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读《学习论》第十章托尔曼信号学习论_学习论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学习论 > 讲读《学习论》第十章托尔曼信号学习论
[已注销] 学习论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9-01 22:09:34

讲读《学习论》第十章托尔曼信号学习论

第十章早期折中主义学习理论------托尔曼信号学习理论

今天我要讲读的是《学习论》第十章早期折中主义学习理论------托尔曼信号学习理论。
托尔曼生于美国麻省钮顿。先在麻省理工学院学工程,后入哈佛大学从师霍尔特学心理学,1915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在当研究生期间,曾专程去德国接受完形心理学家考夫卡的指导,深受其思想的影响。数年后,任加州大学比较心理学教授,从事教学研究达三十余年。1950年转至哈佛大学,1953年又转至芝加哥大学任教。1937年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57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并曾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托尔曼的理论主要受行为主义和格式塔心理学的影响,同时也顾全到勒温的场论和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派,可以说是博彩众长。他把各方面的观点组合在一起,又不失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他注重从宏观的角度来分析行为。他注重的行动而不是动作。他的这个体系注重的是行为的适应性、创造性和理智性等。因此他的体系是以认知为特征的。他总的立场是行为主义的立场,但是一种特殊的行为主义。托尔曼的学习理论到底独特在什么地方?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
关键词:整体性
托尔曼强调行为的整体性。他区分了分子行为和整体行为。他认为,虽然整体行为与生理运动有关,但我们在研究这些行为时没必要知道这些行为与哪些肌肉收缩和腺体分泌有关,我们所要了解的是整体行为的本质特征。举一个例子来说,如果我们把水仅仅看做是氢原子和氧原子的化合,就很难理解水的各种特性,如:湿度、流动状态等各种物理的和化学的特性。因而,我们必须根据行为可观察到的整体特征来认识和解释行为。
关键词:中介变量
托儿曼与以前的行为主义者不同,还在于他最早把中介变量引进了心理学。赫尔对中介变量精心系统分析要比托尔曼晚了10 年。托尔曼填补了介于作用于有机体的刺激和有机体作出反应之间的空白。
托尔曼强烈反对把行为看作是刺激-反应的简单做法,认为介于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的心理过程与有机体所作出的行为反应具有密切的关系,他提出中介变量的概念,认为要求、欲望、辨别、动作技能、假设、偏向等都是中介变量的具体表现形式。 (图片)
  托尔曼试图从可以观察到的环境刺激和行为反应之间探索有机体的内部过程,从而解答有机体之所以出现这种反应的原因。他曾经说过,中介变量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但它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是行为的决定因素。只有搞清楚中介变量,才能回答在一定的刺激情境下为什么能引起某种可以观察到的行为反应。 托尔曼的中介变量深入到个体的内部心理过程,有助于说明行为的个别差异。可以说,托尔曼是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来解释有机体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对于华生的“边缘主义”,他是一位“中心主义者”。托尔曼的观点,在当时被很多心理学家所接受。
关键词:认知地图(托尔曼独创的一个名词)
    在他的学习理论中,他相信“认知地图”的存在。
    这是白鼠学习方位的迷宫。实验时将白鼠置于箱内的出发点,然后让它们自由地在迷宫中探索,迷宫中有到达食物箱的三条长短不等的通道。当白鼠在迷宫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后,被置于箱的出发点,研究者观察它们的行为,检[1]验它们的学习结果。结果是:若三条通道畅通,白鼠选择第一通道到达食物箱;若A处堵塞,白鼠选择走第二通道;若B处堵塞,则它们选择走第三条通道。根据这个实验以及其他许多实验,托尔曼认为,动物的学习并非是一连串的刺激与反应,它们学习的实质是脑内形成了认知地图(即现代认知心理学中的认知结构)。

认知地图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是指如果不断地强化对某个事物的认识,可以在人的脑子里形成一张认知地图。有一个成语叫“老马识途”。其实,老马识途的经验就是这个道理。认知地图理论认为学习就是对行为的目标,取得目标的手段,达到目标的途径和获得目标的结果的认知,就是期待或认知观念的获得。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学习的中介过程,即认知过程的研究,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这实际上是用位置学习来替代以往的反应学习。托儿曼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位置学习、对奖励的预期以及潜伏学习的概念。
(一)位置学习
托尔曼认为学习者并非通过尝试错误来学习,而是根据对情境的认知,认知地图是动物在环境中的“符号”和动物的“推理性期待”之间所习得的,是动物对环境有了“顿悟”之后所建立的综合知识在动物头脑中所形成的类似现场的地图,即“知道”目标物所在,从而改变其行为,以适应环境的要求。
(二)对奖励的预期
托尔曼把欲望或预期作为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强调他们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
有这样一个实验:训练猴子从事一项辨别的任务。当着猴子的面把他们喜欢吃的香蕉用两个容器中的一个盖住。隔一会儿,让猴子走近,让他们选择打开其中的一个容器。猴子很快就学会了这种游戏。然后,实验者当着猴子的面用一个容器把香蕉盖好后,后偷偷地把香蕉换成生菜叶子(这是猴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当猴子发现是生菜叶子时,都拒绝吃它,而是仔细察看容器内外,然后观看房顶和房间四周,寻找预期的香蕉。在寻找失败后,感到十分沮丧,对着房间里的人大声叫唤。从中看出:猴子的预期的不仅仅是食物,而是某种特定的事物(香蕉)。如果这种期待与现实结果不符合,就会造成动物行为不受他们行为的直接结果支配的,而是受他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支配的。有机体对特定目标具有预期。
(三)潜伏学习
潜伏学习是托尔曼学习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他认为,强化虽然有助于学习,但并不是学习的必要条件。学习也可以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只不过其结果不甚明显,是“潜伏”着的。一旦受到强化,这种结果可通过操作明显地表现出来。对此,托尔曼用实验予以说明。 托尔曼将白鼠分成三组训练它们走出一个复杂的迷津。A组是在正常条件下的训练,跑到目的箱后总是能获得食物;B组白鼠始终没有食物;丙组白鼠在开始10天里不给食物,在第11天时给予食物。结果,有食物组的操作水平持续上升;没有食物组的操作水平一直不佳;C组白鼠在没有食物时操作水平像B组一样差,但一旦有了食物,操作水平骤然提高,就像A组的操作水平一样好,甚至更好些。托尔曼认为,这三组白鼠的学习实际上是同样的,没有受到强化的白鼠也在学习,不过是“潜在学习”。在目的箱里没有食物时,他们不显示出来。潜在学习的现象是非常重要的。学习不济及时外显行为的改变学习还包括其他的东西,即托尔曼所说的中介变量。
 

评价
托尔曼坚持以客观方法来研究整体行为,坚持行为主义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但又不拘泥于早期行为主义的限制,提出了“中介变量”的概念,深入探讨了决定行为的有机体内部因素并赋予整体行为以目的性和认知性等特征,从而使其理论具有了认知心理学和现象学的特征。托尔曼的理论所产生的影

响是多方面的,其贡献也是显而易见的。
(一)促进了行为主义的发展
(二)对认知心理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促进了学习心理学的研究


认知行为主义理论对儿童学习的启示
我们今天讲读的是托尔曼的学习理论。从托尔曼的理论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对儿童学习的启示,我找了一篇文章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1.注重学习的整体性
根据托尔曼整体行为的研究,学习本身就是一个整体行为,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儿童的学习更是如此。由于年龄小,社会经验缺乏,他们要学习的知识就不能只是语言和数理逻辑方面的知识,还要包括社会、健康、科学、艺术等方面。“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儿童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此外,强调儿童学习的整体性也与我们素质教育的目标相一致,即都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而且,我们未来社会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2.重视学习的中介性
按照托尔曼中介学习的理论,学习不仅仅是S-R的简单联结,学习行为的产生还要考虑到环境因素和个体因素,注重O的作用,这对儿童学习有重要启示。 教师首先要重视环境的布置,要为儿童提供丰富的刺激。按照儿童思维的特点,他们的学习可以是通过触摸、摆弄物体来获取感性经验的。而且根据托尔曼的位置学习理论,环境中的颜色、气味、声音以及教具的摆放的位置等都会对幼儿的学习产生影响,这些都是学习的中介因素。所以,教师可以针对儿童的喜好和学习需要,在班级的墙面宣传栏上张贴不同内容的资料;可以听取儿童的意见,或直接请儿童参与环境布置。此外,儿童学习很大程度上还要受到注意力的影响,环境的布置不仅要考虑到能充分调动儿童的注意,还要明确刺激并非越多越好,要注意维持儿童的注意时间。因为儿童的注意本身就是以无意注意为主,过多的刺激只会导致他们注意力的下降,不利于学习。所以,托尔曼强调的不仅是环境的丰富性,他更注重环境布置的适宜性及环境对人的影响。其次,设置的活动目标要有适度性。既要适合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是儿童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即要符合儿童的“最近发展区”。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到儿童幼儿自身的因素。每个儿童都是具有不同特性的个体。他们的先天条件不同,家庭氛围不同,发展的情况也各不相同。所以,在学习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内部需要和他们已有的背景知识,尊重他们的个别差异性,采取他们可接受的学习方式,选取贴近他们生活的活动内容。
3.儿童具有主动学习的愿望
在儿童的学习中,不仅要看到幼儿可以被教,同时,幼儿作为一个主动发展的个体,本身就具有学习的愿望,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正如,托尔曼提到的当人原有的“认知地图”与环境产生冲突时,人总是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儿童的学习也是如此。儿童由于自身经验的缺乏,他们的原有知识与现实情况总是在不断的发生冲突,为了解决冲突,适应环境,他们就要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可以看作为什么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很感兴趣,总是充满了好奇,总喜欢提问的原因。而且,从托尔曼的“潜伏学习”来看,无论有没有强化,学习都会进行。这从另一个角度也说明,幼儿的学习也不只是要靠外部的强化,他们自身也有学习的需要。然而,在现有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忽略了儿童学习的主动性,总是在以成人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学习,对于儿童那么多的“为什么”则感到厌烦。所以,教师要重视儿童自身学习的需要,保护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尊重他们的学习兴趣。生活中为他们的主动学习创造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教学活动的组织多考虑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4.注重儿童学习中的不随意性
正如上面谈到的,托尔曼认为没有强化,学习也会进行,只不过其行为表现是“潜伏”的。受到强化,其结果才会明显的表现出来。儿童的学习也正是如此。无论有没有强化,他们的学习都在进行,这也就是学习的不随意性。成人往往在没有看到学习的直接结果时,就忽略掉了幼儿的这种学习。这也是为什么成人会突然发现,孩子本来不会做这个动作的,怎么突然就会了。事实上,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每一步都在学习。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教学活动中,都要注重这种学习的不随意性。此外,幼儿模仿能力很强,但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经验又很少,所以,成人要以身作则,注意潜移默化和言传身教的教育力量,为儿童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使儿童学习的潜伏性向着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方向发展。

推荐托尔曼的著作:
1932年出版的《动物与人的目的性行为》(一生中只发表了一本学习理论)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