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本书有所感慨的一些观点:1、真正的爱是带有教育的爱,真正的规矩是爱的体现。没有爱的规矩造成自卑,带有爱的规矩才能培养谦卑。
2、要教育孩子,父母首先改变自己。
3、父母是弓,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父母要把孩子培养得足够坚强,然后义无反顾地把孩子像箭一样射出去。
4、情商是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机灵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参与团队合作等相关个人能力的总称。5、黑格尔:与相爱的人相处的秘诀是,放弃改变对象的念头。
6、孩子是这个世界上最不能玩的玩具,不能用过分的轻慢来逗弄孩子。
7、要实现规矩和爱长远的统一,就需要我们平时有爱的积累。就像一个银行账户里面有爱,每次做规矩都会用掉一点爱。如果没有平时的积累,每次规矩都是透支,时间长了会彻底坏账。
8、高度满足高度规矩是严格型(我的目标),高度满足缺乏规矩是溺爱型,缺乏规矩缺乏满足是严厉型,缺乏规矩缺乏满足是忽略型。
9、规矩不能轻易做,一旦做了就要言必行,否则只会丧失父母的威信。管教孩子最终是父母的责任,老人不能越俎代庖,出现分歧要尊重父母,因为孩子最终是他们的。
10、情商对于人幸福感的影响比智商更高。除非一个人强大到无需用到情商,否则智商只是敲门砖,情商才决定你能走多远。
11、任何时候都尽量避免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传导到孩子身上。
12、如有可能,带孩子参加一项需要集体合作的体育项目。孩子自己会在运动中学到合作、领导,或者是牺牲和服从,这比枯燥的情商说教生动有效得多。
用四个原则来总结一下作者的主要观点:情商优于智商原则、共同成长原则、不占有原则、规矩和爱统一原则。
作者父母对他的教育可谓苛刻,典型的传统父母,一言不合就开打。虽然作者自己也说在他幼小的心里留下了很多难以磨灭的阴影,甚至这么大了想起小时候被打的细节还会流泪。可见文革年代的父母是多么地生怕子女犯事而严格管教。但他长大以后还是能设身处地为父母的严格以及他们的行为找出身世、家庭、工作压力等各方面的原因来解释。作者是非常通情达理的人,能在这样的原生家庭健康成长并反过来理解父母的苦衷,但他还是说如果他当了父母,孩子被他吓得瑟瑟发抖躲在床底下的时候还是希望爸爸能一把拉过来抱着他说没事的爸爸爱你。他和父亲的做法就是传统东西方教育的差异,后者更像《大卫不可以》里面结尾妈妈的做法。
最后那段牛仔蒙迪驯化野马和收留不良少年的故事非常有震撼力。以往从来没有人能相信可以在不适用暴力的情况下将野马驯化,而梦迪是第一个做到的人。他似乎能读懂马语,驯化它们的同时也给予充分自由,让马自己选择留在他身边,看完只有大写的服。感化几十个不良少年的故事更是感人,多希望现在的中国也能多一些这样的好老师、好教育家。经常听到很多幼儿园或者小中学老师虐待学生,抱着从事一份工作赚钱养家而不是教书育人感化下一代的心态去做。不过家长何尝又不是如此呢,希望孩子乖听话学习要好身体也要棒,却没有想想自己小时候也没有做到对孩子要求的那么好。己所不欲何施于人呢?所以从现在开始起言传身教、言传身教、言传身教。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大人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求孩子做到。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