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大学并不是完全和我们不一样_回归大学之道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回归大学之道 > 国外的大学并不是完全和我们不一样
木可 回归大学之道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09-04 17:09:00

国外的大学并不是完全和我们不一样

  今年刚读完大一,想明白一下我们大学生在学校里到底应该掌握什么知识,于是就读了这本书。感觉蛮好的。作为哈佛的校长,他所写出的东西应该是完全可信的,无须怀疑。
  蛮有特点的是作者回顾了以前的美国大学教育历史,让人意识到大学的发展也是有个过程的,或许这就是我们中国教育的希望,是能让人感到高兴的地方。
 在导言中,作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职业教育是时代的要求,绝对不可能消失,无需去指责学生的功利性,但通识教育应该加强。
  先从相同之处来说一下,中国的学生和学校与哈佛的相同之处。学生都是急功近利,把大学的学习作为以后找工作,进入政局的资本,美国学生并没有我原先在别的书上看的那样有崇高精神。他们之所以在不断认真的学习,并不是因为他们心怀国家社稷,而是学校要求很高,确实需要很多的时间,所以我在报道上看到的通宵学习或许就是我们的高中翻版,他们和我们的很多中国学生一样的懒。这点在本书的第十页自由选修制就可以看出。还有我们的老师在某种程度上并不差与他们,从文中作者多次提及老师的讲课能力不足。
  再来说说不同之处,作者所强调的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培养品德,培养合格公民,生活在多元化的校园,为全球化做准备,培养广泛的兴趣,为职业生涯做准备。这些基本上都在我们中国的教育目标里面有,但是学校有没有根据这些东西针对性的搞过,这就不用说了。在前面的几项目标里,美国都有过针对的训练,虽然效果不佳,但一直在他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哈佛学校会为了培养这些目标,就会专门实行一些措施来确保学生得到相关的训练,在学习方面,有研讨会,演讲和阅读训练,课程论文,平时作业,还有一些协会来辅导学生的写作,在生活方面,为学生提供社区服务,宿管员举办活动,这些都是我们在国内难以想象的。至于全球化,我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一般的学校都是不可能达到全球化的,多元化,可能美国那边的社会背景更复杂一些。
  对于我们中国的学生来说,在前面的目标里面,我们为了我们的将来,我们可能实现的有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培养广泛的兴趣,为职业生涯做准备这四样了。既然我们现在的大学培养不了我们这些东西,那我们只有靠自己了,我们自己自由控制的大学,或许这就是我们上大学的好处,能有一段自己控制自己的时光。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国外的大学并不是完全和我们不一样”的回应

丁又专 2014-06-13 16:26:29

博克一共提出了8个教育目标,比较赞同你的观点,应该在大学中培养“学会表达、学会思考、培养兴趣、为职业生涯做准备”这四个基本的能力。
同时,反观我们的校园,在这四个方面还有很多可以改进的地方,如“学会表达”与“学会思考”,一方面没有正式的课程来培养;另一方面在其他课程中,教师也没有把它们作为自己课程中需要培养的目标,看看我们写的课程论文,我们对某些观点的看法等,就会发现距离很很大。
而在“培养广泛的兴趣”方面,学校社团做了很多工作;但社团的组织缺乏专业性;可能社团还好一些,学生会与团委整个就做了很多的官样文章。
最后一个,就看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