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提升我灵魂的高度_家世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家世 > 一本书提升我灵魂的高度
Anlan 家世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6-10-23 10:10:23

一本书提升我灵魂的高度

文/Anlan

我还深深地记得那样一个瞬间,在一间屋子里,我独自一人,趴在床上,闭着双眼,思考过去十年本应努力奋斗的青春时光,追悔莫及。现在,已是在这个世界存在的第26个年头,走上了工作岗位,开始对自己的人生有了现实的规划,期盼着未来几年后的自己将要成为的那个模样,为自己制定了一系列的学习计划,告诫自己,十年后不要再次悔恨不已。

在一段时光里,我的思想被“工作”二字深深占据,努力追赶着一种说不清的社会环境,经常被“恐惧”围绕,恐惧着未来,内心经常挣扎着和很多优秀的人做比较,我开始学习多种技能让自己提升,希望自己在多年后拥有总是被人评论的“核心竞争力”。

当我深深地陷在这样的境况中不可自拔之时,我忽略了很多除了工作以外的内容,在比较中生存,每天想着很多现实的问题,我逐渐慌乱起来,开始认真思索起到底什么是人生,什么样的人生才是适合自己的,才是真正应该拥有的,抛开数不胜数的、天花乱坠的外加条件,我,作为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走一回,到底该怎么做?怎么走?我该拥有怎样的心性,该有怎样的胸怀,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这是一次从外在到内在的深入思考,感谢一本书,余世存老师的《家世》,让我能够在人生的这个阶段开始反哺内心世界,重审心性,提升灵魂的高度,它一定会影响我的一生,会指导着我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家世》这本书共记录了十七个家族,从蒋宋联姻这种大家族说到农民家族,对于前者,我只是仰慕、钦佩、赞叹,对于后者,却是唏嘘、感叹、领悟,多次留下泪水,为了别人的家族,也为了自己的家族,我逐渐明晰自己现在的性格和作为所形成的一些既定原因。我从一个小镇上长大,父母做些小生意,没有读这本书之前,我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家庭对自己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妈妈脾气不好,爸爸做事左顾右盼,但两个人却有着共同的品质——善良、朴实,我曾很浅显地想过或许两个人的性格会潜移默化地影响我。现在却能顿悟一些深层因素的力量,在性格及做事风格的背后,还有一个词叫做明心见性,我不是特别能理解它的内涵,在我能认知、感悟的范围内,在我认识到自己缺失的某种东西的情境中,觉着它是一种宽广的胸怀,一种隐忍、内敛、淡泊、安澜、自信、平和的心境,一种诚信、奉献、大爱、至善的美德。这样的心性能够让一个人舍己惠人、慎终追远,被后人铭记。

书中蔡家家母郑秀莲是信佛之人,拥有并接受一切至善的信念,其家风是这位母亲示范的亲切、温和与情爱。在河南天灾发生的那几年,她忍饥挨饿,吃食留给并非亲生的孩子们,她经受了各种各样的苦难,为了供孩子们读书成才,挺过了所有的苦难过后,她却极为淡然。虽然是没有文化的母亲,却一直鼓励孩子们要干大事。因为有这样一位母亲,儿子蔡文斌也是一个宽厚而包容的人,做了很多伟大的事情,虽坎坎坷坷,却得道多助。他的孝更是感动了许许多多的人,母亲在五十多岁得了一身病,在他的悉心照顾下,活到了九十七岁。

富贵家族都有自己的家风,而穷苦家族的苦难是相似的教育,从杨志鹏先生的家族中看到了穷苦家族所接受的生、老、病、死的苦难剪影,但虽然都要经历这些过程,如何接受、用何种心态来接受仍然相差甚远。杨先生的祖母虔诚地修行,为了烧香,天不亮就出发,走夜路才能到家,这样的精神带给后人福慧。福慧到底来源于哪?是认清了即使辉煌的生命中琐碎也是占据着大多数的光阴之后,还能坦然去迎接、去享受;是能够接受生命的重创,做到脱离生死;是对苦命的生活永远保持一个笑脸……

本书作者余世存老师在最后一章写了自己的家族,在他写母亲的话语里,有几句让我印象非常深刻,“她任劳而少任怨,对生活的艰难,无奈无望,她无法憋在心里自己消化,多少发泄了出来。跟父亲一样,她爱干净,却也时而用心,时而随便。多少影响了我们兄弟姐妹的人生习惯。培养一个好习惯不容易,等我们后来多少明白已经晚了。”写到年老的母亲,作者很是辛酸,像是厌倦了活着,一心想奔向另一个世界,母亲走时紧闭着嘴,不想再要这个世界的一点施舍。作者写道:“穷苦、病苦、弃绝都是母亲示现的方式,我愿像母亲一样有坦白生活在当下中国的人生观。”

读了《家世》,你会感悟到更多以前从来没有深入思考过的问题,我也认真地想到了我的家族,我未婚夫的家族以及我们未来家庭组合之后呈现的模样,我有害怕,也有恐慌,因为父母们并没有那种心性,当他们面临病痛、死亡之时,面临生活的琐碎之时,他们不会很淡然,不会很超脱,这也有未虔诚修行的原因。想到父母,更想到自己,父母那一辈我无法去改变,那么我自己呢?我该如何去修炼自己的心性?在未来,我的心性不仅会影响我的一生,更会影响到下一代,那么,我又该做一个什么样的母亲呢?

那些关键词——淡泊、安澜、平和、诚信、奉献、大爱、至善,是要践行的,在最终死亡来临的时候,微笑着离开,脱离死亡,这一生,修行结束。当有一天,我的孩子回忆母亲时,我希望她能说:“我的母亲任劳任怨,为我树立了榜样。”

读完这本书,思绪万千,叩问心灵世界,品出一些超脱的滋味,一个人的能力与心性需要共同进步,又攀比些什么?又着急什么?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愿自己慢慢修行。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