颠覆或者被颠覆_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健康 >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 > 颠覆或者被颠覆
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0-05-30 17:05:22

颠覆或者被颠覆

时隔已久,细节已经忘记了。但它产生的影响会伴随一生。
看起来很学术的一本书,读起来也不会有多少趣味盎然,但在这个每天都有新鲜花哨的保健知识诞生的时代,它能帮你抵挡无数班门弄斧的无聊文章。

它的出发角度非常简单:人体的基本需求。朴实的很,没有什么“改变你一生的习惯”或者“长寿老人的秘诀”之类的,那些小打小闹的文章永远不能讲明白营养元素是如何在体内运作的。

也许你听了某篇文章的教唆心血来潮的吃了点黑木耳之类的健康食品,但那不足以改变你的身体,更不足以改变你对饮食的认识。

中医讲“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
如此说来这本书算得上是“上医的入门证”,当然如果有人喜欢把自己折腾个半死再去找下医治病偶也没有任何意见.

话说当年毛主席是怎么教育我们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小学就有这门必修课,那我保证那些氢化油制造的垃圾食品肯定会销量大减,天天叫嚣着永久去除类风湿或者高血压之类的假药也永远不会再有销路了。多么重要的课程~~却完全没有数理化那高高在上牢不可破的崇高地位。杯具啊~

古亦有云:爱之必以其道。有人爱自己的方式就是给自己喂垃圾食品,殊不知是害了自己。爱,也需要寻找正确的方法。此书可以为你指明方向。

但存疑的精神还是要保留,这本书肯定不是完全正确的,科学就是不断的颠覆与被颠覆的过程。真理掌握在没有人的手里。

当我向母亲大人宣扬书中的道理时就常常被母亲大人质问和鄙夷(她是食肉动物……)她的理论是人和人不同,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吃法,每天只能吃多少克油和多少克盐的理论是根本不成立的。

科学的矛盾不仅存在于观点上,就连“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方法”这个方法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人类的实验设计很难考虑到未知的条件,得出的结论自然不是正确的~

所以偶认为应该用“中庸”的哲学态度来理解营养学。
再好的食物只吃一次不足以改变身体状况,再恐怖的致癌物只吃一次也不足以致癌。再好的营养品吃的太多也变成了毒药,为了抵制饱和脂肪就当个严格的素食主义者也不是多么明智的选择。

又比如说,有人说菠菜豆腐一起吃会形成草酸钙,容易患结石;也有人认为正是豆腐里的钙结合了菠菜里的草酸才使得草酸可以以小结石的形式从肠道排出体外而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两种说法有其各自的道理,应该相信哪种却成了难题。唯有用“中庸”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不管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只要一次不吃得太多,就不会对身体造成危害。换个角度考虑的话平时也难免会有草酸和钙共同摄入的情况(比如可可和牛奶),关键不是有害无害,而是要在身体承受范围之内。

综上所述偶认为养生的核心应为二字:适度。从非学术角度讲,对营养元素追求绝对准确的量是不必要的,没完没了的浏览那些保健知识也有些多此一举。不偏听偏信,凡事适度,才是黄金法则。

而且营养学会的推荐摄入量高的离谱,像是给大象设计的。也许有其科学依据,但要实现非常困难。

养生学和营养学对人们提出了许多与现代人生活习惯不符的要求。有决心有条件做到当然好,没条件做到也不要让营养学的知识成为生活的负担。
这样会损失很多生活的乐趣(冰淇淋啊~法派啊~口水>﹏<)

况且生活不是只有身体的事儿~更多还是精神的事儿~~相信心情好的作用能比得过一切良药。




此书中最大的遗憾是没有中国食物营养表,想要真正了解食物的营养成分还是要查表的~




顺便在此记录一下我在中国知网上查证的3点常见的营养学误区:

【1】菠菜的含铁量很普通,人们认为它含铁多是因为第一篇发表菠菜的营养含量的论文的校对出现了问题,将小数点后移一位,导致当时的人们大肆宣扬菠菜补铁,事后有人再次校对时才发现这个错误,但是菠菜补铁的观点却已经深入人心。

【2】吃胶原蛋白不等于补充身体里的胶原蛋白。(相关依据可浏览此书中关于蛋白质的吸收一节)

身体不能直接吸收蛋白质分子,而是要分解为赖氨酸再重新吸收,
胶原蛋白属于不完全蛋白质,它被分解之后产生的赖氨酸不能被完好的吸收利用,而且身体在不缺乏维生素的情况下可以合成这些赖氨酸,所以不需要额外补充。

所以正确的补充胶原蛋白的方法,是补充完全蛋白质和维生素(最主要是维生素C),有了这些原料身体就可以补充更新胶原蛋白了。

那些在脸上抹胶原蛋白的就更扯淡了(个人观点)

以上为理论性推断……不排除有河童和外星人可以直接吸收蛋白质分子的可能~

【3】酸性体质论纯属扯淡。

此学说认为酸性体质是百病之源~什么癌症啦糖尿病啦身体疲劳啦无精打采啦都是它害的。

这应该是最欠扁的伪科学了~偶还曾经为了它去查食物酸碱度表。
它本身也不能完美的自圆其说,它说食物都有酸碱性,又没有完整的酸碱性列表,只是笼统的说了句水果是碱性,肉是酸性。

一年前在知网的一篇论文《酸性体质论-要命的伪概念》中终于查实此事的真伪。身体有自身的调节机制,并不会因为吃进去什么食物而改变PH值~如果低于7.35会引起酸中毒,头晕瞌睡焦虑甚至精神错乱,和得癌症完全不是一码事~~

今天才发现去年同时期已经有人修改了相关的百度词条~所以偶就不墨迹了。

展开全文
有用 18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对“颠覆或者被颠覆”的回应

家里购 2012-04-17 15:01:27

营养死交流群:189234253 欢迎对营养性感兴趣的朋友加入交流学习

ManRoach 2012-01-12 12:53:25

居然很耐心的看完整篇了。。。其实这本书的内容写的真的很入门,但其知识也比较全面,还有给葛可佑一个面子。。。营养师这一职业的相关知识本就是与医学有关,若需要将营养学相关知识压缩到一本书,我认为能代表的是1999年金龙飞编写的《食品与营养学》。目前,还找不到一本能满意的营养学的工具书。所以这本书定位的是“技能培训”,对入门者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

2011-05-12 23:54:27

我现在正在看这本书,也有一些和其他教材的出入~

xiaozhizi1990 2011-01-15 21:56:35

赞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