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因无而有_告別娑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告別娑婆 > 大千世界,因无而有
迷幻列车 告別娑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4-17 16:04:05

大千世界,因无而有

想像家中突然从虚空中冒出两位大师坐在沙发上并不难,如真要现实碰到这样的境况,届时的反应,估计还是难以想像的。《告别婆娑》的作者葛瑞.雷纳遇见的就是这么档子事,当然事出有因,这位前职业吉他手,当时的股票经纪人需要何等的因缘契合下才能得到如此殊荣,在我刻意的引导下,此条脉络看似可以梳理出一个B级科幻片的故事线,这并不表明我对此有任何的质疑,一如书中所言,外在的物质世界只是我们的心灵幻相,大师们大概不过是利用意识的力量来改变物质世界的某些规则而已。

葛瑞.雷纳的机缘决非偶然,有多个前世的积累,还有今世的涉修,以致于到最后,葛瑞和我一样被镇住在葛瑞即是大师的某个前世诸如的课题中回不过神来,你当然可以想像如电影那样的桥段,来自未来的人拯救当世的危机,这又是一出B级科幻片的伎俩,在关于《大师在喜马拉雅》的笔记中,我曾经写下那么一个标题——所有的神话都是真实的。

如今,我要再次表达如此的意思——所有的科幻也都是真实的。但这并非一个关于科幻的探讨,我们仍然需要深入心灵,去看看这个世界的幻相。

《告别婆娑》并没有开发出一套新的体系,所以尽管它貌似在为世人重整耶稣最完整无缺的教义,只是太阳底下的新鲜事,往往不过是一只换了壳的蚂蚱,在世人面前来回蹦跳。因此它更像是一本依附在《奇迹课程》这本灵修巨作下的读书笔记。那两位如仙的使者——阿顿与白莎,我们可以称之为前耶稣助手,也可直截了当地称近世开悟人。他们带来的信息,是关于耶稣的真义,亦是整个《奇迹课程》的核心——宽恕法则。

这让我想起韩国电影《密阳》里的那位女主角,当她得知杀子仇人先于自己在“上帝”那里自行得到了宽恕后,整个人如决堤般崩溃的情景。宽恕法则的宽恕,自然不是那些在口头上的言语,也不是在心里头下的脆弱的决心,宽恕是在洞悉外在世界的虚幻不实后,对他人他物,乃至自己的一种解脱,所谓“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当我们能对生起我们各种情绪的事物实施以“宽恕法则”,那么我们也就能享受到那心如如不动的平静喜悦了。

宽恕不容易,动怒却很简单。这又要涉及到小我这个本性的捣蛋鬼了。曾有人问我,小我在哪里?小我真的像各种书籍里描述的那样,常常躲在本我的后面或前面,像一个干尽坏事的狐狸吗?抱歉,我也不知道,要真能找到小我的具体位置,那我早将其纠出痛打三十大板了。另一个论题是,佛是什么?回答是,佛是开悟了的人,而人是还未开悟的佛。用如斯思维来参详小我在哪里的问题,还是很有趣的。

《告别婆娑》告诉我们,小我不还不是最严重,最严重的是小我的分裂,举个例,当我们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总会有不同的设想,我们选定了其中一个思路行进,对于前路,又会开始产生新的不同设想,如此循环不断地分裂下去。每一次的分裂,都让我们离本性越发的远离,分裂也势必带来迷路。放大到集体意识,就是社会的发展与心灵发展的背离。

“告别婆娑”是个很好的话头,值得我们不断地去参透,婆娑世界的种种,是梦,是幻,它们只是心灵装修工程的边角料吧。当然,《告别婆娑》的另一个重点则是,将我们引向更具体实证的——《奇迹课程》

展开全文
有用 2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