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爱的信念仍在_菲洛梅娜书评-查字典图书网
查字典图书网
当前位置: 查字典 > 图书网 > 情感 > 菲洛梅娜 > 愿爱的信念仍在
阿山姑娘 菲洛梅娜 的书评 发表时间:2014-12-28 22:12:47

愿爱的信念仍在

《菲洛梅娜》的电影是以菲洛梅娜寻子为线索展开的。

看完电影,你的所有感情会更倾注于菲洛梅娜身上。刚开始,我有些恨菲洛梅娜的懦弱,甘于被尚恩罗斯修道院压制着,不反抗反而继续信奉天主教。慢慢地到了后面的情节才体会到了菲洛梅娜的勇敢,宽容的爱,坦率的爱和忠诚的信仰。

《菲洛梅娜》的书是以麦克的生涯为线索展开的。从麦克的身世、性取向和政治立场可以延伸出当时美国和爱尔兰的种种社会现象。


其实教会就好比一个政府。政府里面有腐败,教会里面也会有腐败。因为不管是教会还是政府,都是由人建立,由人掌管的。

乔·柯兰对法兰克说的一些话都是刺中了要害:

“政府跟教会是一伙的”

“政治人物要是对上麦奎德,天知道他会吩咐手下的神父说什么妖言惑众的话。”

“多送一个孩子到美国,教会就多一笔捐献,政府就少一个麻烦。”

一些神父打着天主的旗帜而控制人心。口口声声说着不收取任何费用,却要求领养的人必须捐赠一笔钱,而且捐款金额双方议定。这是我听过最可笑的、最虚假、最恶心的买卖。

尽管乔·柯兰为了拯救爱尔兰儿童而苦思草拟《领养法》,希望买卖婴儿的勾当可以绝迹,可事实总是事与愿违。 包括修道院在内的那些人贩机构总能找到漏洞。 事情的发展千变万化,很难有没有漏洞而完美的法律。 政府与教会相互勾结让儿童买卖之火燃烧不息。

尽管教会宣扬着“善”“爱”“包容、宽恕”,可是由于掌权者的“恶”而摧毁了教会的理念。这些掌权者由于自身对教条和上帝仁爱的误解,还有自身的贪念而没有将善延续下去。她们不会去体谅和宽恕那些少女们犯下的“错”,她们不会去考虑“为什么她们会这样”。

菲洛梅娜在芭芭拉院长的审训下哭着说“没人教我这些。从来没人告诉我们生孩子的事。教会的修女什么都没讲。”“怎么能怪我!谁叫我妈妈过世了呢?谁叫我们没人照看呢?没人搂着,没人拥抱”。是的,这是很多无知者犯错的根源,因为缺乏正确的教导。可院长的态度却是那么的憎恶,不耐烦,满心只想着她的家人能不能帮她交上那一百爱尔兰磅来。而不是宽容和关爱她们。但是,她们真的做错了吗?难道享受爱情就是罪不可恕吗?

教会把沉默守密当作一种美德,将享受爱情当成是败德淫欲的事情。

他们将这种偏激的思想潜移默化到教徒的生活里,让他们不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感情,被迫抛弃爱情,还有亲情。

在我看来,尚恩罗斯修道院就是一个丧失言论自由和人身自由的地狱。

被领养的麦克一直以为自己是个被抛弃的孩子,以为自己是个坏小孩,所以生母才会不要他的。在成长过程中他有着沉重的心理阴影。在他内心深处一直惦记着爱尔兰,惦记着他的生母,暗地找寻自己的身世。 尽管万恶的尚恩罗斯修道院拆散了她们母子,可麦克还是就读圣母大学,还险些主修神学。在我看来这是件多么可笑的事情。这就情况就像你不知道某个人把你弄的家破人亡,可你还一如既往地崇拜他、敬奉他。也许知道了,他内心还是信奉上帝,其实这是一种爱的信念。这种信念就算受过伤害后也会坚守,就像安东尼和菲洛梅娜这对母子对宗教的信仰。

麦克的寻母之程和菲洛梅娜的寻子之程是坎坷的。麦克回到尚恩罗斯修道院打听有关他的生母,他的身世,芭芭拉院长仍旧不改邪恶的本性,继续隐瞒欺骗他们。 但他们都带着血肉相连的信念和亲情的呼唤,不顾艰辛地追寻着萦绕他们内心的思绪。

此外,麦克由于自己是同性恋一直都很压抑,认为自己是有病的,是畸形的,不正常的。他无处宣泄,想在神父那里找到慰藉却被强加于罪恶感。可神父告诉他“同性恋不论何种形态都是一种罪恶。是一种恶疾,是一种病。天主教是不容许同性恋的存在的”。正如他的生母因为未婚怀孕而被认定是一种罪恶,一种耻辱。

宗教不顾一切地压制人的性欲,可是麦克跟随着内心享受着爱情和性欲。同时,同性恋遭受政治上的分裂。他生活在一个同性恋被歧视的年代里。尽管现在的社会仍不能完全接受同性恋,但至少已开始慢慢地被接受,被尊重。可命运之神并没有眷顾于他,最近还是因为染上艾滋病而去世。

尽管教会和部分修女的罪恶深重,但我觉得不能将之扩大成整个天主教都是邪恶的。正如菲洛梅娜所说的,并不是所有的修女都是那么坏,也有好的。我相信上帝的信念是慈悲、宽容、自由和充满爱的。希望我们能够吸收宗教的正能量,抵制恶势力的存大。同时也希望我们的社会能接纳同性恋,能他们更多的尊重。既然爱情无分年纪大小、地位尊卑,那就应该接受同性爱情的存在。愿爱的信念仍在!

展开全文
有用 1 无用 0

您对该书评有什么想说的?

发 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