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被逃掉的必修课_中国人的修养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中国人的修养 > 常被逃掉的必修课
wuyve 中国人的修养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0-30 03:10:46

常被逃掉的必修课

题目可以说是全书内容的概括,不过本篇书评就书谈书,不做过多过广的引申。

译文是帮助水平有限的读者理解看不懂的原文,而非更好地理解原文。虽然文言文阅读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部分,但是我自从上大学之后,一方面是专业不相关,另一方面是自身对文言文兴趣不大,长期不接触,早已日渐生疏。及至读此书原文,时常为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拙计。好在有译文,虽然不敢妄评其水准,至少作为参考是足够的。

以例服人,以理服人,是全书行文的主要特点之一。旁征博引,以中国史料与孔孟之说为主,辅以西方历史、科学史、进化论、宗教学等,足见蔡先生的学术功底之深、中西结合之精妙。
比如,“良心”产生的原因,蔡先生就倾向于达尔文的进化论解释(中学修身教科书·下篇·第二章 良心论·第四节 良心的起源),具体而形象。

华工学校讲义德育三十篇中,私以为“文明与奢侈”到“精细与多疑”最是叹为观止。这十几对概念容易混淆,或诘之,或以理与史例正之,释疑而明其别。

“中国的文艺中兴(节选)”一节,读起来颇有“和平崛起”的味道。大概是因当时中国百废待兴,诸列强虎视眈眈之故。当然,解释也同现今如出一辙:从历史上看,中国文化由发端至现今,“根本思想是如此的”。

甚至,某些近些年争论不休的话题,蔡先生早已有所诠释。
比如对于“外国比中国技术先进、素质高尚,是因为外国人有宗教信仰而中国人无宗教信仰所致”这个说法,蔡先生认为“信从基督教”和“崇孔子为教主”都是“不明因果之言也”,真正的根源在于“教育普及,科学发达,法律完备”,而“于宗教何与?”

由是观之,百年前与现今的大环境何其相似,至少在德育和智育两方面上来看。只可惜之前在校所受相关教育不及此书所期水平,不得不感叹蔡先生的水平之高,另一方面为目前的教育惋惜。此乃真正的必修课,对于中学学力之人,此方面教育若不能由学校完成,亦应由家长代劳之。

不过“舍己为群”一节的“三曰暗杀”一段,我倒是有些疑义。
首先认为荆轲刺秦王是“革命”,是否恰当?儒家斥秦为“暴秦”,但现在也有观点认为秦灭六国,是用顺应当时社会发展潮流的中央集权君主制一统天下,虽荆轲忠勇信义值得赞叹,燕太子命荆轲刺秦,岂非倒行逆施?
除此以外,“苏斐亚之杀俄帝尼可拉司第二”中的“苏斐亚”,是百年前的仁人志士文中常引之例,出处见于http://baike.baidu.com/view/4223492.htm。根据这个词条,“尼可拉司第二”并不是尼古拉二世(1868-1918),而应是亚历山大二世(1855-1881)。并且,后世评价(见于http://baike.baidu.com/subview/242674/6476763.htm):“亚历山大二世遇刺,打断了此前的改革进程。此后的亚历山大三世和尼古拉二世未能实行有效的改革措施,俄罗斯的各种隐患不断发展,最终导致了革命爆发,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
这里不探讨“暗杀”是否是“革命之最简单手段”,单看这两个例子,私以为是不合适的。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