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差无比!!_秘密全集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灵修 > 秘密全集 > 巨差无比!!
Honda 秘密全集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09-08-02 12:08:29

巨差无比!!



这本书把自己吹的无与伦比。号称帮助了比尔·盖茨、拿破仑·希尔、爱因斯坦等等现当代成功人士取得了成功,并且还帮助了更久远的柏拉图、莎士比亚、牛顿、雨果、贝多芬等等取得了成功。(摘自封底)怀着对自吹自擂的极大的鄙夷和它何以如此风靡的小小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

全书的核心是围绕着吸引力法则展开的,所以我们就从这个核心讲起。

 



吸引力法则的表述是:“关注什么吸引什么(like attracts like)。”(P12)

后文还有一些解释:比如你想要一辆新车,你关注它,就有可能获得它;如果你认为获得新车是不可能的,那根据吸引力法则,你就得不到它们。(P12-13)

这样看上去,吸引力法则似乎是让我们乐观积极的法则,但是他的证明让我觉得不是。

“有果必有因,而因恰恰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在物质世界中每个可见的事物背后必定有个在精神世界中不可见的对应体。前者是果,后者是因。若后者发生变化,前者必定随之改变。”(P9)也就是说,这本书的作者的思维链条是这样的,因为精神是因物质是果,所以精神上关注什么物质上就会吸引什么,因此注意力法则成立。

之后的内容也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洗脑。

 



虽然我不是马哲的追随者,但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的,而上面那种表述一看就很唯心。不得不让人产生反驳的冲动……

首先,在物质层面上,原作者也知道直接想拥有一个东西就可以吸引那个东西是不可能的,所以他用概率做了自己的挡箭牌。所以物质层面上不成立。

其次,我想在信息这个不算层面的层面进行反驳。举个例子吧,新浪网上各种丰富的相信,对于一个汽车迷和一个体育迷来说,他们肯定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板块——汽车和体育,因为这是他们的关注点所在。但能因此使用“吸引”这个词吗?这些相信无论是他们俩中的哪一个都存在着并可以获取,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关注而被改变或是被吸引。他们在阅读导航栏的时候都会看到别的内容,而汽车迷和体育迷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筛去了他们不关注的部分而留下了关注的部分。因此如果把注意力法则的表述改为:“关注什么不筛去什么。”这样会更符合我们的经验事实,同时也具有指导意义。但这种表述意味着承认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恐怕是作业所不同意的。

最后,在纯粹的精神层面上看,的确,像很多感觉,比如快乐、痛苦等是可以根据看法的不同而改变的。我很喜欢的一句话就是“半杯水是半空还是半满取决于你的心态。”虽然此处我举不出什么强有力的证据来反驳,但我仍不同意快乐或痛苦这种感情是通过我的不同关注而“吸引”过来的,我更愿意同意是因为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而“产生”出来的。

所以我认为,吸引力法则若不是犯了在本源的认识和逻辑推断上的错误就是由于译者或原作者的表述错误,两者至少取其一。

 



如果说本书的第一部分是唯心主义,那第二部分就可以算是理想主义或空谈主义了。不过依然建立在意识第一性的基础上。

“世间万物源自于宇宙能量,宇宙能量按不同规律运行表现为不同事物的过程。人类的思维和活动能够影响宇宙能量的运行,因此人只要和宇宙能量合作就可以创造出丰富的物质世界。”(P108)

可以说,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进步了不少,懂得仅仅用精神力量是骗不了人的,那就用一个更虚幻的词,宇宙能量。反正也是存在的,而且科学也承认的。

第二部分还要强调要按照“既定的法则”行事,可看完了都没找到这个“既定的法则”到底是什么,除了有时候会用“因果法则”或“自然法则”来忽悠一下。它不但没告诉我是什么,还不肯告诉我怎么做,只是一直在强调“你一定要这么做!”

 



到了第三部分,终于有点怎么做的影子了。概括一下吧,大意是:通过改变你的思想,让其专注,然后适应法则,最后成功。

但是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有2类,一是那种随便翻本成功学的书都会写的内容,谁抄谁的我就不知道了;二是十分唯心的内容,因为其本质不变……甚至还有扭曲科学的内容,犯的还是低级错误,我也懒得举例了。

 



一开始看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这样的一本书能大肆畅销?它背后的秘密才是我最感兴趣的东西。

看完后我觉得可以总结成以下几点:

1、 利用读者的愚昧,用一些看似很深奥的物理、生物原理来佐证。

2、 大量重复“你一定要相信……”“你只有相信并做了……才能……”这样的句式,来增强气势和说服力。

3、 唯心主义的前提和一些措辞的使用,还有书名“秘密”,造成了这本书很神奇的感觉,至少乍一看很神奇。可你仔细一看会发现,原来,还不如乍一看呢……

4、 全文忽悠,不需要告诉你怎么做,不需要有逻辑,要形散神也散,但目的明确就可以了。

 



其实如果改头换面一下,不用这个书名,措辞也不那么玄乎,或许我还会接受它。可是“浓妆艳抹”成这样样子,人不人妖不妖的我就无法接受了。

这方面的书其实也看了不少,感觉是越是玄乎、震撼的名字,越是吹嘘自己的强大之处的书,通常越不可靠。就像拥有华丽的的外表却内部空空如也的花瓶一样。

展开全文
有用 7 无用 4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巨差无比!!”的回应

Adaro 2012-02-08 07:40:57

这本书都懒得吐槽了。。。。烂到爆。写好评的都是托儿吧

Leeble 2011-08-01 16:18:02

基本上同意你的看法。。。太扯了。。比较空洞

Honda 2011-06-12 22:22:31

经过了很多学习,我现在可以用传播学的理论来回答你,这个叫做“选择性注意”和“选择性认知”,是非常普遍的规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进一步学习传播学~~O(∩_∩)O~

kennithvan1 2011-05-22 16:56:35

但我仍不同意快乐或痛苦这种感情是通过我的不同关注而“吸引”过来的,我更愿意同意是因为我们“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而“产生”出来的。
------------------------------------------------------------------------------------
这里不太同意,其他地方说的都还好

苗小 2011-03-03 14:37:46

最爱一星评论

Honda 2010-10-23 14:58:00

O(∩_∩)O谢谢支持~~

凉沉 2010-06-08 00:37:45

写得很好狠犀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