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承中找到自己_学校在窗外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学校在窗外 > 在传承中找到自己
学校在窗外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8-31 10:08:06

在传承中找到自己

在传承中找到自己

读开篇就触动非常深。替那些死去的孩子活下去——看到这句话时候很震撼,身上几乎有起了一层鸡皮疙瘩的感觉。大江和妈妈的对话我曾经在其他地方看到过,不过当时没有找出处:
  “就算你真的死了,妈妈还是会再把你生下来。”
  “但是那个小孩和现在就要死去的我,不是同一个人吧?”
  “是,是同一个小孩。我再把你生下来之后,就会把你以前所看过、听过、读过、做过的事一一讲给那个新的你听,那个新的你也将学会现在的你所说着的语言,所以你们是同一个小孩。”
  
   一、死亡。这段话里面隐含着东方和西方的一个关于人生意义的冲突:是替前人活着,还是为自己活着?
   这段对话中妈妈非常强大,但是孩子也很厉害,因为他问到:“但是那个小孩和现在就要死去的我,不是同一个人吧?”
   ——当然不是同一个人,时空一变,就没有完全相同的人、事、物。但是妈妈完全可以这样安慰孩子。
   对于死亡、未知的恐惧和焦虑,是人生创造的原动力。超越死亡焦虑,人们有各种方法。我们祭祀祖先,事死如事生,祭如在,是基于此;我们创造生活,提炼经验,并以文字、图谱的形式记载,并期待它传承下去,也是基于死亡焦虑。
   对于死亡的超越,不同的人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的祖先很慈悲,也留给我们太多的启发和方法。这位妈妈告诉孩子的话,也是一种超越的方式,把人类历史拉长看,人类就是这样生生不息,作为人类的整体超越了死亡,一直活下去。替那些死去的孩子活下去,令我非常感动。
  
   二、传承。作者讲这个故事,强调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方法之一:传承的意义。传承的内容包罗万象,有关于生命道理的传承,有关于人生体验的传承,有关于工具的传承(语言、文字等),有关于技术的传承等等,不一而足。
  
   三、自己。开篇另外一个很触动我的是这一段:光听野鸟的歌声,进学校与相知的朋友手牵着手,在教室的角落,在厕所的阶梯,慢慢他看到了自己,写出令人感动的曲子。——“慢慢地,他看到了自己。” 所以,我觉得对这一节比较准确的表达是:在传承中,找到自己。这也是我对作者全书核心思想的理解。
   生命所存在的意义,有传承,也有自我。自我以和他人区分,是以差异性,共同性和差异性都是与生俱来的,人生也是一个向内去找到这个差异性的过程,也就是作者说的:“看到自己。” 人类最高的文明传承,基本都是在帮助一个人看到自己。
  
   书的后面部分在具体展开,解释为什么是这样,怎样去做。但是作者想说的,在第一篇通过这个故事,基本已经表达出来了。
  
   四、上学。孩子为什么要去学校,其实毋庸置疑的是,在学校有系统而完整的套装知识,那是前人经验的传承,这一点非常重要。前人是死去还是活着,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给我们以各种形式留下了他们从自然和生活经验中所提炼出来的道理、知识,并传承给我们。
   学校的重要性在于:
其一,在学校以外,孩子很难有这样的时间、空间去系统地接受系统的传承。
   其二,学校能够选择有这个传承能力的人,来做这件事。就像把一件珍贵的礼物,从前人那里接过,然后放在孩子的手中、心里。
   其三,学校可以为孩子提供多次体验、犯错的机会,老师观察孩子,帮助孩子运用所接受到的知识和经验,在自己的生活实践中转化成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
  
   所以,我觉得,一、作者并未反对套装知识,他在纠偏。作者所强调的其实也是古人所说的“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这些传承的东西要和学习者本人的生活有真实联结。
   二,对于套装知识要有选择。不要选择断裂的、碎片化的东西,然后去拼凑整理,而是从一开始就选择完整的、有高度的、有内在联系的经验知识体系。
  我觉得这很重要,因为选择怎样的套装知识,对学校和孩子的意义都很重要。基于此,所以我认为经典是套装知识的必要选择。套装知识应该是经典,被时间洗炼过、提纯过的,永不过时的知识体系,以及从庞大的知识体系中进一步提炼出来的规律,道理。
   因此,我支持读经,但是不能局限于读经,经典是体,它要和活生生的生命发生联结,用于生命,它才能重新活过来。
如何去结合,中国传统的生活体系有很多选择,孔子用的六艺,道家用的五术,还有更多。这些形式的选择可以很灵活,根据每个孩子的兴趣和禀赋进行,重要的是,中国传统文化虽然百花齐放,但是它们的源头是同一个,所以学习任何一门,钻进去,走到深处,就能触类旁通。

2015.8.31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