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功夫在课外_中国最美的语文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中国最美的语文 > 语文功夫在课外
王小刀 中国最美的语文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10-15 15:10:39

语文功夫在课外

如果让我给这本书起个名字,应该叫做《夏老师的语文教学日志》。必须老实地承认,作为一个规规矩矩地在国内接受了12年应试教育,并且语文成绩良好,大学毕业于中文系的我而言,这本书实在引起了我太多的共鸣,促使我回忆起了自己从小到大学习语文的一幕幕场景。

想要提高语文成绩,写出高分作文,得到一个漂亮的分数,功夫在书本之外,在40分钟的课时之外,你必须花大量的时间阅读课外书,去掌握更多的综合性知识。我对语文,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熟悉与亲近感。中学时代,每次考语文的时候,交上试卷的那一刻,我会有一种感觉:我完成了一个大工程,双手交上试卷的动作在我心中俨然变成了一个仪式。

当然并不是每一次的分数都是让我欢喜的。我的求学路上,也同样有喜有忧。但这一切都不影响我对语文的热爱。这要感谢我的妈妈,她从不吝惜对我语文上的支持,订各种报刊,对我喜欢的书也是毫不犹豫地“买买买”,她教我写作文,教我做题,和我一起背古文。她对于文学的喜爱,潜移默化地传到了我的身上。

当应试教育的刻板与语文的博大精深相碰撞的时候,我们的老师该如何做呢?夏老师是一个特例,我想在分数与考学的压力之下,就算心有余力,很多老师未必敢仿照夏老师的方法去做。这就是中国教育当下面对的困局。

郑也夫先生的《吾国教育之病理》一书中,分门别类地对中国教育的弊病进行了批评,字字铿锵,振聋发聩。《吾国》一书的批驳毫不客气,毫不留情。和《吾国教育之病理》不同,夏昆老师的书写则温柔至极,他在体制内试图和教育者平静对谈,他尊重体制,却与体制保持距离,保留自己在体制外实践的权利,他努力在课堂内外营造一方天地,让自己的学生能够在此吸收知识,获得教益,让“男孩变为男人,女孩变为女人”。

除了教学日志,本书中还有老师们在课堂之外交流的记录,有作为一个父亲在和孩子的亲子互动故事。我很喜欢读夏老师和儿子的交流,好的亲子教育,是在不经意间实现的,我希望自己在未来也能成为像夏老师这样的家长,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

对于学生,想要学好语文,功夫在课外。对于老师,想要上好语文课,功夫在课外。夏老师在书里提到,自己从来没进过教研组,也没得过什么先进个人的荣誉,他在履历表的“荣誉”一栏里,大笔一挥填了个“无”。我想,这又有什么呢?就像夏老师喜欢的摇滚乐一样,摇滚乐,就是“反叛”,“反叛那些我们一直以为是理所当然的荒谬,那些我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恶俗。”如果说应试教育是荒谬而恶俗的,未免有矫枉过正之嫌。但是夏老师却以自己得方式,对应试教育作出了优雅的“反叛”。

他的“离经叛道”,他的“特立独行”,已经让他成为了一位无需荣誉称号加冕的优秀教师。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