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优良家风,以垂范后世 ——余世存《家世》_家世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家世 > 承优良家风,以垂范后世 ——余世存《家世》
差评小公主 家世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09-12 08:09:15

承优良家风,以垂范后世 ——余世存《家世》

14家百年家族传记,追寻几代中国人逝去的家族传承。 17位家族精英传奇,重温中断一个世纪的大家风范。作者以平和质朴的笔调,旨在唤回当代家庭伦理和教育,说清一个人的来处,以指明其去处。
    初读余世存的文字,一支生花妙笔,字里行间尽是文气和正气,一本《家世》,追溯百年中国家族兴衰,看千年传统的宗亲文化何以能根深蒂固的影响着今人的生活。作者笔下,既有宋家、卢家、蒋家、查家等的名门望族,也有蔡家、杨家、余家这样的平凡百姓家庭。无论伟大亦或是平凡,都呈现了家风家教的本源教育意义。慎终追远,养生伤逝,于《家世》中体会中国人的修身齐家之理。
一个家族,历经世代传承,后代子孙无论是涉足商道如何巧手经营,还是跻身政坛大展雄才,亦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时代在延展,后世子孙也在做着自我选择,各行各业虽不尽相同,但是一脉相承的却是一个家族的内在精神,或是说一种信念,一种家族的共同意识,一旦这种信念在家人之间形成,就在潜移默化中达成了一个家族的共识,并以一种隐而不见的方式影响着后来人。读《家世》,就是要读这份内在的力量。而今中国,虽已鲜见“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也是分散各地,更多的是小家庭的组织模式,虽已难切身体会这份厚重传承的力量,但是父母的言传身教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吾今众辈为父母者,为子者,亦应在阅读中汲取最朴素的做人之道,施及子孙最好的言行示范。
读宋家家世,感受到一种自由包容,汇通中西的磅礴大气。熟知“国母”宋庆龄,“第一夫人”宋美龄,就不能不知宋氏大家族。宋家的光耀成就悉不可数,隐于后的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宋耀如夫妇对孩子们实行近乎严苛的生存训练和意志训练,他们要求孩子“纳于大麓,列风雷雨不迷”。在雨横风狂的日子里,宋耀如带着孩子们顶风冒雨,忍饥挨饿,在野外徒步跋涉,以此锻炼孩子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他们对中西文化的汇通和包容,放眼世界的眼光仍是今天心灵封闭的中国人所应学习的。
读卢家家世,肃然而起崇敬之心,不免感慨到一种圣人无我的境地。卢作孚说过:“人生的快慰不是享受幸福,而是创造幸福,不在创造个人的幸福,供给个人欣赏,而在创造公众幸福,与公众一同欣赏。”此等无私无我,一生俭朴只为大众服务的“现代完人”,也把这份理念很好的传承,他的儿孙们也多这样实践了。
读蒋家家世,抛去两代王朝五世而斩的家族命运,蒋介石对蒋家“异数”蒋经国的包容、接纳和培养仍可见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抛去政治因素,父慈子孝的良好家风仍为今人赞叹。
读梁家家世,方可知什么是“中国的脊梁”。梁济一生清廉,以自殉唤起“国人共知国性为立国之必要”,儿子梁漱溟秉承家风,一身正气,直道而行,被视为中国最后的儒家,即使在最压迫的时候,也敢于讲真话,担负起知识分子的应有之义。他的宽恕教育贯穿始终,后代子孙更是受此熏陶,淡薄明志,宁静致远。
此外,任家的规矩,查家的谨慎内敛,聂家的清正,南家的周密等等,都能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感受和体会。但是贯穿其中的家风家教并不是多么高深莫难懂的道理,反而是一些极浅显,极朴素,极原始的理念传承,包括坚韧、勤劳、好学、宽容、无私、正直等等。大为可惜的是,这些最朴素的道理却是今人难以企及和做到的,甚而是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渐渐的被抛弃了。
书中既有大家族的家风,也有小家庭的家教。对杨家的叙写以及作者对自己余家的记叙,可以看做中国小家庭式的传承和影响。这些影响少了那些大家族的辉煌,如果说之前叙写的大家族都曾对中国历史的前进或改革有过推动作用,那么这些更贴近现代中国人的小家庭则是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了一种个人的价值,像杨志鹏先生,余世存先生,他们从普通的农村家庭生活中,受到父辈的影响,目睹现实生活的穷窘,从而奋发努力实现人生的一个更高阶段。
《家世》的感人之处在于写自己家,也就是余家父母兄弟的际遇,非常普通的农村农民,非常普通的琐碎家事,就是我们身边熟悉的家庭和生命。从家庭家人联想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也让我们看到自己,看到身边无数个生命,无数个家庭的存在的现实缩影。联想到父母晚年的孤寂病痛,不禁暗自叹息。
《家世》一书,通过叙述十七个家族的兴衰命运,让我们看到了家风家教的传承和影响作用。中国人自古重视家人,重视家庭,更应让优良的家风传统代代传承。吾今国人,亦应反思和自省,一言一行,应为后辈之楷模,修身齐家,方可治国平天下。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