在书中写道:“古之所谓学者,初非限于读书 ,六德六行六艺,莫非是学。”现今的人以为“学”的含意是读书明理习技艺,误将学问之事认作旧时孩童启蒙的作用,脱离了古人治学的方向――成就自身,以为将来报效国家,成经纬之才,起治世之用,而非钻营文章事业,甘做苟且之流。

       至此再读《曾国藩家书》,字句之中常现拳拳诚意,涵养智慧亦时时流露,以此可溯后人慕为规范之因。

展开全文
有用 4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曾国藩内通外达之学”的回应

龙川文不留 2015-11-17 21:25:35

@薇拉杨-易小羊 ^_^ 握手!!!

杨迟迟 2015-11-17 00:24:20

这篇写的很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