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脂肪恐惧成为一种时代病_脂肪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健康 > 脂肪 > 当脂肪恐惧成为一种时代病
Rose 脂肪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7-05-16 09:05:16

当脂肪恐惧成为一种时代病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脂肪在流行文化中变成一种人人唯恐避之不及的对象。腰上的“游泳圈”,肥胖粗大的身体,常常促使人们涌进健身房挥洒汗水,将可怕的脂肪从身体内部“赶出去”,以重新获得健康,塑造正面的自我形象。近些年来,有些人逐渐意识到了脂肪恐惧的问题,以及这一问题与商业资本主义的合谋。但其实,关于脂肪的问题,非脂肪恐惧一词那么简单。在某些文化体系中,脂肪的形象并非如此负面,相反,其形象正面、积极,富有象征含义。

由克里斯托弗·E. 福思与艾莉森·利奇主编的《脂肪:文化与物质性》(Fat: Culture and Materiality)一书为我们理解脂肪提供了很好的起点。脂肪研究,不仅切中了当下的热点,而且为厘清流行文化对脂肪进行诋毁以及相关举动与脂肪本身的联系,创造了不错的条件。《脂肪:文化与物质性》一书共分八章,分别讲述了巴勒斯坦的橄榄油政治、猪肉与脂肪的味道、关于脂肪的刻板印象、当脂肪成为艺术品创造的原材料会发生什么、脂肪与厌食症、脂肪与乳房再造、脂肪与穿着的关系、脂肪与减肥秀。所论述的内容,其实读者不太陌生,但每章的论述着实让人有新奇之感。

橄榄油富含脂肪,它因“富含营养而被巴勒斯坦人当作身体健康、社会稳定和宗教祥和的重要保障”,巴勒斯坦人爱屋及乌,对橄榄树也很崇敬,但巴以冲突不时发生,尤其是以色列在两国边界设置关卡,造成许多农民失去了自家的橄榄树,重要的生活物资来源与信仰寄托。而巴勒斯坦国此后在国际市场采取了一种道德营销的策略推广巴勒斯坦的橄榄油,只是这种经过标准化了的橄榄油,早不是巴勒斯坦人熟悉的自家生产最好的橄榄油本身。

肥猪肉是什么味道?这个问题似乎有些突兀。肥猪肉,当然有着猪肉的味道啊,就像鸡肉尝起来是鸡肉的味道。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哑然失笑。看似同义反复,其实揭示了一个问题:我们的语言中,描绘味觉的词汇,实在太少太少;或者,我们的味觉本身,要么不够敏感,要么难以描述。在美国出现的“另一种白肉”运动,后来逐渐助力了小规模的散养业的发展。

与骨骼不同,脂肪“是一种本质上变化不定且模糊不清的物质,一种能够摇摆于固体与液体之间,且能够在物质与‘精神’之间切换的存在”。脂肪具有油性,且被认为含有巨大能量,有时候会因能量过多而导致不好的结果;脂肪还具有柔性,而柔性“在某些程度上依附于跟女性相关的品质”,“也代表了一般意义上的有机体的衰败和腐烂。”另外,从古典时代至今,脂肪便因其钝觉性被视为“一种能扰乱人的感知与思考的迟钝无知的物质”,肥胖的主体会表现出“某种对刺激都感觉不到的绝缘性”。

约瑟夫·博伊斯是战后德国著名雕塑家,对他的评价诚为两极分化,赞美的声音不绝于耳,大加批判的怒号也不少见。博伊斯的很多雕塑作品“都用到脂肪以及毛毡”,其实还包括了蜡、橡胶、血液、蜂蜜、骨头等等。不过,其用脂肪创造的雕塑作品引起的争议相对最大。艾莉森·利奇认为,“博伊斯的很多作品都体现出了对现代生活中‘创伤点’的关注,并意图施以象征性的治疗。有些还涉及如何使用脂肪。”他的艺术创作,基于“人类学的”视角,而其试图利用脂肪进行象征性疗伤的意愿,在某些地区的民族志中也不鲜见。

谈起厌食症,通常认为厌食症患者是为了保持身材苗条,宁愿以近乎绝食的态度对待身体,甚至是虐待身体。殊不知,保持身材苗条,并不是问题的全部。厌食症并不仅仅是生理疾病,它还关乎精神世界的稳定性。对不少厌食症患者来说,他们往往觉得与现实世界格格不入,不善于和别人打交道,宁愿将自己裹挟在厌食症这位朋友的保护之下,从内部使自己强大,以抵御外部世界的威胁。不过,厌食症这位朋友,是脂肪的宿敌,以至于他们一想到进食,都会止不住厌恶,其维持身体的苗条,不过是确认厌食症这位朋友仍在自己体内的方式罢了。看似有些耸人听闻的想法,却是厌食症患者每天经历的残酷现实。

科技的发展,似乎为人类传送了一个又一个福音。利用身体多余的脂肪,或者某些富含脂肪部位的脂肪,进行乳房再造,使部分女性的性生活更加愉悦快乐、使其自我认同更加正面,无疑成了当下一大热点。原先被视为身体“废料”的脂肪,通过科技的干预而成为身体有用的一部分,甚至有可能成为日后医疗整形业的一大经济增长点。不过,人类扮演自己的上帝,并非全无风险,各种不同的乳房再造手术,虽然效益颇为诱人,但都伴随着未知的医疗风险。

肥胖的人,日常生活一大尴尬是选择合适自己的衣服,一般都是大码服装。在大型的商场,在衣服专卖店,肥胖者购买衣服,都感觉到了他者歧视性的眼光。人穿着衣服,衣服贴身,身体与衣服,二者的区分和边界,逐渐模糊起来。而“肥胖的着装身体上的模糊边界让肥胖人群常常感到身体、服装和空间挤在了一起,带来被监视、他这话和边缘化的潜在可能。”因此,脂肪带来的肥胖给肥胖主体的体验,并不仅仅是生理上的,还包括精神层面的不适。

在美国,各式各样的减肥秀,与经常吃快餐导致肥胖,成为美国人生活中绕不开的两个现象。名人通过在镜头前表演自己减肥效果赚得盆满钵满,如脱口秀女王奥普拉。他们的自我营销,常常是利用观众对自己极端厌恶的事物无法回避的吸引力,使内在于我们身体的脂肪具象化,而且这种手段常用常新,很少实效。

脂肪,我们每个人都无法离开,它既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又不单独构成我们身体的任何一部分。当下,对脂肪的恐惧,近乎成为一种时代病。各式各样的减肥速成班声称,十几天能帮你甩掉身体多余的脂肪,还你青春、苗条、活力与健康。然而,脂肪真的果真如此不堪?所谓吃货,经常不掩饰自己对红烧肉等富含脂肪的食物的喜爱,可见,脂肪的形象并非完全一黑到底。脂肪能从固态转化为液态,后又转变为气态,这种神秘的属性让人疑惑、惊异,也让人望而却步。与神秘的脂肪一样,现实世界,看似司空见惯的常识,也有无穷的隐秘,当然,前提是保持开放的、学习的、爱思考的心态,同时还要有敢于暂时摆脱陈见的勇气。

展开全文
有用 0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