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发生的并不只是徒劳_上课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上课记 > 最终发生的并不只是徒劳
愚涯 上课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18 21:12:37

最终发生的并不只是徒劳

在大学上课的第一年结束,看着学生散去,手里只留下一张快要翻烂了的学生名单,王小妮在每个名字后面自己标注的各种符号。也许在被人看来那就是黑乎乎一片名字,而王小妮却觉得哪个姓名背后不躲藏着随时挑出来的活生生的面孔和表情?王小妮萌生了记录上课过程中关于学生的点滴,《上课记》由此诞生,王小妮本人也“从一个传统施教者的角色渐变成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认为现在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变得越来越淡。很多的老师与学生的关系,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可能就是生产者与产品之间的联系。曾经一个老师站在讲台上,看着讲台下昏昏欲睡的学生,神采飞扬说自己的教案用了七年之久,一个字都不用改动。老师说学生越来越难教,学生说老师越来越势力,寓教于乐似乎是个遥远的故事。但是两者有时候又会将口径一致,淡然地说“教育体制”给予当下教育事业现在所有的困境。

王小妮于“传统”的教育而言,是个异类。也许她以一个诗人的身份,突然闯进了教师的行当中,显得像个” 异类“。传统的教师会苦口婆心地教导学生写作要文辞优美,多用好词好句,而她建议学生不必用好词好句,因为”自己的经历就是一个金库“;传统的教师会站在道德制高点照本宣科地说,作弊可耻,诚信勿失,而她则是试着走入学生中去,去了解和理解学生对于作弊行为的看法;一个学生怕被点名,气喘吁吁赶到自己的课堂,王小妮看着这个学生内心感到悲伤,并不是因为学生的逃课行为,而是因为那个和自己高谈阔论的学生,为了所谓的权威,站在自己身边放下尊严脸上挤出满是虚伪的 笑容……

王小妮对学生采取的是一种宽容,理解的态度。她的观念与主流观念相反,作为一个教师王小妮并没有去批判教育任何一个学生,多么的强调自己的主观意念,在她看来学生是一个自由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故事、思想和选择。正如她所说,她是一个讲述倾听讨论观察者的角色。执教生涯里,王小妮秉持的理念是引导、启发学生。如果将学生比作一些青春活力奋力攀爬的藤蔓,虽然有力但无方向目的,王小妮则站在旁边搭起了一个架子,告诉那些年少的学生,或许有更多的路径可以选择,但决定权在学生自己的手里。

《上课记》是很平淡的,言语平淡,叙事平淡,平淡的像杯白开水。正如她教导学生那样,不用好词好句,只是简单地记录了上课的那些事儿。可在平淡之中,会时不时的触动一下已经不年轻的你。王小妮原生态的叙事比刻意的运用好词好句更具穿透力。一个个实在的人和事记录在书上,有感动有彷徨有气愤,原原本本记录下来,可在记录的过程中王小妮也没有评判。这何尝不是延续了王小妮一贯的理念,”只负责引导,不拔苗助长“。对于阅读这本书的读者也是一样的,展现给我们,引导我们去思考,而不是评判。

《上课记》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教师与学生都”坦然“一边评判教育体制一边接受它的时候,有一些老师勇于做出努力,对学生能够理解、宽容、循循善诱,并非遵从主流,不让“教的痛心,学的反胃”更加泛滥。王小妮便是这样的教师,只是她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她的身后还有许多这样努力着的教师。

如果说现在的教育体制是个庞然大物,而少数人的努力无异于飞蛾扑火,那就如王小妮所说:“如果一切都是徒劳,那也要让这徒劳发生”。最终发生的并不只是徒劳,涓涓细流最终会汇成江海。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