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灵性冲撞》_灵性冲撞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灵性冲撞 > 读《灵性冲撞》
Eliz 灵性冲撞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07-11 12:07:02

读《灵性冲撞》

其实,标题不知道该用什么,感悟来自《灵性冲撞》?亦或读《灵性冲撞》有感还是或者其它什么的,想不出什么特别的标题,既然是读了这本书,那么就是现在的标题了。

读过杰德的一系列三本书之后,自己的想法如下(大部分出自于书中内容):

关于开悟,关于真相,每个人其实都有如此的契机。只是,当契机来临时人们选择是被幻相/玛雅女神再次迷惑亦或是选择认真独立地去真正对待这样的契机。这样的契机在心理学通常被称之为“应激事件”,诸如失恋、亲友逝世、失业、破产、离婚等等;又如人们通常所称的“危机”,说“危机”的话过于片面了。通常人们往往会将“危机”拆解开而理解为有危险的同时也代表有机会存在。的确,这样的机会还不常有,就是看人们如何看面对处理了。

既然此刻提及了“心理学”,自己想说的是,心理学也只是人生游戏场中的一项游乐项目或游乐设施,如同佛教、基督教、禅修、灵修等等,所有在体制、系统内的无一不是。心理学中强调的“助人自助”倒是和作者出版此书的目的有几分相似“告诉人们要自己去寻找,自己去看他们眼前的事物”(P171);不同的是或许是心理学告诉人们去自己寻找的依旧是幻相/ 玛雅女神所给的支撑人们三位(家庭、事业、家人)一体的种种,而此书告诉读者要去自己寻找的是“找出你是谁(P188),你到底想要什么(P103),只知道什么是对你好的(P138),掌握自己的生命(P185)”——那个在人生大梦中觉醒的自己。

正如文中描述“传统只是一些你接受为真、没有自己去验证的东西;传统是群众多年来沿着某条路走所踏出的深刻痕迹。佛陀说......商羯罗说......谁管他们说了什么,或任何人说了什么?你不知道他们说了,你不知道他们那样说是什么意思,你不知道那句话是否被正确地传递下来,你甚至不知道他们是否真有其人,所以,你到底知道什么?你什么都不知道,就算你知道,你还是不会知道。不自我验证就是假的,就这么简单。(P263)“想到了汤唯的2个不同版本的潘婷乳液修复广告”要试试才知道”,“别光听我怎么说“,人生凡事只有自己去亲身经历、验证后所得才是属于自己的。觉醒、开悟无一例外。

一旦把握好或抓住了觉醒的契机,自然而然地就踏上了这样一条路:“已经无路可退了。我们永远无法回头,那不是个选项。”(P270);开始了自我冲撞之旅。就像书中的比喻“你很快就会发现两件事:火是不会跟你商量的,没有东西是不会烧掉的。你到底要什么?如果你有孩子、有房子、有车子、有事业,或者拥有任何你喜欢的生活,然后你研究这里所讨论的议题是为了在灵性上强化你既有的生活,那么我要提醒你,梦境是高度可燃的东西,我也建议你问问自己,真正地问自己,你为何要读这本关于放火烧掉你世界的书。”(P131)

任何对抗怪兽的人要小心,不要自己也变成了怪兽,因为你若凝视深渊够久,深渊也会逼视你。——尼采

一旦开始,那么也是开始认真为人而成为认真的人,而必须遵守觉醒开悟这一游戏的规则:“专注”。“你必须学会在你99%的人生中当个彻底的失败者。你可以接受这一点,因为在那个重要的1%,你不是失败者。你必须抛弃所有的次要身份,当一个糟糕的人,一个糟糕的公民。不再配合这个世界塑造自己,你该配合的是你的任务,并且让世界鄙视你——或者,让它忘了你更好。”(P276)

“当个恶劣的公民,最好是完全不要当公民。放弃那个身份,砍掉它。你想当个好女儿?好朋友?好姐妹?好妻子?好母亲?忘掉这一切,全部丢掉,斩断这所有的锚。你对自己的所有看法就像一栋虚假建筑的柱子,全部都必须被丢弃,也必将被丢弃。这个过程已经开始了,你的抗拒越少,就越轻松。”(P276)

“反正到了这里,一切都会被丢弃。你拥有这个人生——你的家庭、学校、社区等,你做过的一切,你的所有身份,以及在你眼前展开的未来——但你若要前进,就必须放弃这一切,也必然如此。你的所有选择都已经决定了。你并未选择是否要放开一切,只是选择要不要抗拒这个过程,而死亡会让这个转变比较容易。这些虚假的层次就像你的皮肤,你可以慢慢地撕,这非常痛苦;或者,你可以像蛇一样蜕皮,一层一层的,让它全部蜕去。想要让过程自然进行,而不是抗拒,就必须拥抱自己的死亡。一只手摸着死亡,然后用另一只手作战。”(P276)

所以,正如杰德的第一本书《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中所说“开悟是万不得已的事,是当你对幻相和谎言痛恨到了极点之后,不得已的选择。而且不是你选择,而是它选择了你。(P2)”

因此,很容易就明白“真相,的代价,就是一切”——《灵性开悟不是你想的那样》(P219);也可以清楚地看到为什么作者会说找到真相,开悟不是在清醒地时候能发生的而是在疯狂时;因为,这丢弃一切、放下一切,“个人身份会萎缩、个人喜好会消退,人际关系将被放弃,爱将被遗忘(P278)”等等,所有这一切及之后的单独一人的状态在所谓的“常人”眼里又或者是活在幻相/ 玛雅女神之中的“常人”眼中,难道这不是疯狂是什么?还有比“疯狂”更贴切的形容词吗?那么,理所当然地,如此而为之的人则被所谓的“常人”或者是活在幻相/ 玛雅女神之中的“常人”称之为“疯子”。

然而,活在幻相/ 玛雅女神之中的“常人”,是永远无法体会到独自一人的,“无限的无情虚空”(P171)中的“自在”。

更何况在生命的大头梦中,在梦的世界中,在幻相/ 玛雅女神之中,做梦的人们或者梦着的人们一心所追求的无非是由财富、名气或权利等堆砌而成的所谓的“成功”。

PS:作者其它两本书较为精彩。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1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读《灵性冲撞》”的回应

egg 2015-09-08 10:50:11

所谓的自在也许不是那么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