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力量_孩子来自天堂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孩子来自天堂 > 爱的力量
蓝莓兔子 孩子来自天堂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2-07-18 22:07:53

爱的力量

我常常会回忆起自己的童年,尽管这过程并不愉快。小时候,在父亲的眼里,我是个倔犟之极的孩子,常常会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挨打,并且态度如此坚决地不肯轻易低头认错。但在我看来,父亲在我犯错时表现出来的严厉和尖刻是我不愿意面对和接受的,每当我和父亲之间发生争执时,他总是会拿我和别的孩子比较,然后把我践踏得一无是处,这彻头彻尾的贬低和轻视令我对他充满怨恨,在我伤痕累累的童年和青春期里,我和父亲间的相处就象一部永不停息的战斗机,以至于在此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抱持着父母和孩子之间总是有着不可调和之矛盾的错误观点。

长大后,爸爸曾经难过地对我表达他对于以往暴戾行为的后悔,他说在那个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育儿书可供借鉴和指导,所以他只懂得用长辈对待他的方式去对待自己的孩子,他那么爱我,却不知道该如何去教育和驯服我。听到爸爸对于过去那段时光的感受,心里颇为酸楚,我知道在那一个瞬间,我们已经互相原谅彼此,而我和爸爸之间不可改变的血缘关系,也注定了我们最终会对一切释怀,解开心结去接纳那份浓浓的爱。

尽管如此,我还是会感到庆幸,因为我比爸爸更加幸福,有那么多那么多有益的育儿书可以帮助我走出教育孩子的误区。在看到这本《孩子来自天堂》的瞬间,那种被微微触动的感觉很奇妙。“每个孩子都是纯真美好、独一无二的。他们带着自己独特的命运来到这个世界。作为父母,我们最重要的任务是认清、尊重孩子的天性,而不是把他们塑造成我们心目中的理想模样。”这便是这本书想要告诉我们的首要观点。而如何在溺爱与过度严厉之间把握正确的尺度,利用下面教育的方式去培养一个意志坚强且兼具合作精神的孩子,则是作者想要交流的重点。

书中的内容摒弃了对大道理的讲述(这也是在看过诸多育儿书后最容易让人昏昏欲睡的写法),而是将笔墨的重点放在对育儿方法的探讨上,比如在请求孩子合作的技巧方面,书中提到了用“请求而非命令”的方法,这几天我也一直在尝试,跟孩子说“把你的桌子收拾一下好吗?”和“你的桌子总是这么乱!”两种表达方式相比,前者显然更容易得到孩子的合作。而关于“表达要直截了当”这一点,作者剖析了一些典型的事件及父母错误的表述方法背后的隐含意义,并且建议父母用直接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要求,而非转弯抹角地影射,孩子不喜欢父母说话过于复杂,他们更愿意接受一些单纯的建议或命令。书中关于“无须解释”的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当我和孩子之间发生问题时,我时常会向他清楚地解释事件的缘由和道理,希望通过自己详细的解释能令他懂得今后在遇到类似问题时的处理方式。然而书中却提到这种做法可能招致孩子的不合作,他们会通过不断地辩论去反抗你在解释时提出的理由,从而使得父母的要求失去了份量。

书中还有一些不同于其它育儿书的地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是针对四种不同气质的孩子,去探讨他们各自的关注点及情感需求,让父母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孩子,承认孩子与孩子间存在的差异。这体现出父母对孩子的充分尊重,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质,他们的感觉和需要应该被理解与接纳,而不是通过与其它孩子的对比被禁锢和打击。

其次是给孩子以非常宽松的界限,从“与众不同没关系”、“犯错误没关系”、“释放消极情绪没关系”、“要求更多没关系”、到最后的“说不没关系,但父母才是主导者”可以看出,作者充分地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种种感受,让他们释放自己真正的情绪。尽管他们会有种种令人愤怒的行为,比如在家长屡次声明后,依然打破家中极为贵重的古董花瓶时,书中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景让家长试图去体验自己内心完全相反的两种感受,前一情景是在父母心情非常愉快,孩子很乖的情形下发生的,作者甚至让读者去设想打破花瓶的不是自己的孩子而是公司的总经理、盲人或者打碎的只是一件廉价的工艺品,在这样的情景之下,家长很难对打碎花瓶的对象发火。而第二种情景则将父母置于非常糟糕的境况中,一切都不如人意,令人处于崩溃的边缘,在这种情形下人们很难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不对孩子生气。

借由这样两个典型的例子,作者谈到家长在处理类似事件时应有的态度,不是愤怒于已经发生的事情,而是如何去解决及如何在今后加以避免。对于这一点,我想起以前在看《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孩子才肯说》时曾经提及的一个真实案例:一群孩子在聚会时,不小心令令其中某个孩子受了伤,其它孩子因为害怕被父母责骂而未及时将受伤的孩子送往医院,最终酿成了孩子死亡的悲剧。这件事情值得我们进行深刻地反思:我们在对孩子进行责骂和惩罚时,是否想过这种做法会令孩子成长为一个害怕承担责任的不敢担当的人?而正面教育的方法却旨在让孩子勇敢地面对既成事实的错误,并且及时地补救与解决。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不会被羞辱,也不会因害怕受到羞辱而撒谎或逃避责任,这势必在无形中塑造了他们正直乐观的优秀品质。

最后是书中谈到的“奔跑者”、“步行者”和“跳跃者”三种类型的孩子,读到这里时感觉真是欣慰,第一次看到对孩子进行这样的分类,而在此之前我一直为儿子学东西慢半拍而苦恼,不管是婴儿期的长牙说话走路还是幼儿时的奔跑、跳跃、跳绳、骑自行车,儿子的表现总是偏于缓慢,我需要付出比常人多几倍的时间与耐心去训练他,有时候甚至绝望得想要大哭一场。可是在看到书中所述“跳跃者”的描述时突然眼前一亮:“他们可能要用好几年的时间学会骑自行车。给他们的指导他们都接受了,但却不见进步的迹象。父母完全不知道自己是否帮到了他们。如果父母坚持下去,有一天他们会发现,孩子突然跳跃了一大步,他会骑自行车了。在某个神秘的时刻,他们突然可以把接受的指导整合起来,跨上自行车,骑起来就像一个老手似的。”

原来,我的孩子就是这种“跳跃者”啊!他每天背《弟子规》时都痛苦得想要撞墙,可是过三四天后却能在完全没有加强记忆的前提下把几天前怎么记都记不住的内容熟练地背诵出来,这是一种非常神奇的记忆力,他可能在某些方面慢于常人,但是他的迟缓中却蕴藏着巨大的爆发力,与其不断地否定他,强调他的不足,倒不如欣然接受他的特点,期待他用那份异于常人的爆发力有所作为。

总的来说,这本书读后深受启发,是很不错的一次阅读经历。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