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无知成为一种“奢望”_慕课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慕课 > 让无知成为一种“奢望”
马不理馒头 慕课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3-12 07:03:18

让无知成为一种“奢望”

“历史是一个任人装扮的小姑娘”,只有读过历史的人才能真正的体会她变化的魅力,你永远不会想到她曾经有多么的美丽,也预料不到将来她会拥有何等的风韵,我们活在当下,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对事物的历史除了好奇心,就是如痴如醉的着迷。

为什么我在开头大谈历史?因为这篇读后感是关于MOOC这个让人感觉如此新鲜的事物,正如我在向身边的朋友谈起MOOC时他们脸上疑惑的表情一般,如果你没有读过这本MOOC的发展史,你绝不会想到这样一个陌生的事物,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萌芽生长了,如果谈到它的前身,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远程教育的发迹,而在被称为“慕课元年”的2012年,它真正的开始枝叶茂密,盘根丛生,成为教育领域一个的潜力股开始闪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MOOC的学习中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利用MOOC展示自己,献身教育;越来越多因瘠失学的人在MOOC中尝到了学习的甘味;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MOOC,完善MOOC,并为它的发展“煽风点火”,让这把全民教育的火越烧越旺,以野火燎原之势扩散到全世界。

《慕课:人人可以上大学》这本书,不仅仅为人们介绍了一个新鲜的事物,在如今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新鲜”是最不新鲜的一个词语,每一天我们大脑所要接受的新信息成百上千,我们习惯性遗忘的“本能”促使我们不会轻易将真心付出在一样仅仅出现在今天的事物,我们眼前的事物很可能明日就将被新的事物所淹没。但MOOC作为新这样一股新鲜的血液,却拥有着其他事物所没有的强大“背景”和顽强的生命力,那是教育史所赋予它天然的祭奠,那是人类从古至今对于知识的渴望,那是依靠科技的车轮一往无前驶向未来的气魄,我们在阅读的不仅是事物本身的构造,而是要了解它的前世今生,它曲折的“人生”以及它在面对人类这个欲望无限的物种时所表现出来的包容。这本书是本着教育理论来概述慕课的,但在阅读了这较为客观的叙述之后,我更想谈谈的是对于MOOC这样在大多数人看来新鲜的事物,我的感受——MOOC,你究竟是什么?


首先,慕课是一个机会
教育资源的不平均早就成为我们见怪不怪的问题,大城市的孩子“命好”,出生就能触到优质的教育,我们身边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好的老师,好的学校,好的书本,就连书包、铅笔盒等教育的附属品,也在增加着教育给我们带来的快感。但在幸福的围墙之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呢?那里有残破的书桌,冰冷的课堂,和摇摇欲坠的屋顶,而最让人泄气的是他们并没有机会去改变自己的命运,因为他们触碰不到他们梦寐以求的知识。

所以我在阅读这本书的开始,思考的就是MOOC究竟能给那些渴望知识却限于那奢侈的机会的人们带来怎样的机会?

自古以来,教育就如所有的事物一样,充满着不公平,而最早在16世纪之前,教育是尊贵的享受,资源或许充满着不公平,但对知识的渴求却是很公平的。随着宗教改革的进行,欧洲平民百姓也能接受到教育,而放眼那时的中华民族,平民们不也在教育的路上奔波前行么?无论是察举制还是科举制,平民上升的通道无论是窄是宽,都不能限制人们对于读书的渴望,虽然这背后可能是物欲在作祟,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畅快也是文人骚客追求更多“墨水”的动机,更别谈那些古代科学家们在书本和现实中来回,不断的充实自己,造福后世。如果说做官除了钱权的诱惑之外,大概就是有幸去接触宫廷之中更优质的教育,学无止境,学海无涯,即使在遥远的古代也是真理。

而更多的人还是成为了时代的尾巴,因为贫穷,因为地理的限制,因为生活空间的“狭窄”而成为被遗忘的大多数,这是时代的局限,并且难以破除。所以当信件、电子邮件出现,教育开始在民间枝繁叶茂,虽然它是简陋的,但无数的事实告诉我们,最伟大的事就是诞生在历史的旮旯,凭借着微弱的喘息,在时间的锤炼下,成长成参天大树,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轨迹,创造了一个新世界——MOOC有这种潜质。

慕课就是你我脑洞间的那根“红线”
因为这是一个互联网的时代,当人们在键盘上敲出“距离”二字,竟然会有不明其意的时代,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相距无几。教师借助MOOC的平台将知识传递到全世界——没错,在互联网的概念里,只有全世界,多终端之后是一张张喜极而泣的脸,他们摆脱了时空的限制,接受他们梦寐以求的知识。

慕课的发展在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发展中壮大,学习管理系统(LMS)、新一代远程教育系统供应商、传统高等院校所接受的在线教育模式,这是一个不断的“注血”的新陈代谢过程,技术与教育的完美结合使得人不再孤独——最起码他还有知识的陪伴。

其次,慕课是一种思维
和所有的新鲜事物一样,慕课也经历了“技术成熟度曲线”的考验,经历了技术诞生出发期、媒体期待峰值期、公众期待峰值期、幻觉破灭谷底期、再度复苏爬升期、生产力高峰期的慕课,其诞生的时间意外的早,而却在前两年才瓜熟蒂落,开始活跃于人们的视线之中,许许多多的人开始利用慕课填补脑洞,充实知识的漏洞。

“技术成熟度曲线”
在外国三大慕课平台Coursera、Udacity、edx风生水起之时,北大推出的“学堂在线”是中国大学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尝试,同时期的果壳网推出的MOOC学院更是将慕课打造成自主学习的平台,强调的都是在满足人们求知欲和独立学习的需求。虽然相比国外我们在这一方面还是个呱呱坠地的婴儿,一旦开始,事物的发展却无法也遵循这一样的轨迹运行,起码我看到的是宁静下的“美景”,我身边的许多人都在利用慕课学习,无论是经济学、还是历史人文;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多国语言。慕课在被越来越多的课程所充实,越来越多的老师活跃在这个零门槛的平台,他们凭借自己的个人风格,贡献了自己的知识,点燃了对于教育事业的热情,而这股热浪也感染着我们,去发现、感受、分享知识之美。

北大推出的“学堂在线”是中国大学在在线教育领域的尝试
果壳网推出的MOOC学院更是将慕课打造成自主学习的平台
没错,慕课是一种分享的思维。如果还是停留在自私的将“私家珍藏”深埋在肚子里,沉浸在“我最博学”的狭小世界里,那最终你将面对的场景将令你愕然——你所掖着的别人已经拥有,而你却已错过分享到别人知识的机会,距离已经拉开,你与领先者的差距上写着“自私”二字。这是一个“零距离”是时代,所以,这是一个分享的时代,分享不仅仅意味着付出,而是更有目的的获得,让知识在交融中发酵,去辨明真伪,去越发深刻,去孕育新生。分享的思维是今天的思维,也是明天的思维,在分享中,知识的化学反应拥有无穷尽的催化剂。

慕课告诉我们,教育就是人类史上最伟大的分享过程。

再次,慕课是一次解放
作为学生的我们总是抱怨自己被禁锢在课堂的小小容器里,限制了自己的创造性和发展,但我们却常常忽视了另外一群人,他们同样被禁锢在这个容器之中——教师。他们之中不乏大胆思维的人,无奈无法施展,因为教育体制的制约,他们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展示他们的才华,即使这些问题一一破除,也将面对学生满眼升学渴望的现实,“主次”之下,无奈愈深。

传统教学下,禁锢的不仅是学生,老师也是围墙中的一员
因为我们人人都会成为学生,却无法都成为老师,所以无法感同身受。

而讲台上的千里马们如今看见了伯乐的背影——慕课,他们开始关注并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他们作为人师的梦想。虽然制作和运作一门慕课是很耗费精力是事情,但需求之下,困难都不是困难,在慕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们不断的思考知识、趣味、实用和延伸,中心始终是学生,热情却来自于自己。

这是一次教育的解放,不仅是将学生解放到围墙之外,也是让老师走出容器,施展才华,而在他们的努力下,必然会动摇传统教育的弊端——回到求知本身,远离求分桎梏。

教育本来的模式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求知、求真、求是。单纯的灌输是为了武装我们在求知过程中的基础,但更倾向性的倒向求知本身,不正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向么?即使不谈专业,满足人类求知欲望也将会是人类史上艳丽的一抹色彩。

最后,回到慕课本身——MOOC,何为“慕课”?
M(massive)——大规模;

O(open)——开放式;

O(oline)——在线;

C(course)——课程。


MOOC——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的创造,势必将造福我们的生活,虽然他还面对着许多困难:教育的质量、学习的质量、资格的认证等等,也还有许多需要改善的地方:学校的支持、教育界的认可、生存危机等等。但也如同所有的新事物一样,它充满着可塑性,充满着可能,充满着人们对于未来教育的期望,只要有了这些,在加上那些信赖慕课价值并为之发展不断努力的人们,慕课的未来势必光明。

最后,如果你不太满意我没有在这篇读后感中技术性介绍MOOC,那么你就真的是理解我意图的“知音”了——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就是想让那些愿意阅读我文章的朋友,在看过我阅读完这本书后直接从心里翻涌出来的感受的影响中,也去购买这本《慕课:人人可以上大学》,去了解慕课,并尝试利用慕课学习,至于那些你渴望的干货,我更希望你能通过阅读本书和亲自学习慕课去自己获得,读后感,不仅是总结,更是我对于下一个阅读者的“招揽”。

当慕课贯穿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当慕课出现于我们每一次疑惑,当慕课不再陌生,无知将成为一种“奢望”,慕课有这种能量,而拥有慕课的我们也能拥有改变自己,改变周围,改变世界的力量,如同慕课当初的稚嫩,我们也是拥有无限可能的那种生物,未来的世界,我想象,那是一个以知识为食,却没有饥饿的世界。

人人都可以上大学,人人都可以。

《慕课,人人都可以上大学》

展开全文
有用 3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