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原文选摘_回到你心中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回到你心中 >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原文选摘
kevin 回到你心中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6-21 10:06:41

《回到你心中:马哈希的灵性课堂》 原文选摘

"“与其沉迷于猜测,不如当下寻找永远在你之内的真理!”
“和平是你的自然状态,是心智阻碍了你的自然状态。当心智消亡,你便会了悟永恒的和平。”

————————
P70 收摄心智
————————

问:如何收摄心智?
答:如果了悟自性,那就无心可收了。当心智寂灭,自性自然辉耀。悟道者的心智可能是活跃或者不活跃;自性独自存在。因为心、身、世界皆不离自性,不能独立于自性之外。它们能相异于自性吗?只要觉知到了自性,一个人何必担忧这些幻影?它们如何能染着自性?

问:如果心智只是幻影,那么一个人要如何去知道自性?
答:自性就是心,自照自明。此种照明自心中升起而达到头脑,亦即是心智的座位。世界是借由心智来看见;所以你借由自性反映的光来看见世界。世界是借由心智的活动来感知;当心智未被如此照明,便觉知不到世界。
    如果心智转向内在,朝向这照明的本源,客观的知识便会终止,而自性作为心独自照耀。月亮借着反映日光来照耀。日落之后,月轮普现万物。日升之时,虽然月轮仍见于空中,人们已不需要它了。心智与心的关系,亦复如是。心智因借着反映的光才成为有用。它被用来看见万物。当心智转向内,它沉入照明的本源,一如白天里的月亮。
     黑暗之中,需有灯烛放光。日出之后,万物历历自现,灯即无用。欲见太阳,不需有灯,只要将眼睛转向那自照自明的光源。心智亦复如是:欲见万物,需要有从心智反映出来的光;欲见自心,则只须把心智朝向它。如此一来心智便形同虚设,而心则自放光明了。

问:在十月离开道场之后,我觉受到斯里薄迦梵(斯里śrī,为印度人的尊称)的临在加持,为时约有十天。在这段期间,在我忙于工作时,有一段和谐而又平静的潜流流过,这几乎像是我在听了沉闷演讲而感昏睡时所经验到的双重意识。而后它渐渐消失殆尽。过往痴愚又重新浮现。工作使我没有时间做全然的禅定。是否在工作时,不断地提醒自己“我是”(I am)就够了呢?
答:(在短暂的停顿之后)如果你增强心智的定力,那和平将会永久持续下去。它持续的久暂与反复修炼得来的定力成正比。这样的心智能够抓住那潜流。在那样的情况下,无论是否正在工作,那潜流会保持不染不乱。是认为是“你”在工作的想法妨碍了你,而非工作。

问:为了加强定力,固守一法的禅定是否必要?
答:如果你持有那不是你的工作的观念,就不必要。在开始的时候,需要有努力来提醒你莫失莫忘,之后它就会变得自然而然地持续下去。工作会自管自进行下去,而你的和平将保持不染不乱。
    禅定是你的真实本性。你现在称它为禅定,是因为他念使你分神。当他念散去,唯有你自己留于禅定,无念无着;这即是你的真实本性。如此远离诸念,即名禅定。但是当修炼变得安定稳固,真实本性便显示它自己为真正的禅定。

问:修习禅定之时,诸般念头却浮现得更加厉害!
答:是的,所有种种的念头都会在修习禅定中浮现,这是对的;因为潜藏于你内的正要被带出来。除非念头浮现,否则如何消灭?念头自发地浮现,只是要在同时被熄灭,并因此增强了定力。

问:有好几次我感到人与事都变得如梦似幻,只有模糊而几近透明的形象。我不再视他们为外在,而被动地意识到他们的存在,并且也没有主动地意识到自身。这时在我心中有一种深沉的宁静。这是不是即将潜入自性的时机?还是说这种情况不健康,只是自我催眠的结果?应该助长这种情况以带来暂时的和平吗?
答:唯有意识与心中宁静同在;这正是修行的目标。疑问会在这一点上生起,而未了解到它就是自性,这说明了这境界并不稳定,只是偶发的。
    在还有外向的习性的时候,用“潜入”这个字是适当的,因此,当心智必须转向内在,会有一阵在表面以下的沉浸。但是当宁静毫不妨碍意识地流泛出来,还需要潜入吗?如果不了解这境界就是自性,这样的努力可以称为潜入。以这种说法,这境界可以说是适合于了悟或潜入。因此,你问的最后两个问题其实并不成立。

问:我偏爱孩童,这可能是因为孩童的形象常被用来表现至高的理想。这种偏好应该如何消除呢?
答:把握住自性。想着小孩与你的反应做什么?

问:我第三次参访提鲁万纳马赖(Tiruvannamalai,马哈希的道场所在地),自我的感受似乎增强了,这使得禅定较为困难。这只是个无关紧要的过渡状态,或是指示我此后应该避开这种地方?
答:那只是你的想像。此地彼地,皆在心中。这样的想像必得终止;因为地方与心智的活动
无关。你的环境并非只是你个人的选择;环境自然存在那里;你应该超越环境,而不受牵连。

(斯里薄迦梵走上山去之后,有个八岁半的男孩在傍晚约五时坐于大厅。当薄迦梵不在,这男孩以简净的文学性的泰米尔语(Tamil,南印度及斯里兰卡岛上一族的语言)谈论瑜伽和《吠陀经》,并无碍地引用圣人与经藏中的珠玑。而后斯里薄迦梵进入大厅,约有三刻钟,大厅一片沉默。男孩坐于薄迦梵的临在之中,一语不发地直视薄迦梵,如此约有二十分钟之久。而后泪水自男孩眼中流下。他以左手拭泪,并于离开时说道,他仍在等待自性的了悟。)

问: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男孩超常的特质?
答:这男孩前生的特质在他的身上显现。但是无论这些特质有多么强,除非在平静的心智之中,它们不能彰显出来。人人都体会过,刻意的追想不常奏效,而在心平气和之时,回忆不请自来。

问:叛逆不羁的心智,如何能够变得平静安详?
答:观看心智的起源,因而使它消失,或是自我臣服,因而使它被击溃。自我臣服等同于自我认知(Self-knowledge),而二者都意味着自我的控制,自我只有在认出更高的力量的时候才会臣服。

问:我如何才能逃离轮回?轮回似乎是使我的心智纷扰不安的真正原因。舍离一切难道不是一个得到心智平静的好方法吗?
答:轮回只在你心中。世界并不会开口说:“我在这里呐,我是世界。”如果它会,那么它会一直在这里,即连你睡觉也会感到它的存在。
    既然你未在睡中感到世界,世界便非永恒。既非永恒,世界虚幻非实。既无离开自性的实相,世界便容易被自性根除。唯有自性是永恒的。舍离就是不将自性与那非自性的认同。如果将这错误认同的无明除去,那非自性的便会消失,这才是真正的舍离。

问:如果不能做到这样的舍离,难道我们就不能没有执着地行使种种活动吗?
答:未悟者可以成为一个好的业报瑜伽行者(Karma-Yogi,即以无私的奉献来修行之人)。

问:薄迦梵会谴责二元论的哲学吗?
答:只有在你将自性与那非自性的认同的时候,二元论才能存续。不二法门就是不认同。



————————
P82 自性与个人性
————————

问:死亡是不是溶化了人的个人性,而不会有再生,如同河流入海而泯灭了自身?
答:但是当水气蒸发,凝结的雨水又落入山间形成河流;同样的,在睡眠中虽然个人的分别性暂时泯灭,醒来之后依照他们的业力(Sam3skāras)又会回复成个人。死亡亦复如是;带业之人不会失去个人性。

问:怎么会这样呢?
答:断枝之木,逢春再发。只要树根没有毁去,树木便会继续生长。同样的,因死亡而沉入本心的业力并未断灭,它会在适当的时机再生;这就是灵魂的再次投胎。
83
问:无数的灵魂以及与灵魂相对而有的十方世界,如何从这沉入于心的微妙业力中萌生
出来?
答:正如高大的菩提树生自一颗小种子,灵魂与十方世界生自精妙的业力。

问:个人如何从绝对的自性中放射出来,又如何才能回到自性?
答:有如一丁星火从火中爆开,个人从绝对的自性中生出。这星火即名自我。对未悟者而言,自我在生起的同时,就将自己与某个对象认同了。它不得不与对象有这种联结。
打破这种联结便是未悟者的目标。如果打破了这种与对象认同的倾向,自我就会变得纯净而沉入本源。“我即肉身”的错误认同必得去除,好的结果才会产生。

问:应该如何根除它?
答:你在深睡中不与肉身和心智联结,而在另两种状态中则有这种联结。如果你与肉身是一个,在没有肉身的深睡状态中你如何能够存在?你能离开外在的色相, 却不能离开内在的实相。所以自我与肉身不可能是一个。这必得在清醒状态中了解。修行者参究这三种状态以求得此种智慧。

问:受限于醒与梦两种状态的自我,如何能了悟那涵括三种状态的实相?
答:纯净的自我只能在两种状态之间,或是前念与后念之间的空档中被经验到。自我像条虫,只在勾上后一洞之后才离开前一洞。它的真实本性只有在不再接触客体与念头之时才能显现。你应当参究醒、梦与深睡三种状态,以觉悟这个空档就是你的真性,就是恒久不变的实相。

问:我不能有如清醒时一般,想要在深睡之中留多久就留多久,并且随意进入吗?觉悟者如何经验这三种状态?
答:深睡其实也存在于你的清醒状态里。当下你就在深睡境界之中。正是要在清醒状态之时,有意识地进入此境。没有真正的入乎其内,也没有真正的出乎其外。在醒时觉知到深睡就是清明之睡(jāgrat-susupti),而那就是三昧。
    凡夫不能长久留在深睡之中,他会被自身的本质强迫从深睡中浮出来。他的自我没有死去,而会一再地生起。然而觉悟者已在起源之处粉碎了自我。有时候觉悟者身上也似乎会浮现出自我,仿佛是受到了业力的驱动。也就是说,在觉悟者身上,为了种种外在的目的业力也会保有自我,一如凡夫;但是基本的不同之处在于,凡夫在自我生起时(除非是在深睡中,它永不沉没),完全无知于其起源。
    换句话说,凡夫在梦境与醒时不能觉知到深睡;相反地,在觉悟者身上,自我的生起很明显,但是他只把专注力定于起源之上,并享有不散乱的、超越的体验。这种自我是无害的;它只像焚烧后的草绳残骸,虚有其表,束缚不了人。不间断地将专注力定于起源之上,自我就会如同泥牛入海,于起源处溶化于无形。

问:耶稣被钉上十字架的意义何在?
答:肉身就是十字架。人子耶稣代表了自我,或是“我即肉身”的观念。当人子耶稣被钉上
十字架,自我销毁了,留存下来的是绝对的存在。这就是光明自性的复活,神之子基督的复活。

问:但是十字架钉刑该怎么解释?杀人难道不是一项可怕的罪恶吗?
答:人人都在自杀。永恒喜乐的自然状态已为这无明的生命所扼杀。以此方式,现今的生命即将要杀害永恒的、正向的存在。这难道不是自杀吗?所以为什么为杀人担忧?

问:斯里罗摩克里希那(śrī Ramakrishna)曾说无念三昧不能持续超过二十一天;如果坚持下去,这人会死亡。这是真的吗?
答:当业力耗尽,自我便完全消融,一丝不留。此即名究竟涅槃。除非业力耗尽,否则在觉悟的灵魂(jīvanmuktas)身上自我仍会生起。
"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