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一位合格的家长,我们还差多远?_来吧孩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来吧孩子 > 离一位合格的家长,我们还差多远?
诸喜 来吧孩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3-25 16:03:43

离一位合格的家长,我们还差多远?

池莉的这本书,以一位平实母亲的亲身经历来向我们娓娓道来作为家长,我们该
如何不辞劳苦,身体力行的教导和引领幼儿一步一步茁壮成长。
如何在面临中国偏激的教育体制时临危不惧,即使力量微弱也要与之抗衡。
如何在这个普遍存在的教育体制的大环境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引导自己的孩子朝着一个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如何循循善诱,以身作则,信任孩子,尊重孩子,与之和平相处,患难与共。

在孩子还没出生的时候,池莉内心充满不安与惶恐,她挺着8个月的大肚子到书店购回了美国人本杰明•斯波克写的《婴幼儿养育大全》,在那里面池莉学到了只要有爱,父母本身就是最好的哺育孩子的老师。
初为人母的池莉什么都不懂,但是和普天之下所有的母亲一样池莉也殷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可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池莉从一个战战兢兢的母亲写起,写初为人母时的喜悦激动和胆怯。
她激动于那个十月怀胎的小家伙,正目不转睛的望着自己。
胆怯的是,她要怎样做才可以让孩子长大以后幸福有出息。

在一天一天的悉心哺育中池莉敏感的发现了亦池从小就胆小,怕人,隐忍,憋屈自己的天生性格弱点,之后,她首先做的是检讨自己,从自身找原因去纠正来引导孩子。她要求要从自我克制做起,从改变自己急躁的脾气开始。不要因为一点点小事就打骂孩子。并且在一点一滴中学会欣赏自己的孩子,鼓励自己的孩子。

池莉一直坚持以孩子为本,给予最豁达的尊重,而从没因为只是个孩子不懂事知道个屁,而没有给予她作为独立个体的尊重,从没以一个长辈的身份要求孩子,教训孩子,而是一直作为她坚强后盾来给予支持和帮助。就这一点有多少家长能做到?

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在陪伴孩子最初最重要的几年里面,在孩子最初塑造性格的艰巨里面,请家长们扪心自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做好?

其实孩子呱呱坠地时候的水平都差不多,可是为什么慢慢就有差别,而且越来越大了呢?家长很难推脱责任给社会给教育体制本身,家长自己难辞其咎。

当你怀胎十月并费劲千辛万苦产下自己亲生骨肉的这大一段时间里面,你有没有仔细思量过你该如何教育孩子?在孩子出生之后,你有没有不厌其烦,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仔细钻研,潜心教导,这本身也是一堂你初为人母从来没有学过的课业,你有没有仔细的预习复习反复操练。不要认为孩子是你生的是你养的,孩子就是你的附属品,他不是,他有他的思想,有他的主张和见解,可能还幼稚可笑,可能还不健全成熟,可是那是他初为人最诚实最真挚最用力的呐喊,家长应该听到,理解,引导,赏识。不要随便发脾气,有的时候孩子并没有错,可能只是家长自身的脾气没有控制好而迁怒在孩子身上。

孩子不是疼的时候亲几口
心烦的时候撒撒气
心血来潮的时候买礼物
忙的时候不闻不问
觉得丢脸的时候踹几脚
孩子需要用心呵护,来不得半点马虎

在努力改变孩子天生弱点的同时,池莉还不忘精心寻找孩子的独特敏感点。
池莉发现小亦池和年龄相仿的小家伙们一起,不是特别聪明,不是特别有天赋,反应不是最敏捷,脑筋也不是最灵活,语言表达更是讷讷不出于口,胆怯使她更多时候是腼腆羞涩。在紧张逼仄的环境里,小亦池会更加不快乐,蔫头耷脑,躲藏角落,流泪,自闭,整个人就完全傻了,笨拙,迟钝,淡漠。
而在逐渐细致入微的观察中,她又发现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亦池能创造许多奇迹。
所以她告诉自己要为孩子创造平等,友爱,温文尔雅的家庭环境。她要求自己要坚持住好心情,即使贫困艰难的日子,人的脾气容易急躁;要坚持住好脸色,即使生活琐事难捱,孩子纠缠不断。
同时她还会不断鼓励赞扬,帮助小亦池锻炼胆量,建立自信。在尊重她本身逆来顺受的性格的同时又注重培养她个人的竞争意识。

那个在卧室房门背后墙壁上的神秘园地,那个<渔夫和金鱼>的童话故事,有哪位家长愿意真的用心花时间在孩子身上?
上学,培优班,习题集,家长们是不是都疯了?学习好真的那么重要吗?难道除了学习以外就没有一点其他了吗?孩子就是学习的机器吗?
孩子做不完作业,家长签条,这件事情又有哪位家长能做到?做不完作业还想玩?还想睡觉?是不是皮又痒痒了?
在学习上从来没有逼迫孩子,也从来没有要求孩子的成绩一定得要第一,一直强调中庸,一直强调博学。
陪初中着孩子看动漫,多少家长能做到?那玩意有什么看头?你还有功夫看电视?还不赶紧去看书。我哪有功夫陪你看这没用的?

池莉深知作为一位母亲,自己的责任有多么重大。她会处心积虑为她的孩子营造适合的生活环境,有哪位家长会这样费尽心思?

在一点一滴的学习中,家长首先是不是经得起考验?
在面临亦池初中教育体制改制时,池莉还是要求从自我开始,她意识到“首先需要好好学习的原来是我”于是她到处找书研读了一批英国16世纪出版的教育学专著,比如《论学习顺序》、《论教育》、《统治者之书》、《教师》、《学龄儿童教育》

在面对学校大肆宣扬的洪水猛兽般的网瘾和早恋,池莉要做的确是对这种误导进行预防,教导孩子如何学习利用网络为己所用才是正当的而且是有益的。池莉给予亦池大人般的私人空间,理解这最初的纯洁青涩的情感,并认为恋爱也是学习课程之一。

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是池莉发现面对来之不易的高中,亦池似乎并不热情,亦池的缺乏热情让池莉非常警惕,她考虑更多的是不热情就不会获得全身心的快乐,没有全身心的快乐就找不到感觉,找不到感觉就会影响学习,保持不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我想试问一下在孩子通过自己全部的努力和付出,考取了自己心心念的省重点高中之后,有哪位家长会如此细腻的体察考量和思虑孩子的心里活动?会关心和理解孩子作为他自己的前途和理想主人的内心的真实感受?会试着帮助孩子逐步走出这种心理阴影以及思考如何创造孩子积极主动的良好状态?我敢说没有。

池莉本身就是一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充满热情的母亲。
在几十年如一日的精心照料下,在忐忑不安中一路领引着小亦池,配合着小亦池。
她说她的母爱具体到一点一滴都必须经过她的心和大脑。
她说一个人若要稳稳的立足于世界,能够应对世道的各种变化,他需要的是与他自己个性相得益彰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其中最主要的是如何与人相处,因为社会是人组成的。
她希望她的女儿,首先能够从真实不虚的生活中懂得生命意义。如果她慢慢懂得了衣食是一种大事,勤俭是一种美德,心静是一种大气,宽容是一种真爱,知晓是一种最好,那天下还有什么功课她拿不到A的呢?”

她做到了。
小亦池五岁学琴,十二岁钢琴过九级;二、三岁自学画画,八岁获得文化部一项比赛的大奖;
自己努力考取外校初中,自己努力考取外校高中,其间没有上过任何的补习班,其间持续弹琴,画画,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自己努力在16岁时考取英国C.C高中;自己努力在两年后顺利考取伦敦大学学院UCL。。。

读完这本书,我一直持续思考着一个问题:是的,在英国最好最严格的学校可以获得AAAA+a成绩的孩子却考不上中国的清华北大?
子不教,父之过,但是教育绝不仅仅是让孩子读书那么简单。
我非常赞同池莉的观点。
“在客观上,家长的态度怂恿和支持了学校”
“被轻视被忽略被伤害的环境里,敏感的少年们学习的积极性怎么获得最好的激发呢?”
“世界上最难学透的学问,就是如何享受生命”
书中描写了太多真实,让我们不得不接受一个事实,西方的教育传统以及教育理念教育体制更加以人为本和自由。
举书中的一个小例子“英国C.C高中校规第九:你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证有效率的学习,请不要游戏到太晚,更不得学习到太晚,如果做功课到太晚,则被视为无法理解的愚蠢”

读了这本书以后我才知道,原来名人也不是就一路畅通,就好办事;原来中国的教育体制真的很吓人,尤其是不让一个3岁的小孩随便上大号,这个也太恐怖了点。

这本书给我的感触实在是太多太大了,每次捧在手掌心里读的时候都感慨万千,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我的嘴角会不自觉的微微扬起,为着这个慈爱仁爱的母亲。我相信池莉说的每一个字都是发自肺腑,在培养孩子的方面的确很有心意。虽然有些观点措辞过激,却也毫不掩饰的说明了她自己只是一位朴实简单的母亲,有着人类最真切的烦恼和做为仁母的天然弱点。

在地铁里面看到亦池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如愿以偿的被英国C.C高中录取,并在那里度过了非常精彩开心的生活的时候,我居然无法控制内心起伏而热泪盈眶。我愿意让我自己的人生从现在这一刻起,重新来过一遍,重新培养兴趣。这本身就是这本书的伟大,也是池莉的魅力。
我想说如果你真用心跟热情来阅读这本书,你会从中获得难以名状的感动跟启发。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