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后的《上课记》_上课记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上课记 > 十年之后的《上课记》
草原上的咩咩羊 上课记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2-05 19:12:37

十年之后的《上课记》

我认识小妮老师,首先知道,她是一个诗人。最先阅读的文字,也是诗歌。2006年,她出版《上课记》的时候,我还疑惑过,为什么要起这么一个名字?众所周知,现代诗有种艺术修辞就是意向——我的纸里包着我的火,这种诗意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所以,最初,我竟然以为“上课记”是某种人生的隐喻。

但是,其实,《上课记》真是完完全全地写实。差不过读《1966》的时候,我知道了小妮诗人,原来也是一位货真价实的老师,从那个时候,其实我就一直疑惑,一个头脑处于缥缈空间的诗人,如何在这个现实的世界里教书育人?当她诗歌的世界与这个冰冷绝望的现实对接的时候,她会不会灰心,会不会失望?会不会觉得乏力,会不会觉得无法充当谁的人生导师?

我想,在这本完全写实的《上课记》里可以找到答案。

首先,是来自好几个时代的沟壑未平,小妮老师和80后、90后的孩子存在着天然的代沟,而这个代沟会因为时间的推移愈加纵深。如果读过最初的《上课记》就会发现,越到后来,这种绝望的情绪越来越深重。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小妮老师,学生对她谈起印尼排华风波,还特意嘱咐她,那些图片太血腥,不要都看。在80、90的年轻人看来,世界上的灾难大多是一张凝固的照片,而他们所经历的“痛苦”才是真的痛苦。而小妮老师,是无法用语言告诉他们,人生之艰难到底是怎么一回事——这些话,其实不但是诗人,就是小说家说出来的意味都大打折扣。《1966》我终于也没有读完,看《1966》的时候,我刚刚怀上宝宝。每天孕吐,坚持读了半本,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我承认,小妮老师用自己的写实笔力已经尽力还原那个时代了, 但是越是真实,越是蚀骨得冷,越是让人不忍卒读。而这些,光靠一个作者、一位诗人是无法完成的,这些文字,同时要求读者的阅历和经历,甚至还有年龄, 除此之外,也需要一个好的时机。这些,四年的本科教育是无法提供的,我完全能够理解小妮老师的无奈,但是,这就是现实啊。虽然,我们生活在一个世界,但是又同时,不是生活在一个世界。诗人拼命地让你感受土坷垃里的诗意,也许你只是顺手碾碎了黄土。

2012年10月21号小妮老师在新浪微博里说自己已经“不再教书了”。离开了杏坛,离开了海岛上心心念念的学校,至于做什么,其实并不重要,但是真实的心绪,旁人是无从猜起的,唯一确定的是,肯定也是一个很慎重的决定,也经历了一番很复杂的心绪。

我能感受到小妮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力所不逮的感受。四年,一个人生命中很重要的四年。很多人都想给这些青春活泼的脸很多,但是,无奈,人生这门课,无师自通或者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最终还是要靠他们自己。小妮老师说,大多数这个“戏剧影视”专业都是被调剂过来的,大部分都是农家子弟。越是农家子弟,越是对大学寄予厚望。你怎么能怪他们着急,怪他们世故,毕竟,一个农家供出一个大学生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想要回报家庭才是正常,安心享用一切倒是更不正常。可是,学校该怎样和社会无缝对接?或者说,你读大学,怎么样可以有效、高效、快速地变现?比如说,今天课上读了现代诗,能不能帮助你马上找到一份薪水不错心仪的工作?这些问题,学生们自身解决不了,老师也不能够,在一个不发达地区的二流学校,这种紧张、紧迫感更强。

我记得,我上大学的时候,那是一个三线城市的二流本科大学,我的学长,后来做了航天员,成为学校的一个传奇的人,他曾经在一次学生会开会说过一句话,我至今记得:穷则思变嘛,像我们这样的学校出去的人,就是穷则思变。

就算年代不同,这句话依然可以置换到小妮老师的学生间。没有人比我们“这样的地方这样的学校这样的出身”更加渴望成功,整个大学四年,多少人在惶惶不可终日地寻找一个更好的方式去实现“梦想”——可能此梦想和你想的彼梦想根本不同,就像小妮老师所说,现实可能销蚀知识、幻想、理念,最后我们的梦想可能就是让老妈“早晨吃上豆腐脑、油条”。

诗人在呼唤诗意,然而,即便诗意存在于田间地头,也需要一颗能感受到诗意的心。这个时代,人们都追求“快”,没有理由苛求农家子弟要“慢慢来”。大家都要生存,而这一切,其实也伤害了作为诗人的小妮老师的心,虽然她理解,但是她毕竟是一个诗人。她感受着学生变得圆滑,为了成绩去迎合,为了助学金、奖学金像成年人一样龌龊,她还是接受和理解了,但是,我们同样也不能苛求她美好的心情。她有失望,可是这失望,谁也抹不去。

小妮老师说,她动力有二,一为年轻的潜力,二为这社会的未来。离开教职未必是绝望,虽然有失望的情绪。李提摩太说,现代教育20年见成效。一切为时过早。我倒是看了《上课记》之后,突然想当一名老师了。

所以,一切还是光明的,比起失望,看到的更多的,还是希望,和意趣。教书育人,说到底,意义不言而喻,但也不是谁都能干,看2006《上课记》学生的反馈,很感动。

一切都是值得的。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