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极答案:不抗拒_般若之旅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般若之旅 > 终极答案:不抗拒
[已注销] 般若之旅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3-11-26 09:11:47

终极答案:不抗拒

克氏的这一系列演讲和讨论,书名起做《般若之旅》。那么什么是般若呢?就是无上智慧的意思了,是大智大慧无上智慧无敌智慧。

这本书当然谈了很多东西,从无我到空性,从恐惧到依赖到抗拒。其实终极答案已经给出来了,就是不抗拒。

接触过很多读克氏的书的人,大部分人有两个疑问:克氏所说的那些境界到底是什么?克氏所说的如何达到?哪里有修行方法?其实克氏所言,已经透漏出了完整的修行方法,而至于如何达到,大概都是因为并没有明白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至于这些境界到底是什么,根本不需要去问,因为这不是分析所能达成的,越是分析越是碰不到,就是这个样子。

思想,正是障碍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靠思想、思考、思维来想觉悟,这是永远不可能的事情。所有的觉悟都源自体验,而非思考,它绝不是一种思维活动;但这不代表着可以放下思维。在还没有超越思维的时候,还是需要依赖思维的,但这不表示思维可以解决问题。

当你看到蛇,你本能的很害怕。让你害怕的真的是蛇吗?还是你对蛇所抱有的成见和思想?很明显是你的思想。类似地,这个世界并没有快乐也没有孤独,有的只是快乐感和孤独感,而这些XX感,无非都是思想的产物。思想对这些认识加以记录形成记忆和印象,而此后一旦类似的东西出现(准确的说,并不是让人快乐或者痛苦的现象出现,而是你给现象贴上了这样的标签),这些东西就不自主地被调出来;基本上,人是被思想所控制,而非控制自己的思想。自由之思想?思想永远不可能自由,因为始终都是自我为中心,有这个中心,就会有范围。参照物的存在,就是局限的原因之所在;而觉悟是在思维之外是在局限之外的东西。井底之蛙怎么会看得到外面的东西呢,它以为井底就是这个世界,而别人的世界跟它看到的井底的世界是一样的。不要觉得这个很简单,你看别人看简单,但是你看不到自己;当你看到一句话、一个人、一件事,你本能地心理投射,你对事情的解释就是你自己,同时你认为别人也是这样。所有的你对别人的看法,对外界的看法都是你自己。你的解释就是你自己,别人未必如此。你看到一条微博,觉得对方幼稚,其实正是你自己幼稚;你认为别人也这么想,其实是你自己这么想,思想就是这么运作的。这都是类似的道理。

放下思想,可以立刻做到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对于大部分人而言,这可能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也不是一定的,根器好因缘已到的人,可能别人的一两句话他就开窍了。这里面其实就是禅宗所言的明心见性。一旦见性,便知身体不是我,而思想也不是我。

有人说,很多过去的回忆总是冲进脑海里,根本去不掉;这就是在抗拒,不是吗?例如,一群蜜蜂在向你扑来,你是不是想赶走他们呢?然而,如果你很明确,你就是蜜蜂,你还需要赶走他们吗?思想也是如此,我不是说思想是你,而是克氏所言的,观察者和观察对象是一样的,你就是被观之物,思想创造了观者和被观之物的界分。如果没有这种界分,你就是它,它就是你,这个时候,你就意识到你并不是这一切,还有另外一个你。当然,这么说,只是便于理解,只是语言上的善巧,并没有一个你存在,也没有一个我存在,而所谓的本心,也正是无形无相,在最初阶段,你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灵魂,而事实上并没有这样一个灵魂,并没有我存在;所以不要再问我是谁。很多人问,既然肉体不是我,思想也不是我,那么我到底是谁?那我来问你,谁在问?问者是谁?你真的明白思想并不是你吗?如果你明白了,就没有一个人在问。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哪怕是个终极的本我,这都没有任何意义。你之所以这么问,说明你的思想还在寻找安全感,这不是思维所能达成的,思维绝对不可能给你答案,这个世界擅长思考的太多太多了,如果思考可以解决问题,那就说明觉悟是可以培养的,是可以通过新东方来培训的,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

界分,就是分别心,是思想的产物?也算是思想的显现。思想,不停地冲撞,很多人想停下来,想止息下来。思想真的可以止息吗,是真的可以吗?很多人圣贤说通过修行是可以停止思想的。我可以告诉你,思想永远不可能停止下来,不要试图排斥它也不要试图止息它。这都是抗拒。所谓的“停止思想”,这个停止,并非是真的止息了,而是貌似停止了。我来举个简单的例子,你在路边走,旁边有个建筑工地,嗡嗡作响,你很讨厌,想止息嗡嗡声,然而,你真的可以吗,你是声音的制造者吗?当然不是。这个时候,一个美女从你对面走过,你很专注地看着美女,出神一般,在这一刻,你已经听不到嗡嗡声了,然而,嗡嗡声是否还存在呢?当然存在。这就是停止思想的秘密。停止,是一个假象,只是思想无法左右你了;我佛学称作,如如不动心。我再说一遍,此心,无形无相,不是你胸口的肉蒲团的心,也不是黄庭位置的心脉,也不是你所想象的灵魂,它无形无相,不要认为有个实有的东西在你身体的某一部分;此心,是名如如不动心,但是并没有此心的形象,我大概花了2-3个月才证悟到这一点。

关注实相,而并非对实相的解释。这是最基本的修行的方法。男朋友一夜未归,女闺蜜说肯定出轨了,你便情绪化,这就是关注了解释,不是吗?等一会儿男朋友的妈妈打电话来告诉你昨夜出车祸,现在住院了,你立马忘记了出轨的事情。实相就是昨夜未归,出轨和出车祸都是不同的解释,不同的解释导致不同的心境,这说明心被境所转,此境乃是幻境。且不说,此相也是幻相而已,让你关注实相,也只是一个善巧而已。缘起性空,圆觉清净,哪里来的这诸多相。然而,在未证悟之前,还是要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的。证悟到了自然不变随缘、随缘不变了。

那么,对待思想的终极方案,就是不抗拒,全称应该是:不迎不拒不跟随。只要思想存在,就一定存在抗拒。抗拒这个词,并不是思想里的抗拒的含义,这是需要去体会的;但是抗拒已经是最接近这个东西的词汇了。并不是说,一个东西你推开排斥才是抗拒,你接收、喜欢、欣喜的东西,也是在抗拒,这是需要深深的体会的,不是大脑所能理解的。思想在,抗拒就在;不抗拒,思想就会被弱化。全然地活在当下的时候,思想自己就止息了。如上所说,这里的止息只是貌似停止了,事实上只是你不被思想所左右了,但是它本身还是在运作。简单地说,好比你进入了另外一个次元。当你可以全然地活在当下的时候,这一刻你就已经超越了时间,但是通常这一刻很短,需要不断修行才可以不断延长这一段。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它不能有标准,特别是以感觉为标准。一旦有一个标准存在,思想就立刻统治了你。放弃一个标准,我大概也是花了2-3个月才能做到,这确实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全然地活在当下,是很难的,初学者总是留个空隙,仿佛在判断自己有没有活在当下,思想有没有止息,而这恰恰是思想本身,有这样的预留,思想怎么会止息,你本人又如何活在当下呢?

随顺,哪里是思想所告诉你的随顺。要理解和做到随顺,只有明心见性以后才可以。否则,随顺,便极有可能是滋长自己的惰性。佛学有戒,有人说戒和自由是冲突的,既然要自由,干嘛要戒?这很明显是落入了思想的局限,这是思想所能理解的吗?你真的明白什么是戒,什么是自由吗?自由,不是你理解的那样;而你也未能明白什么是戒。戒力,就是定力,而定力就是活在当下的基础。思想没有了,但是还有识,转识成智,这是佛学里面的思想,到了这一步自然就已经明白了,不需要诸多废话了。

展开全文
有用 8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终极答案:不抗拒”的回应

杨巅峰 2014-03-25 18:35:03

如实认知十二缘起,我们能看到,其间没有人与我,只有因缘,一个因缘引生下一个因缘,这一切都只是因缘的过程。当你走上了观察内心缘起的道路,断除烦恼的工作就开始了

杨巅峰 2014-02-06 12:30:15

戒即止息 知悉

杨巅峰 2014-02-06 12:28:28

自我本无我,缘起性空,因缘和合

杨巅峰 2014-02-06 12:27:00

歇即菩提,思维是我们与本来面目之间的那层面纱。随顺 初果 入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