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太多了--读后感_培养精英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培养精英 > 精英太多了--读后感
[已注销] 培养精英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3-28 10:03:48

精英太多了--读后感

早年是很喜欢作者的书,就象一口气买了易中天老师好几本书一样,起先觉得十分新鲜,后来就越来越无趣了。最后好象全忘记了,只记得两位老师都有个女儿,而且都是精英。看来。二位老师自己是成功的培养了自己家的精英。

你家有精英,不等于大家都必须成精英。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这个差异是各方面的,所以这个世界才有宗教。是宗教而不是教育使人获得了梦幻的平等。教育从某些方面来看,反而拉大了这种不平等。薛先生的写了那么多书的意思无非是说让更多的草根成为精英,固然一个统治阶级最阴险的策略就是将被统治阶层的优秀分子吸收进来,从而巩固自己的统治,这个道理中国人比美国人懂得早多。
不过,美国的教育以我看来还不是真正的精英教育,除了几所著名的大学,培养的是真正意义上的精英之外,大多数学校还是培养了自食其力的平民,中产阶级。
我一直认为美国是有等级的,甚至有种族的等级,但是美国的体制是两头大中间小,美国从来是商业社会,信奉英国的经验主义,继承了这个民族对知识分子不太热衷的传统,而欧洲大陆国家,特别是法国这样的国家倒喜欢强调知识分子这个观念,而且喜欢充当国家的良心。
曾经看过美国戏剧,哗变,这是一个犹太裔美国人写的,其中的船长虽然被审判,但是最后作者还是承认,正是这些看上去不那么文雅的军人保卫了这个国家,在拯救大兵瑞恩中,把那个会说法德话的文职士兵处理成一个让人厌恶的角色,还有我记得萨巴塔传中左右逢源,论为叛徒的记者。
这就是平民视角中的知识分子。

本人是一个在工厂大院长的孩子,是一个典型的70年代打破阶级差别时代的产物。自己出身贫农的父亲和出身城市小知识分子家庭的母亲,造就了我两面的生长环境,一面是有着老学究传统的外婆一家,一面是北方农村的大家族。可以说,这这个奇怪的组合在那个时代是有象征意义的。
毛泽东说过,他一生做了两件事情,一是把蒋介石赶到台湾,二是发动了文革。
很多人对第二件事情不以为然,但是那正是他本人试图打破中国传统的尝试,他要打破的正是中国的文化等级。
想到自己的母亲,虽然从早年殷实的小康市民的孩子,被历次改造成了一个和工人吃食堂和农妇抓虱子的学生,可是至今在言谈中也没有很多的牢骚。倒是我的父亲牢骚多多。觉得自己还不如不考出来,在家种地也得了几十万的拆迁款。
不过,中国的传统根深蒂固,即使在那个时代,是否大学生也是一个找对象的条件,所以我母亲就选定了父亲这样一个出身良好根红苗正,也上过大学的人,在当年也是很时髦的。
文革中许多事情想来颇为有趣,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矫枉过正的嫌疑,造了许多孽,但是其初衷,应该是理想主义的,那就是打破这个知识分子的特权阶层,把底层人吸收进来,用以平衡社会。那时候许多不懂行的人进入了领导阶层,确实是个错误,但是后来的从工人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中吸收优秀分子的政策是正确的,只是有人将其歪曲了甚至变形走样。

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将自己估计过高,而且他们失势的时候极其可怜,得势的时候又极其暴虐,虽然自以为和普通的农民是两回事,但是骨子里是一脉相承,都是功利主义加怀疑论者。中国的知识分子总是附庸,如同今天的民间资本家一样不是附庸外国,就是官僚,难以形成自己的力量集体,更别说象克伦威尔那样自组军队夺取政权,甚至象西方知识分子一样搞啤酒馆咖啡馆革命,由于知识分子的单薄与本身的游移,而且在一个劳体力劳动大军众多的国家,只能依附于人方才可以做点成绩来。
不过这个阶层的人,由于其功利主义,没有西方知识分子那种批判和救赎精神,象但丁所说的下地狱精神,所以总是呈现出一但得势就变脸的特征,象那小芳的歌曲,因为想偷懒就娶了人家,因为想回城就甩了人家,所以很为人所诟病。
我是自幼就和工厂工人生活在一起的人,我是承认他们有贬低文化的毛病,但是我也知道那也比一个当上了医生就胡乱开药房的知识分子强,他们有朴素的信仰,有知足的天性和忍耐吃苦的美德,而且我个人一向认为,信仰比专业素质要重要,品德比技术重要。
看一个人首先要看他的德行而不是知识。

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离开了信仰与道德就很容易变成灾难。

其实中国人信奉的与其说是智慧,知识,不如说是一种机巧和类似于小聪明的东西,中国人也很喜欢笑话别人傻。
他们总是象阿Q一样为自己的小聪明洋洋得意,看不起任何人。这个毛病是整个民族的毛病,但是在知识分子那里表现的最厉害,所以才有胡说八道的专家,高薪养廉越养越贪,只要会点懂点别人不需要的,就肆无忌惮起来。
一个巴掌拍不响。
有人总是动不动把个屈原,诸葛亮,岳飞,关公抬出来,好象中国人很忠诚一样,其实呢,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不老实的人,所谓阳奉阴违,上行下效,由于缺乏自律精神,总是看别人如何如何,所以这个民族就是世界上最难管理的民族,你说什么他都不信也不想服从。
这样的国家可想而知。

精英绝对不应该是一个特殊的阶层,而是要反精英化。打破体力脑力的差别,美国的大学里有各种体育比赛,以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为主旨,一个学生也可以去做工人和农民,而不是非作官不可,由于中国文人传统的重文轻武,造就的总是擅长阴谋诡计而身体孱弱的书呆子,最多的也就是吃出健康,不生病的智慧,多聪明,不用费力流汗连吃带养生,划算!
因此我认为,打破这个所谓的精英垄断,就要不断从下层选拔人才,打开这个封闭的壁垒,破除学阀专制,这才是真正的民主。


中国培养的不应该是精英,而是公民!

我相信,中国的脊梁和未来依然在于那些从田野中走来的人们,
那些在黑暗中凭借着朴实无华的信念获得新生的人们,
那些矿工兄弟,中国的农民。
谁要激怒他们,夺去他们的土地与尊严,谁将点燃星星之火!

展开全文
有用 29 无用 3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精英太多了--读后感”的回应

阿彪慢行天下 2011-07-24 20:36:32

精英和公民确实都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但所谓的市面上充斥的这类书籍实在让人做吐。。。滚尼玛的精英。。跟我有神马关系

路遥赛 2011-06-27 15:18:22

精英,不管是在什么时代,不管是在什么的社会体制下,都注定是少数。

在我看来,精英和知识分子这两个概念不能完全划等号。

对知识分子的怀疑的应该的,因为他们也是人。薛涌本身也持有反智主义的观点。

zoe271828 2010-08-24 11:26:22

谢谢ls

philton 2010-08-21 22:31:00

谢谢ls提醒,新找了一个link
http://www.qmhistory.cn/read.php?tid=33153

zoe271828 2010-08-21 22:17:03

ls:

呃...你想访问的页面不存在

philton 2010-05-09 20:09:38

<文革中许多事情想来颇为有趣,在某些方面,确实有矫枉过正的嫌疑,造了许多孽,但是其初衷,应该是理想主义的,那就是打破这个知识分子的特权阶层,把底层人吸收进来,用以平衡社会。那时候许多不懂行的人进入了领导阶层,确实是个错误,但是后来的从工人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中吸收优秀分子的政策是正确的,只是有人将其歪曲了甚至变形走样。 >

好像不是这么回事吧?
大跃进的前因、后身 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11132719/

wj 2010-05-04 22:32:51

我没看过这本书,但看过LZ这段话,足矣!写得很好,受教。

ViolaAnn 2010-04-01 10:07:13

哇,LZ,我真是PF你,很有见地,而且有些话很精辟....

我是个相信精英论的人,认为民主是极大的社会浪费,但对于你所说的中国精英身上的各种毛病,确实深有感触....

个人认为,缺乏德行的知识分子实际上也算不得精英,但中国这个地境恐怕也是培养不出西式精英的,因没有信仰,是从古到今都没有,只信生活。

不知道这样的土壤会产生出什么样的花果,但教育的培养比起土壤的培养,显然要无力得多

恩,喜欢你这一句:所以这个民族就是世界上最难管理的民族,你说什么他都不信也不想服从。

呵呵

渡杭 2010-03-29 17:43:50

想起了鲁迅的文章《未有天才之前》

C2 2010-03-29 14:53:41

是的。沒有公民何來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