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推荐序: 一句句肝胆相照的心里话_第56号教室的奇迹3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教育 > 第56号教室的奇迹3 > 李镇西推荐序: 一句句肝胆相照的心里话
shieie 第56号教室的奇迹3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5-07-30 15:07:37

李镇西推荐序: 一句句肝胆相照的心里话

推荐序 一句句肝胆相照的心里话
 李镇西

至今还记得第一次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时所受到的感动。棒球队,乐队,经典阅读,电影俱乐部,莎士比亚戏剧,还有教室里的银行和拍卖会……一间小小的教室,竟然发生了那么有意义又有意思的故事。这些故事,凝聚着雷夫的爱和智慧。中国的无数教师,因为一间教室而认识了一位教师,知道了“雷夫”这个名字。

今天,我读了雷夫的新著《说给老师的真心话》,再次被感动。我认为,这本书所蕴含的思想与智慧,带给读者的收获,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绝不亚于《第56号教室的奇迹》。同样的教育理想,同样的教育理念,同样的真诚与朴实,两本书侧重点则各有不同。

《第56号教室的奇迹》带给我的是妙趣横生的开心,《说给老师的真心话》带给我的是豁然开朗的启迪;《第56号教室的奇迹》展示的是模式、操作和一个个奇思妙想的“鬼点子”;《说给老师的真心话》提供的是建议、叮咛和一句句肝胆相照的心里话;《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我看到雷夫在陪伴着孩子们成长,《说给老师的真心话》让我感到雷夫正激励着同行们前行;《第56号教室的奇迹》绽放的是一间班级教室的艳丽与芬芳,《说给老师的真心话》叙述的是整个教育人生的曲折与精彩……读着《说给老师的真心话》,我非常自然地想到了苏霍姆林斯基:这是美国版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和《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一样,《说给老师的真心话》的载体依然是故事,这些或饶有趣味而又令人惊叹的故事,都是雷夫自己的亲身经历或所见所闻。雷夫这样写道:“这种颇有戏剧性又很残酷的故事是所有老师们都曾经历过的。虽然这些故事很适合制作成广播剧或好莱坞片子,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沮丧真的会极大地挫伤老师的教学热情和对未来的信心。”然而,雷夫正是在这种“沮丧”中坚守着自己的“教学热情和对未来的信心”,迎接着一个又一个挑战,收获了自己的成长。
在中国,我们爱说“专业成长”。其实这都是教师自己的事,因为人才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培养”出来的,更别说什么“打造”了。所谓“生长”自然是生长者自己的事,这是其他任何人无法替代的。当然,“生长”需要时代条件,需要环境支持,需要土壤、阳光、空气和水……但成长是每一个成长者的自觉选择、自我培养和自由发展。试问,陶行知是谁“培养”的?晏阳初是谁“打造”的?苏霍姆林斯基又是谁“提升”的?还有斯霞、钱梦龙、于漪、孙维刚……不都是自己“生长”起来的吗?今天,读了《说给老师的真心话》,我想再强调一遍:任何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是一个自己培养自己的过程。

雷夫也正是如此。在这本书中,雷夫根据自己的教育经历,将教师的职业生涯分为“起步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并对分别处于不同阶段的年轻教师、中年教师和老教师提出真诚的建议。这些建议全都来自雷夫自身经历的经验和教训。于是,读这本书,我们实际上是在感受雷夫的成长史:他初出茅庐的热情与碰壁,他遭遇挑战时的彷徨与坚韧,他面对难题时的沉思与从容,他取得成功时的激动与开心,还有他与一个又一个顽劣孩子的较量,还有一次次内心挣扎冲突后战胜自己的勇气与自豪……而这一切都是通过一个个生动曲折、跌宕起伏甚至惊心动魄、悬念迭起的故事呈现出来。

比如,开学第一天,雷夫给孩子们介绍了课表后,又讲午餐对身体的重要性:“我提醒他们,为了身体健康和学业进步每天都要吃午餐,还慷慨地告诉孩子们,万一他们弄丢了午餐劵,我可以为他们先垫付。”这么有爱心的老师按说应该让所有孩子感动,然而——一个男孩向他竖起了中指!雷夫写道:“虽然这是个地球人都明白的手势,可是由一个十岁的孩子对着老师做出来,的确令我目瞪口呆。”但故事的结尾,雷夫这样写道:“经过我的不懈努力,乔伊在课堂上的表现还能说得过去,我们相处的那一年也算是不错。毕竟姜还是老的辣呀。”

又比如,一个叫艾迪的男孩找到雷夫老师,主动要求参加莎士比亚戏剧班,雷夫非常高兴。但寒假回来,“开学第一天,艾迪突然眼泪汪汪地来找我,说他要退出莎剧班,因为他妈妈反对他放学后还要继续排练,要他放学后立即回家。”但不久雷夫发现:“所谓他妈妈坚持让他赶回家那些话竟然是彻头彻尾的谎言。实际情况是艾迪根本受不了排练莎剧的那份辛苦,是他自己打了退堂鼓。”雷夫懵了,他感到了沮丧:有太多时候,你尽心尽力去帮学生,结果却发现一切都如竹篮打水!但雷夫没有因此而对所有孩子失去信任,他这样提醒自己:“尽管班上有一个孩子向我撒谎,自暴自弃,但我决不能就此消沉,毕竟还有四十多个孩子正等着我给他们讲解莎士比亚呢!”

再比如,雷夫从教不久给学生讲天文,他自信满满,以为“大学那几年,我曾在洛杉矶科学博物馆和格里菲斯天文台做过兼职讲解员,对如何给在校学生做解说可谓得心应手。”为了把课上好,雷夫还准备了一些卡片,以帮助孩子们查找自己的星座,然后对照雷夫为他们打印出来的星座表,来预测他们的未来。按说这样的设计是非常有趣的,而且雷夫讲得“既有条理,又有热情,还试图在演示时做到生动有趣。我希望孩子们能开怀大笑。”但结果呢?卡片刚一发下去,一个小女孩就哭了起来,“不到一分钟,至少七八个孩子都跟着哭了起来。” 这就是雷夫的从教之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课上得越来越好,对他们也愈发了解了,大家相处得十分和谐。”

每一次意外都是智慧的考验,每一个顽童都是意志的磨砺,每一道难题都转化为课题,每一回绝望都蕴含着希望。这就是雷夫的“成长”。
雷夫所有的“真心话”都是通过自己的故事娓娓道来。当然,我在引述这几个故事时,只说了开头和结尾而省去了“过程”。这个过程正蕴含着雷夫的爱与智慧,还有坚韧。我相信,读者通过《说给老师的真心话》细细品味一个个“过程”时,将不仅仅是感动,还会想到自己的教育和自己的成长。

本书让我特别感动的还有一点,就是雷夫展示出来的他真实透明的内心世界。这种真实透明体现于他的“实话实说”。毫无疑问,雷夫是一位有着世界声誉的伟大教师,但他绝不是身处云端的“圣人”,而首先是一位始终站在教室里的一线教师,所以他的讲述和建议特别“接地气”。
比如:“即使我每天这样努力,可还是不尽人意。其实,教师这个职业让我们倍感沮丧、艰难和疑惑绝对事出有因:我们努力教导孩子要有荣誉感,而这个世界却让他们不断面对耻辱;我们努力说服孩子要做正派人,而这个世界不仅浊流当道,而且还有媒体为其鼓吹、大众为其欢呼!当然教书也绝非一无是处,随着时光流逝、经验的积累,你的日子会渐渐好起来。你不会仅从教三年就成为优秀老师,那是不可能的。各行各业真正杰出的人无不需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的时间。也许在新闻与故事中你会读到某位传奇般的老师,但那通常不过是广告或虚构罢了。最优秀的园艺师、建筑师、音乐家、棒球手还有老师,谁都不可能一步登天。”

可贵的是,雷夫并不因此而放弃努力。这让我想到罗曼罗兰的一句话:“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依然热爱它!”雷夫的身上就体现了这种“真正的英雄主义”。

从《第56号教室的奇迹》到《说给老师的真心话》,雷夫写了四本书。这些书传到中国,都受到欢迎,原因是这些书的理念和做法体现了我们国家正在倡导的“素质教育”。

但有趣的是,尽管雷夫的全部实践都展示了什么是素质教育,可他的书中根本就没有“素质教育”的说法。甚至他第一次到中国来的时候,根本听不懂“素质教育”这个词。

几年前的一次研讨会上,主持人让我用“雷夫听得懂的话”给他解释一下什么叫“素质教育”。当时我拍了拍雷夫的肩膀,一字一句地说:“素质教育,就是——教育!”雷夫没反应过来,迷茫地看着我。我接着说:“您所做的教育,就是素质教育!”但他的眼神依然迷惑。我停了几秒钟,接着说:“也许雷夫你更糊涂了,既然是‘教育’,为什么要在前面加上‘素质’二字呢?我打个比方吧,本来雷夫就是你,但是后来很多人都说他是‘雷夫’,而那些雷夫其实都是假雷夫,为了把你和那些假雷夫区别开来,我们就把你叫做‘真雷夫’。如果有人要问我,‘真雷夫’是谁呀?我会说,真雷夫就是雷夫!”雷夫开始笑了。

我继续说:“我们现在所说的素质教育的内容,什么全面发展呀,什么生动活泼呀,什么把人当人呀,什么培养创造呀,等等,这不就是教育本来的内容吗?不就是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吗?教育本身不就是提高人的素质的吗?从孔夫子的六艺,到现在的德智体美劳,不就是素质要求吗?有谁说过教育不以人为本呢?有谁说过教育应该畸形发展呢?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教育却越来越远离当初的起点,越来越违背当初的含义,教育越来越假,越来越无视学生的素质,于是为了强调教育的本质,我们便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就像糖本来应该是甜的,但居然有许多假冒伪劣的糖就是不甜,于是我们去商店买糖的时候,就给营业员强调,我要买‘甜糖’;同样,我们可能还会去买‘酸醋’,去买‘咸盐’!成都火锅很有名,但假冒成都火锅的也不少,于是有人开成都火锅时,便特意在招牌上写明‘正宗成都火锅’。因此,‘素质教育’这个概念完全是多余的,但现在不得不出现这个词,这是中国教育的无奈!”

     雷夫一边听一边向我不住点头,一脸的笑容,甚至有些兴奋。我讲完之后,他和我握手,不但表示听懂了,而且表示完全赞同。

     我至今对这个解释还是比较满意的。其实,我说的不过是常识。雷夫遵循了这些常识,他的教育便创造了“第56号教室的奇迹”;他说出了这些常识,自然就是“说给老师的真心话”。

最让我感动的是雷夫这样的真心话——
这是我写的第四本书。我的书都是关于如何教导孩子,以及我是如何在他们身上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的。许多有爱心的读者忍不住问我:你有私人生活吗?
当然有。之所以不写我的家庭,是因为我觉得没有人会对这些感兴趣。结果倒好,貌似我这个人只知道埋头教书了。虽然我很多时间是在教室里度过,但那不是我的全部。一天辛苦过后,家庭才是我休憩的港湾。换句话说,你的家人才是你坚实的臂膀。
压力太大时,不妨暂时躲避。将近三十年的教学让我认识到,大多数情况不会十分急迫,除了学生想要自杀或开始逃课。大部分压力——不管令你多么痛苦难眠——其实一觉过后就觉得没那么可怕了。无论是愤怒的家长威胁要找校长,还是哪个同事粗鲁无礼,抑或是读到哪篇文章指责教师拿钱太多、干活太少什么的,统统别理。
去玩飞盘吧,去跳舞、打保龄球,去高尔夫练习场练练球技。逗逗小狗,做道美味佳肴或在花园里打理花草,散散步,或随便干点令你开心的事。除了陪伴家人之外,我个人减压的方法还有弹吉他、看棒球赛。
总之,如果你倒下了,除了贡献一篇不错的新闻报道外,无益于任何人。但你的学生需要你,需要你的力量和激情。只有抛开拯救整个世界的念头,你才能活得健康长寿,最终作出更大的贡献。
跟成千上万的老师一样,我几乎每天都在勤勤恳恳工作着。选择这一职业我很自豪,但我也知道劳逸结合的重要。我经常利用周末、假期等业余时间加班加点地工作,尽管如此,我也不忘每周都和太太芭芭拉共进几次浪漫的烛光晚餐,或去看电影、健身。别忘了,我还要再教470年才能为芭芭拉换来新厨房呢,假如现在我垮了,她就永远得不到新厨房了。
放手绝不是自私,今天的问题大多可以等到明天解决。假如你在喘口气、醒醒脑的时候感到有些愧疚,觉得自己不是个好教师,就想想莎士比亚《亨利五世》第二幕第四场中的一句台词吧:
父王啊,与奋不顾身相比,爱惜自己的生命算不上什么罪过。

这样的推心置腹,让我们感到雷夫真是把心掏给我们了。他哪里是远在天边的美国教师啊,他分明就是和我住同一小区的邻家大哥嘛!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